農學報導
					「美門關懷服務協會」劉南英 募集一整年的良食美意
刊登日:108/03/11
					
時間推回到2009 年8 月,位於阿里山鄉的鄒族部落茶山村,原本以觀光維生,但莫拉克颱風摧毀了聯外道路,也中斷了部落的經濟來源,是八八風災重災區之一。
曾是茶山媳婦的劉南英,人雖然下了山,心卻始終留在山上。風災後,她回部落參與重建。2010 年,部落長老安啟信找她討論,一同組織「嘉義縣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二班」。
連結三方需求的新平台
「風災讓很多人家計發生困難,只能接受外界援助。長老認為部落裡有的是健康的人力,還有那麼大的平原放著荒廢,是不是應該來恢復以前的耕作生活?」對於尋找銷售通路較有概念的劉南英,便挑起了協助銷售「茶山良食」的責任,成為產銷班與市場的橋樑。
當時劉南英特別關注弱勢需求、糧食危機與農業產銷方面的議題。「現行的產銷結構,其實浪費了很多生產者的農產品。」我們時常可見市價崩盤,讓生產者寧願放棄滿園農作,或是盤商收購價遠不符生產成本的新聞,「但你知道總是有需要食物的弱勢者,而另一群生產食物的人,卻因為沒有得到該有的收入,生產的食物被浪費。而很多人願意捐款幫助弱勢者,卻很難確定誰是可信任的平台。」一頭是期望收益合理的優質生產者,一頭是想要找到可靠平台的(金錢)援助者,再一頭是需要食物的需求者,三個端點連結起來,便是美門的基礎概念。
剛開始還是會碰到不知道該怎麼賣的困境,劉南英便試著推一些小範圍的捐贈,獲得不少迴響。「有個單位買了二十萬我們的禮盒,捐給他們照顧的弱勢對象;也有人認買,請我們代捐。」劉南英的規劃,讓援助者的善意,同時傾注給生產者與需求者。而茶山部落的「良食」,也讓受災戶或弱勢族群,在泡麵與罐頭之外,能真正吃到健康的好食物。
「受災戶,弱勢戶也是人。沒有人能夠每天吃罐頭泡麵,為什麼不能給需求者吃一些好的東西?」
從年節捐贈邁向長期照顧
劉南英口中的「好」,並不是高檔的奢侈品,「我會想讓山上部落老人吃到海鮮,讓弱勢家庭的孩子吃到水梨、甜柿。」她募資向生產者購入品相稍有瑕疵、但滋味一樣豐美的「NG 水果」做捐贈品,讓孩子透過味蕾,開展從未見過的世界。「很多孩子一輩子都沒吃過一顆水梨。」劉南英說。
不少生產者在接受美門的銷售協助之餘,也進一步轉為認捐的援助者。「有一年募款困難,種植福音梨的孫昌楙大哥就說,今年他豐收,梨子全部他捐。」茶山部落如今也有餘力每年拿出十分之一的額度,購買其他生產者的產品來捐贈。「農民真的很可愛,當他覺得自己受到照顧、獲得尊重,自己也在成長,就會自然而然地從生產者,甚至像茶山一開始是(受災)需求者,逐漸轉為援助者,實現一個良善的改變。」「我們希望進行的是小額、穩定、長期的照顧。」
許多善心捐贈往往只發生在特定時節,但需求者一年也有365 天要過;讓生產、資源、需求三點銜接成圓,隨著季節時序不斷運作,而不是一年只出現一次的曇花一現,是美門最終的夢想。
| 讓有需要的人們過好年 | 
美門的人力並不充沛,多數事務都還是靠劉南英一人打理。為了讓生產者、援助者、需求者三個端點逐日擴充且穩固,劉南英時常上山下海到處奔走,拜訪可能參與的生產者,理解需求者真正的需要,規劃更豐富的產品,以吸引更多援助者。
| 第1步 | 從茶山產銷班出發 | 由阿里山鄒族茶山部落生產者們,共同組成「嘉義縣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二班」,依循季節與地理特性,以無農藥、無化肥的友善耕作方式,種植麻竹筍、轎篙筍、薑、蔗糖、糯小米等作物;除了新鮮農產之外,另也有脆筍、筍茸、薑糖、薑粉等延伸的加工品,再組合成各種不同的禮盒,是美門「良食捐贈」的主要標的生產者之一。 | 
| 第2步 | 尋找其他友善生產者 | 除了茶山部落生產的良食,劉南英也積極開發、親自走訪其他友善環境生產者,向對方說明美門的理念,特別是與茶山不同的農漁牧產品,例如水果、漁獲、畜產品等,希望豐富需求者的餐桌。如來自臺中東勢的無毒水梨(福音梨)、甜柿, 東北角瑞芳一帶的海鮮、中部無毒、無抗生素的豬肉等,都是近年加入美門的標的捐贈物。 | 
| 第3 步 | 招募援助者 | 在與標的生產者建立關係、達成合作共識與方式之後,每當作物產季一到,劉南英便透過訊息、網站、臉書粉絲專頁釋出消息,招募援助者。援助者可依照自己的意願:一、單純捐款,由美門代為採購、安排捐贈;二、認捐特定產品、指定受贈對象, 由美門協助捐贈;三、下單購買產品自用,或自捐其他對象。 | 
| 第4步 | 聯繫需求者,確認捐贈數量 | 美門目前的捐贈對象,以偏鄉部落的獨居老人與弱勢家庭為主,且特別針對成長中的兒童與青少年。阿里山鄉、臺東、花蓮、新北山區等,都有美門固定往來照顧的部落,通常以該區的教會、傳道人為聯繫窗口。為了將捐贈物與需求者做出最準確的連結,劉南英會根據每次捐贈物的數量與種類進行安排,以期發揮捐贈效益的最大值。 | 
| 第5步 | 聯繫生產者,寄出捐贈物 | 在確認、安排好需求對象與捐贈物數量之後, 接著便是與生產者連繫,由生產者安排包裝、寄出捐贈物。寄送捐贈過程不再由美門經手,一方面可節省人力、時間與轉運成本,再者有些捐贈物需要特定寄送條件(如冷藏冷凍),由生產端直送需求端, 在食品保存上,相對更為安全且便捷。 | 
| 第6步 | 需求者接受物資 | 生產者將捐贈物直接寄往需求單位, 由需求單位負責人點收、確認後, 一一分送至該區的需求戶。對許多需求者來說,收到的認捐物,常常都是平常生活中無緣接觸的優質良食,不只在物質方面獲得飽足,更在精神層面上,多了一分充實感。 | 
	圖片提供 台灣美門關懷服務協會/茶山雜糧產銷班
	文 陳琡分 (鄉間 4402)
								下一篇
								猛男與小農女的從農之路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0%
											我喜歡:30%
											很實用:5%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寶寶ㄦ(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4/15
											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