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近三十年的農產品與食品安全事件
近幾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消費大眾食不心安,不但成為媒體焦點,也為食品安全工作者及立法單位帶來挑戰,因此建立食品安全法制、查核制度,才能重建人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農產品與食品安全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2 0年前的美國日報(US A T o d ay)報導,居住於美國工業區湖泊附近的居民,吃了湖裡的魚後紛紛出現皮膚病、癌症等症狀,原因是湖泊中的污染物進入魚類體後又進入人體。美國環境保護局(E P A)指出湖泊中的五種有毒化學物質包括20年前禁用的殺蟲劑(DDT)、1977年停產的多氯聯苯(PC Bs)、控制火蟻的米雷克斯(M i r e x)、劇毒的汞和戴奧辛。湖泊附近的貧民或原住民為了生活,不得不以自行捕獲的魚類做為日常食物來源,使得湖泊中的有毒物質不僅傷害貧民和原住民健康,也破壞環境,形成長期的傷害。
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吃的安全」是人民的基本權利,政府應有所作為來保障人民的飲食安全。但近年來三聚氰胺、起雲劑和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卻使得人心惶惶。回顧過去30年來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1986年高屏地區發生西施舌中毒事件。同年彰化也發生蔭花生肉毒桿菌中毒事件。肉毒桿菌存於土壤中污染花生,若未殺菌不全容易造成感染,人體會出現視力模糊、嘔吐、呼吸困難等現象。本次事件造成7人中毒,其中一人死亡。1995年雲林縣11人吃了小玉西瓜後出現不適症狀,是由於農藥使用不當,導致小玉西瓜上殘留「得滅克」農藥。自此事件後,農藥用藥安全開始被重視。
1995年,楊梅鎮農會所販賣的守宮木減肥菜造成三名消費者心律不整,顯示即使掛有農會保證的產品也必須小心選購。2003年彰化線西鄉爆發戴奧辛鴨蛋污染事件。雖然鴨子被全面撲殺,但戴奧辛的污染還是持續殘留於附近的植物、土壤、空氣等環境中,需要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視。2005年,即使美國爆發狂牛症,但臺灣還是開放進口美國去骨牛肉。2006年中國大陸之大閘蟹驗出含致癌物硝基砆喃和蘇丹紅,雖下令禁止進口,但走私情況卻時有所聞。早在2007年就曾發生豬肉瘦肉精事件,在豬農和毒物專家的反對下,開放瘦肉精政策才緊急停止。在中國,第一個引入並推廣瘦肉精的是當時任職浙江大學動物科學院的許梓榮教授。許教授和飼料廠合作,創下高額利潤,但瘦肉精中毒事件頻傳後,許先生成了眾矢之的。
瘦肉精的種類很多,其中萊克多巴胺的毒性較小, 但還是會使人產生噁心、嘔吐、四肢無力、手顫、引發糖尿病,甚至染色體畸形,誘發惡性腫瘤。1996年筆者曾受託執行瘦肉精的動物飼養實驗,就發現動物瘦肉多時需要更多氧氣,會造成心臟肥大。臺灣人愛吃內臟,更因此全面禁止瘦肉精。2002年後,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鹽酸多巴胺、西巴特羅、硫酸特步他淋等七種瘦肉精已被公告禁止。中國也發生過多起瘦肉中毒事件,且不只豬肉, 瘦肉精已被用到蛇等其他物種。2008年中國發生將三聚氰胺加入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質含量,卻使嬰兒產生大脖症、腎臟負荷過大的問題。此後臺灣與中國訂定「海峽兩岸食品安全」條例。2010年開放美國帶骨牛肉,同年真空包裝豆干肉毒桿菌事件,我們必須注意到不是真空就是安全,原料的殺菌、清洗甚為重要;塑膠容器溶出雙酚事件也在此年發生。
自我約束是最有效的監管
環境賀爾蒙,如戴奧辛、多氯聯苯、喃等有機污染物或不可分解的化學物質進入體內後改變身體代謝,通常會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且形成生物放大效應,難以排除。戴奧辛會破壞許多身體的自然生化程序,也可能引發癌症、糖尿病、精蟲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等。多氯聯苯則會造成皮膚過敏、痛風、貧血等症狀。臺灣已發生多起多氯聯苯中毒事件,其中20多年前發生的惠明盲啞學校多氯聯苯中毒事件的受害者,還是沒有得到政府妥善的照顧。
看了這麼多過去發生的事件,以及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牛肉進口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經濟發展和環境間的關係,以及人民在品格上的教育應更重於專業教育! 最後提醒各位農友, 農藥的使用一定要符合規定,以免自斷生路。(本文摘錄自2012年3月22日臺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於明道大學舉辦之食品安全與生活座談會演講內容)
文圖|陳明造 大葉大學生物產業科技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