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四季尋蜜趣-臺灣蜂農游牧地圖
刊登日:103/08/15
3,262
蜜蜂振著薄翅,辛勤穿梭花間的小小身影,曾讓詩人喟嘆「為誰辛苦為誰甜」。然而在自然界,蜜蜂最大的貢獻並非生產花蜜,而是維持生態平衡。根據統計,人類糧食來源中有三分之一來自開花植物,當中約8 0%需仰賴蜜蜂授粉。蜜蜂採收回來的花蜜,自古以來則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料理良伴。至今許多蜂農依然按照古法養蜂。他們帶著蜂箱,四處追逐短暫的花季,蒐集專屬於不同時節和土壤的香甜滋味。
蜂農尋蜜地圖
清明節前後,是南臺灣龍眼花盛開的時節。由於橫跨阿蓮、田寮、岡山和燕巢的大崗山地區屬石灰岩地質,這裡的野生龍眼樹水分較少、甜度較高,香味特別濃郁。於是蜂農帶著他們飼養的義大利蜂種,紛紛來到這一帶採收龍眼蜜。在約二十五日的花期內,一般可採收四次左右。四月中旬到五月初之間,當南部龍眼花期告一段落,中部的龍眼花正值盛開。田寮年輕的蜂農何水泉,循著父親那一輩流傳下來的尋蜜路線,遷徙到臺中霧峰,開始另一波龍眼蜜的採收。而養蜂二十多年的楊朝守,則會前往臺南青山,繼續採收龍眼蜜。
遺憾的是,今年天公並不作美。「今年收成是二十年來最糟的。」楊朝守一邊拿著刮刀整理蜂箱,一邊苦笑說道。蜂農靠天吃飯。在短暫的花期內,最怕遇上大雨和寒流。今年大崗山的龍眼花開了五到六成。但在二十幾日的花期間,卻連續遇上寒流和東北季風帶來的滂沱大雨。雨後全無葉底花,蜜蜂只好提早收工。往年產量好的時候,楊朝守每一百個蜂箱裡,大約可收二十多桶的龍眼蜜(一桶為五百台斤左右),今年卻只能收到六桶。
儘管龍眼蜜收成不如人意,蜂農仍期盼著其他花季的到來。待龍眼花期結束後,楊朝守會搬到臺東安朔採收烏臼蜜。端午節後到九月底之間,則會移師到楓港和車城採收埔姜蜜。這兩種百花蜜在市場上各自擁有一批愛好者。而後會依序前往臺東太麻里、大武大溪、花蓮玉里等地採收埔鹽花、油菜花等花粉。這些花粉既能供給蜜蜂養分,也能在市場上販售。
到了隔年二月底至三月初,旗山和大樹一帶的荔枝樹芳華正茂,是採收荔枝蜜的好時機。之後一元復始,龍眼花期又將到來。蜂農再度回到大崗山,展開新一回合的游牧之旅。「我們是哪邊有花就四處搬,不會長期待在同一個地方。」一年四季在外奔波的何水泉表示,蜂農會隨著季節變化,把蜂箱搬到氣候較好的地方。這麼一來,蜜蜂不會長期受到同一地區的農藥影響,還能吸收到多種養分。在健康狀況較佳的情況下,蜜蜂繁殖速度也會加快。古早流傳下來的游牧傳統,正是降低養蜂成本的最佳方法。
灑農藥與否 花源挑選準則
雖然臺灣蜂蜜種類不少,但龍眼蜜向來最受國內消費者的歡迎。就連蜂蜜評鑑比賽也多以龍眼蜜為主角。不過蜂農對龍眼蜜的偏好,除了迎合消費者口感,也有安全上的考量。研究顯示,全球蜜蜂正面臨數量減少的危機。雖然肇因依然成謎,但有研究者推測,蜜蜂若吸食到灑農藥的花蜜,可能會死亡或方向感錯亂,使蜜蜂再也回不了蜂巢。所以蜂農開發花源時,必須先打探清楚在地的用藥情形,才能放心把蜜蜂帶過去。
鑒於農藥對蜜蜂健康的危害,何水泉指出,龍眼樹耐旱粗獷,環境適應力強,不灑農藥也能健康成長。加上龍眼樹遍佈臺灣,自然而然成為花源的最佳選擇。再以荔枝蜜為例,果農噴灑農藥的時機剛好避開了荔枝開花期,所以蜂農也頗愛採收荔枝蜜。至於顏色偏紫、味道帶苦的埔姜蜜,以及淡黃色且味道偏淡的烏臼蜜等,花源則是來自國家公園林地,當然不會有農藥毒害的顧慮。
不過高雄縣田寮鄉農會推廣股主任林金鴻仍建議蜂農開發其他蜜種,滿足消費者多元的味蕾。「畢竟消費者喜好大不相同。曾經有客戶來,講說他要買百花蜜,就不喜歡喝龍眼蜜。有的就要買荔枝蜜,說不喜歡龍眼蜜的味道。」目前已有業者開發出特殊蜜種,像是古坑出產的黃金柳橙蜜。只是以種植規模來說,此類經濟作物規模不比龍眼樹,再加上許多果農仍採用慣行農法,所以時下願意採收的蜂農並不多。
蜂蜜評鑑標準和品牌建立
