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滄海桑田話楊桃
刊登日:101/11/07
1,905
距今大約六十年前,卓蘭農友劉春有從彰化引進軟枝楊桃和馬來西亞種楊桃種植,率先將稻田改為果園,並且嘗試開放消費者自行採果,成為臺灣首批觀光果園。因為當時少有人種楊桃,批發價格一斤高達六十臺幣,劉家二分地大的楊桃園,一年大約可以收成三萬斤,每年單是楊桃收入就可以在臺中市買房置產。
民國六、七十年代,臺灣還沒有進入科技產業當道的時代,農業和傳統產業仍然受到相當正面的重視,劉春有的多項率先創舉,和豐厚的成果引起各界注意。民國七十年,當時的總統蔣經國先生蒞臨參觀,造成地方轟動。戒嚴的年代,總統造訪農戶是何等天大的事情,消息傳到第二代劉坤松正在服役的金門,幸運地讓劉坤松剩餘的服役歲月得到長官另眼相待。
民國九十年左右,國內各媒體大肆報導一名腎臟病患者,因為喝下楊桃汁而送醫的不幸事件。接連著好幾年甚至到現在,每逢楊桃產季即將開始之際,媒體便重複消息,提醒消費者要小心攝食楊桃產品。消費者得到的片面訊息是楊桃不利健康,卻沒有得到全面公允的整體資訊。事實上,楊桃所含的營養非常豐富多元,一般人適量的食用,對身體有利無害,並不會產生生理障礙。只有特殊體質,例如正在洗腎,或是有先天腎功能障礙的病患,才需要特別忌口。
媒體能載舟也能覆舟,楊桃就在沒有被平衡報導的情況之下成了犧牲品,當地農友苦撐了兩三年之後,又像早年急著搶種一般的紛紛砍倒楊桃樹,改種其他果樹,或是乾脆種些短期蔬菜。劉家的兩分地六十五棵楊桃樹的規模,已經算是當地楊桃大戶。第二代園主劉坤松和太太李欣儒,說什麼也狠不下心砍掉父親在六十年前種下的老欉楊桃樹。畢竟那不僅是劉家的傳家記憶,更是一個物種的生命延續與擴展。李欣儒紅著眼眶說,「砍掉了,就再也找不到同樣的品種,同樣好吃的楊桃了!」
也許真有樹神保護吧,去年李欣儒接到來自北部的科技業主管電話,拜託他們不要砍掉楊桃老欉,他會負責呼朋引伴邀大家一起來認養楊桃。事實上,只要來參觀過劉家的松原農場,了解園是用有機方式栽種果樹,不用除草劑和化肥農藥,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樂意購買。
文圖/朱慧芳
詳全文請見101年10月號《鄉間小路》月刊
下一篇
掌握鮮雞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6%
我喜歡:39%
很實用:18%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3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鏡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4
讚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4
GOOD
小魚(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2/06/10
楊桃所含的營養非常豐富多元,一般人適量的食用,對身體有利無害,並不會產生生理障礙。只有特殊體質,例如正在洗腎,或是有先天腎功能障礙的病患,才需要特別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