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風災吹回異鄉遊子,科技成為返鄉養殖新助力
刊登日:108/05/27
220
2009 年莫拉克風災重創臺灣中南部,屏東縣佳冬鄉是當時的重災區,大水淹過魚塭,沖走魚塭裡的魚隻,連帶周邊放置的飼料、養殖設備,甚至村中房屋都無一倖免,漁民付出的心力、投入的資金都隨著大水付諸流水。大水沖毀當地民眾辛苦守護的家園與財產,卻也將異鄉遊子帶回佳冬鄉。莫拉克風災之後,許多年輕人辭去工作,回到家鄉陪伴父母、重建家園,一肩扛起養殖家業。
屏東縣佳冬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7 班班員平均年齡37 歲,有7 成都是因為莫拉克風災而回到家鄉,當年這些班員不忍心看著年邁父母面對災後一片狼籍的魚塭,毅然決然選擇返鄉與父母一起面對災後重建工作,有班員透露當年佳冬養殖區被淹沒時,每個養殖戶至少損失幾千萬。
第二代返鄉,說好聽一點是繼承家業,但還是要從頭學起。這些異鄉遊子回鄉後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養殖操作,而是與家中長輩有「代溝」,理念差異是他們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回鄉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戰父母的養殖方式,將科技與新思維導入家中的養殖模式。
「持續溝通說服長輩,認同自己的作法。」班長楊傳章說,當年他從臺北回來,養殖過程中發現家中長輩的超高密度養殖方式不見得有最大效益,可能會因為密度過高而容易發生疾病。但是長輩總認為自己的養殖方式是對的,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逐一分析利弊,說明高密度養殖會有風險,應該降低密度。
導入科技,讓青農喘口氣
異鄉遊子返鄉總會帶進一些科技與現代化設備,也開始與同樣境遇的當地年輕人有了交集,這些科技設備看在長輩眼中簡直是胡搞瞎搞。
副班長張詳誌回憶,當年回來時,因為自家魚塭在大馬路邊,連續兩個月龍膽石斑天天被竊,他勸母親裝設監視器,但是母親認為只要設立告示牌警告就行了,結果偷竊事件仍然天天上演,最後母親才妥協裝設監視器。
長輩對於科技設備無法接受的狀況,幾乎在每位班員家都上演過,家中長輩總覺得只要在家顧著,不要離開魚塭就不會有狀況發生,但站在年輕人的角度,科技設備可以換取時間與空間,並且降低養殖風險,因此他們在魚塭架設水車警報系統、監視器、紅外線、發電機等現代設備。
這樣的想法,長輩不見得能全盤接受,總覺得架設這些養殖相關系統就是浪費錢,但是時間一久,長輩也開始認同有系統的生活,比如之前颱風不小心把水車警報系統吹壞了,長輩還督促趕快修好。
不過仍有長輩無法認同這樣的作法,像是有位班員的阿嬤已經90 歲了,還在從事養殖,阿嬤覺得這些現代化機械都不可信,用自己的眼睛最可靠,因此阿嬤都住在魚塭旁,早晚看顧午仔魚。班員說,只有分開養才不會吵架,而他們也幫阿嬤的魚塭裝上監控系統,替阿嬤瞻前顧後。
現在產銷班內部擁有溶氧、酸鹼值、高倍顯微鏡等測定儀器,並且針對亞硝酸、總氨氮也備有快速試劑,班員定期進行魚隻防疫檢測,避免疫病爆發;另外每週也利用試劑、儀器測定水質,確認水質情況。由於定期管理魚塭水質及魚隻情況,並與獸醫師保持良好互動,班員們表示加入產銷班,可減少疫情發生並熟悉安全用藥。
強化共同銷售,提升整體產值
2015 年4 月佳冬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7班正式成立,目的是希望能夠一起面對市場打國際戰。楊傳章回憶當時成立過程,他說其實產銷班成立前,班員互不認識,後來發現這些返鄉青農都有相同理念、興趣一致,因而決定一起成立產銷班。
目前產銷班班員共有10 位,養殖物種有青斑、龍膽石斑、龍虎斑、午仔魚、鱸鰻、白蝦、紅魚等魚種,登記面積約為10 幾公頃,平均每年每公頃產量約10 萬臺斤。楊傳章表示,產銷班的成立目的,是以團體力量面對國際市場競爭,打出自有品牌進行行銷,而非把目光放在單一市場。目前8 成班員有輸銷歐盟養殖場認證,已有9 位班員取得產銷履歷驗證。
團體戰的策略確實成功突破市場困境,班員拿出1 份2015 ~ 2016 年的銷售圖表,指出2016 年雖然各自產值低於前一年度,但透過共同銷售方式,產銷班總產值竟高於前一年度。
產銷班擁有活魚銷往美國的技術,班上目前高達8 成石斑魚外銷,但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產銷班一路走來也相當顛簸。他們不諱言地說,價格控制在盤商手上,目前僅有1 成自產自銷,為了打破這樣的困境,他們未來將強化產銷班的共同銷售模式,希望能開拓屬於自己的通路。