臺灣CNS1305蜂蜜國家評鑑標準由苗栗農業改良場訂定。為了和國際蜂蜜標準接軌,1984年第四次的標準修訂,曾參考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蜂蜜標準,將蜂蜜區分為甲級和乙級。然而2012年的第七次修訂版,區分出「龍眼蜜」和「蜂蜜」的定義和標準。其中「蜂蜜」的定義範圍,涵蓋了龍眼蜜以外的大多數蜜種。不過仍有少數蜜種(如野蜂蜜)尚未被納入規範內。
依據最新蜂蜜國家標準,蜂蜜和龍眼蜜的水分含量需在20%以下。符合此標準的蜂蜜較不易發酵變質。糖度方面,蜂蜜的糖度需在60%以上,龍眼蜜則需達70%以上。至於蜂蜜中最重要的養分澱粉酶,兩者的澱粉酶活性(Schade Uni ts)都要在8以上才符合國家標準。蜂農為了打響自家蜂蜜的名氣,會將花期中段採收的高品質蜂蜜,送去參加評鑑比賽。目前每年在高雄、臺南、臺中、苗栗和新竹等五大蜂蜜產區,都會舉辦評鑑。此外還有全國性的蜂蜜評鑑。
比賽分為初審和複審兩階段。初審時,中央畜產會以儀器檢驗蜂蜜中的水分、糖分、澱粉酶等含量,以及有無農藥、抗生素殘留等。此階段若通過,便代表該蜂蜜符合國家標準。之後再由專家學者進行感官品評,為蜂蜜的香味、色澤和口感等評分。位於平均分數以上的蜂蜜,前幾名會被列為特等獎,其餘為頭等獎。蜂農報名評鑑後,還必須提報預定包裝成瓶的蜂蜜數量,由評鑑單位發給流水號,在加工廠統一包裝。這些蜂蜜只要通過初審,就能開放選購。日後產品若出現問題,透過這些流水號也能追蹤到生產源頭。
「這幾年蜂農已經認同這種評鑑方式。」林金鴻欣慰地表示。「例如以前消費者認為,只要大崗山產的蜂蜜就等於品質保證。但是現代人消費知識較高。要說蜂蜜好在哪,得先拿出證據給人家看。」蜂蜜國家標準和評鑑制度的建立,不但提供消費者選購蜂蜜的判斷準則,讓消費者對臺灣蜂蜜的品質更有信心,也能提升整體產業形象,有助於品牌建立。
文圖 林何臻 (鄉間小路)
蜂農尋蜜地圖
清明節前後,是南臺灣龍眼花盛開的時節。由於橫跨阿蓮、田寮、岡山和燕巢的大崗山地區屬石灰岩地質,這裡的野生龍眼樹水分較少、甜度較高,香味特別濃郁。於是蜂農帶著他們飼養的義大利蜂種,紛紛來到這一帶採收龍眼蜜。在約二十五日的花期內,一般可採收四次左右。四月中旬到五月初之間,當南部龍眼花期告一段落,中部的龍眼花正值盛開。田寮年輕的蜂農何水泉,循著父親那一輩流傳下來的尋蜜路線,遷徙到臺中霧峰,開始另一波龍眼蜜的採收。而養蜂二十多年的楊朝守,則會前往臺南青山,繼續採收龍眼蜜。
遺憾的是,今年天公並不作美。「今年收成是二十年來最糟的。」楊朝守一邊拿著刮刀整理蜂箱,一邊苦笑說道。蜂農靠天吃飯。在短暫的花期內,最怕遇上大雨和寒流。今年大崗山的龍眼花開了五到六成。但在二十幾日的花期間,卻連續遇上寒流和東北季風帶來的滂沱大雨。雨後全無葉底花,蜜蜂只好提早收工。往年產量好的時候,楊朝守每一百個蜂箱裡,大約可收二十多桶的龍眼蜜(一桶為五百台斤左右),今年卻只能收到六桶。
儘管龍眼蜜收成不如人意,蜂農仍期盼著其他花季的到來。待龍眼花期結束後,楊朝守會搬到臺東安朔採收烏臼蜜。端午節後到九月底之間,則會移師到楓港和車城採收埔姜蜜。這兩種百花蜜在市場上各自擁有一批愛好者。而後會依序前往臺東太麻里、大武大溪、花蓮玉里等地採收埔鹽花、油菜花等花粉。這些花粉既能供給蜜蜂養分,也能在市場上販售。
到了隔年二月底至三月初,旗山和大樹一帶的荔枝樹芳華正茂,是採收荔枝蜜的好時機。之後一元復始,龍眼花期又將到來。蜂農再度回到大崗山,展開新一回合的游牧之旅。「我們是哪邊有花就四處搬,不會長期待在同一個地方。」一年四季在外奔波的何水泉表示,蜂農會隨著季節變化,把蜂箱搬到氣候較好的地方。這麼一來,蜜蜂不會長期受到同一地區的農藥影響,還能吸收到多種養分。在健康狀況較佳的情況下,蜜蜂繁殖速度也會加快。古早流傳下來的游牧傳統,正是降低養蜂成本的最佳方法。
灑農藥與否 花源挑選準則
雖然臺灣蜂蜜種類不少,但龍眼蜜向來最受國內消費者的歡迎。就連蜂蜜評鑑比賽也多以龍眼蜜為主角。不過蜂農對龍眼蜜的偏好,除了迎合消費者口感,也有安全上的考量。研究顯示,全球蜜蜂正面臨數量減少的危機。雖然肇因依然成謎,但有研究者推測,蜜蜂若吸食到灑農藥的花蜜,可能會死亡或方向感錯亂,使蜜蜂再也回不了蜂巢。所以蜂農開發花源時,必須先打探清楚在地的用藥情形,才能放心把蜜蜂帶過去。
鑒於農藥對蜜蜂健康的危害,何水泉指出,龍眼樹耐旱粗獷,環境適應力強,不灑農藥也能健康成長。加上龍眼樹遍佈臺灣,自然而然成為花源的最佳選擇。再以荔枝蜜為例,果農噴灑農藥的時機剛好避開了荔枝開花期,所以蜂農也頗愛採收荔枝蜜。至於顏色偏紫、味道帶苦的埔姜蜜,以及淡黃色且味道偏淡的烏臼蜜等,花源則是來自國家公園林地,當然不會有農藥毒害的顧慮。
不過高雄縣田寮鄉農會推廣股主任林金鴻仍建議蜂農開發其他蜜種,滿足消費者多元的味蕾。「畢竟消費者喜好大不相同。曾經有客戶來,講說他要買百花蜜,就不喜歡喝龍眼蜜。有的就要買荔枝蜜,說不喜歡龍眼蜜的味道。」目前已有業者開發出特殊蜜種,像是古坑出產的黃金柳橙蜜。只是以種植規模來說,此類經濟作物規模不比龍眼樹,再加上許多果農仍採用慣行農法,所以時下願意採收的蜂農並不多。
蜂蜜評鑑標準和品牌建立
臺灣CNS1305蜂蜜國家評鑑標準由苗栗農業改良場訂定。為了和國際蜂蜜標準接軌,1984年第四次的標準修訂,曾參考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蜂蜜標準,將蜂蜜區分為甲級和乙級。然而2012年的第七次修訂版,區分出「龍眼蜜」和「蜂蜜」的定義和標準。其中「蜂蜜」的定義範圍,涵蓋了龍眼蜜以外的大多數蜜種。不過仍有少數蜜種(如野蜂蜜)尚未被納入規範內。
依據最新蜂蜜國家標準,蜂蜜和龍眼蜜的水分含量需在20%以下。符合此標準的蜂蜜較不易發酵變質。糖度方面,蜂蜜的糖度需在60%以上,龍眼蜜則需達70%以上。至於蜂蜜中最重要的養分澱粉酶,兩者的澱粉酶活性(Schade Uni ts)都要在8以上才符合國家標準。蜂農為了打響自家蜂蜜的名氣,會將花期中段採收的高品質蜂蜜,送去參加評鑑比賽。目前每年在高雄、臺南、臺中、苗栗和新竹等五大蜂蜜產區,都會舉辦評鑑。此外還有全國性的蜂蜜評鑑。
比賽分為初審和複審兩階段。初審時,中央畜產會以儀器檢驗蜂蜜中的水分、糖分、澱粉酶等含量,以及有無農藥、抗生素殘留等。此階段若通過,便代表該蜂蜜符合國家標準。之後再由專家學者進行感官品評,為蜂蜜的香味、色澤和口感等評分。位於平均分數以上的蜂蜜,前幾名會被列為特等獎,其餘為頭等獎。蜂農報名評鑑後,還必須提報預定包裝成瓶的蜂蜜數量,由評鑑單位發給流水號,在加工廠統一包裝。這些蜂蜜只要通過初審,就能開放選購。日後產品若出現問題,透過這些流水號也能追蹤到生產源頭。
「這幾年蜂農已經認同這種評鑑方式。」林金鴻欣慰地表示。「例如以前消費者認為,只要大崗山產的蜂蜜就等於品質保證。但是現代人消費知識較高。要說蜂蜜好在哪,得先拿出證據給人家看。」蜂蜜國家標準和評鑑制度的建立,不但提供消費者選購蜂蜜的判斷準則,讓消費者對臺灣蜂蜜的品質更有信心,也能提升整體產業形象,有助於品牌建立。
文圖 林何臻 (鄉間小路)
上一篇
水果教室-檸檬語絮
下一篇
水果教室-白蓮霧語絮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5%
我喜歡:30%
很實用:10%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7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26
好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26
好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4/26
讚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9/07
實用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8/19
good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8/16
辛苦了
黃*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8/15
好的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