交換經驗,降低生產成本
兩年多的日子裡,班員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交換養殖經驗,不管是魚類疾病、養殖方式,甚至是盤商的收購價格都被大家拿出來討論。
當班員的魚有異樣時,班上可即時做魚隻解剖,了解寄生蟲、細菌性病因,諮詢水產獸醫師開立處方箋,並利用產銷班自有儀器觀察病魚,其他人也會提供過去經驗或是協助找尋相關訊息。當盤商收魚時,班員也會互相通報價格、訊息,讓大家在最短時間內擁有最準確的訊息。
產銷班的養殖方式逐漸從傳統養殖轉向友善養殖,降低用藥,改用益生菌穩定水質,並引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的消毒劑「二氧化氯」,進行魚塭消毒,他們笑著說:「自己養的魚,敢賣也要自己敢吃。」張詳誌說,直接與廠商購買桶裝二氧化氯,需要很多費用,在水產獸醫師的推薦下,產銷班投資二氧化氯機械費用,自行電解二氧化氯,養殖總成本降低30%;另外,班員一起採購飼料,成本也降低約5%左右。
班員們都希望藉由個人經驗分享,提升自家產品的品質與產量,在屏東縣林邊區漁會的輔導下,班員彼此分享相關課程資訊;另外透過班會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授課,提升班員的養殖功力。除了產銷班的內部提升外,也與當地其他產銷班互動,期望能多與同為青農組成的產銷班共同合作,橫向連結產業效益。
透明公開技術訊息,
降低產業風險
問到產銷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大家一致指向「銷售問題」。
現在提倡自產自銷、一條龍生產,但是產銷班班員投入很多時間在生產上,並沒有多餘心力、時間開創自有通路,但產銷班已開始尋找優良販運商合作,為共同銷售踏出一小步。
班員表示,過去遇到魚價低迷時,只能苦撐著自尋通路,2016 年加入產銷班後,很幸運地有廠商願意收購部分加工處理好的魚隻及大部分活魚。
大家努力生產健康的魚,就是希望能夠賣個好價格,雖然過去價低時有政府協助收購,目前也有合作廠商固定收購,仍期望與其他廠商或政府契作,獲得穩定、合理的收購價格。
產銷班短期將以共同銷售為主,接下來期望能與更多產銷班結合,共同推出屏東的在地品牌,利用團體戰模式,打進國際通路。年輕、團結、願意分享,是該產銷班的最大特色,班員之間的配合度相當高,只要有清楚的前進路線,大家就會朝向共同目標邁進。更顯珍貴的是,彼此的家庭凝聚,像是一個大家庭般互相支持。
文/洪嘉鎂 攝影/謝佩穎 (豐年6801)
屏東縣佳冬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7 班班員平均年齡37 歲,有7 成都是因為莫拉克風災而回到家鄉,當年這些班員不忍心看著年邁父母面對災後一片狼籍的魚塭,毅然決然選擇返鄉與父母一起面對災後重建工作,有班員透露當年佳冬養殖區被淹沒時,每個養殖戶至少損失幾千萬。
第二代返鄉,說好聽一點是繼承家業,但還是要從頭學起。這些異鄉遊子回鄉後面臨的最大問題,並不是養殖操作,而是與家中長輩有「代溝」,理念差異是他們須面對的問題。因此回鄉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戰父母的養殖方式,將科技與新思維導入家中的養殖模式。
「持續溝通說服長輩,認同自己的作法。」班長楊傳章說,當年他從臺北回來,養殖過程中發現家中長輩的超高密度養殖方式不見得有最大效益,可能會因為密度過高而容易發生疾病。但是長輩總認為自己的養殖方式是對的,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逐一分析利弊,說明高密度養殖會有風險,應該降低密度。
導入科技,讓青農喘口氣
異鄉遊子返鄉總會帶進一些科技與現代化設備,也開始與同樣境遇的當地年輕人有了交集,這些科技設備看在長輩眼中簡直是胡搞瞎搞。
副班長張詳誌回憶,當年回來時,因為自家魚塭在大馬路邊,連續兩個月龍膽石斑天天被竊,他勸母親裝設監視器,但是母親認為只要設立告示牌警告就行了,結果偷竊事件仍然天天上演,最後母親才妥協裝設監視器。
長輩對於科技設備無法接受的狀況,幾乎在每位班員家都上演過,家中長輩總覺得只要在家顧著,不要離開魚塭就不會有狀況發生,但站在年輕人的角度,科技設備可以換取時間與空間,並且降低養殖風險,因此他們在魚塭架設水車警報系統、監視器、紅外線、發電機等現代設備。
這樣的想法,長輩不見得能全盤接受,總覺得架設這些養殖相關系統就是浪費錢,但是時間一久,長輩也開始認同有系統的生活,比如之前颱風不小心把水車警報系統吹壞了,長輩還督促趕快修好。
不過仍有長輩無法認同這樣的作法,像是有位班員的阿嬤已經90 歲了,還在從事養殖,阿嬤覺得這些現代化機械都不可信,用自己的眼睛最可靠,因此阿嬤都住在魚塭旁,早晚看顧午仔魚。班員說,只有分開養才不會吵架,而他們也幫阿嬤的魚塭裝上監控系統,替阿嬤瞻前顧後。
現在產銷班內部擁有溶氧、酸鹼值、高倍顯微鏡等測定儀器,並且針對亞硝酸、總氨氮也備有快速試劑,班員定期進行魚隻防疫檢測,避免疫病爆發;另外每週也利用試劑、儀器測定水質,確認水質情況。由於定期管理魚塭水質及魚隻情況,並與獸醫師保持良好互動,班員們表示加入產銷班,可減少疫情發生並熟悉安全用藥。
強化共同銷售,提升整體產值
2015 年4 月佳冬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7班正式成立,目的是希望能夠一起面對市場打國際戰。楊傳章回憶當時成立過程,他說其實產銷班成立前,班員互不認識,後來發現這些返鄉青農都有相同理念、興趣一致,因而決定一起成立產銷班。
目前產銷班班員共有10 位,養殖物種有青斑、龍膽石斑、龍虎斑、午仔魚、鱸鰻、白蝦、紅魚等魚種,登記面積約為10 幾公頃,平均每年每公頃產量約10 萬臺斤。楊傳章表示,產銷班的成立目的,是以團體力量面對國際市場競爭,打出自有品牌進行行銷,而非把目光放在單一市場。目前8 成班員有輸銷歐盟養殖場認證,已有9 位班員取得產銷履歷驗證。
團體戰的策略確實成功突破市場困境,班員拿出1 份2015 ~ 2016 年的銷售圖表,指出2016 年雖然各自產值低於前一年度,但透過共同銷售方式,產銷班總產值竟高於前一年度。
產銷班擁有活魚銷往美國的技術,班上目前高達8 成石斑魚外銷,但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產銷班一路走來也相當顛簸。他們不諱言地說,價格控制在盤商手上,目前僅有1 成自產自銷,為了打破這樣的困境,他們未來將強化產銷班的共同銷售模式,希望能開拓屬於自己的通路。
交換經驗,降低生產成本
兩年多的日子裡,班員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交換養殖經驗,不管是魚類疾病、養殖方式,甚至是盤商的收購價格都被大家拿出來討論。
當班員的魚有異樣時,班上可即時做魚隻解剖,了解寄生蟲、細菌性病因,諮詢水產獸醫師開立處方箋,並利用產銷班自有儀器觀察病魚,其他人也會提供過去經驗或是協助找尋相關訊息。當盤商收魚時,班員也會互相通報價格、訊息,讓大家在最短時間內擁有最準確的訊息。
產銷班的養殖方式逐漸從傳統養殖轉向友善養殖,降低用藥,改用益生菌穩定水質,並引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推薦的消毒劑「二氧化氯」,進行魚塭消毒,他們笑著說:「自己養的魚,敢賣也要自己敢吃。」張詳誌說,直接與廠商購買桶裝二氧化氯,需要很多費用,在水產獸醫師的推薦下,產銷班投資二氧化氯機械費用,自行電解二氧化氯,養殖總成本降低30%;另外,班員一起採購飼料,成本也降低約5%左右。
班員們都希望藉由個人經驗分享,提升自家產品的品質與產量,在屏東縣林邊區漁會的輔導下,班員彼此分享相關課程資訊;另外透過班會活動,邀請專家學者授課,提升班員的養殖功力。除了產銷班的內部提升外,也與當地其他產銷班互動,期望能多與同為青農組成的產銷班共同合作,橫向連結產業效益。
透明公開技術訊息,
降低產業風險
問到產銷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大家一致指向「銷售問題」。
現在提倡自產自銷、一條龍生產,但是產銷班班員投入很多時間在生產上,並沒有多餘心力、時間開創自有通路,但產銷班已開始尋找優良販運商合作,為共同銷售踏出一小步。
班員表示,過去遇到魚價低迷時,只能苦撐著自尋通路,2016 年加入產銷班後,很幸運地有廠商願意收購部分加工處理好的魚隻及大部分活魚。
大家努力生產健康的魚,就是希望能夠賣個好價格,雖然過去價低時有政府協助收購,目前也有合作廠商固定收購,仍期望與其他廠商或政府契作,獲得穩定、合理的收購價格。
產銷班短期將以共同銷售為主,接下來期望能與更多產銷班結合,共同推出屏東的在地品牌,利用團體戰模式,打進國際通路。年輕、團結、願意分享,是該產銷班的最大特色,班員之間的配合度相當高,只要有清楚的前進路線,大家就會朝向共同目標邁進。更顯珍貴的是,彼此的家庭凝聚,像是一個大家庭般互相支持。
文/洪嘉鎂 攝影/謝佩穎 (豐年6801)
上一篇
璀燦紅寶石 日光照耀下的洛神花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9%
我喜歡:7%
很實用:7%
夠新奇:0%
普普啦:7%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07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