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走訪 八煙聚落 Satoyama
八煙聚落位於陽明山接近金山的半山腰,海拔約320公尺,由於受地形及東北季風影響,平均溫度比臺北市約低3℃左右。「何以稱為八煙?」主要是由於冬天東北季風帶來濕潤的空氣,造成潮濕多雨的天氣;夏季水氣氤氳,常見山谷雲霧繚繞,加上附近地熱產生的熱氣和煙霧,形成夢幻的景緻。原本務農的山城,隨著人力的急遽外流,現僅剩9戶人家,20幾位居民,在缺乏人力耕作的狀況下,讓曾經綠油油的水田變成一片荒地。
為了活絡沉寂的農村風貌,復原難得一見的水圳與梯田景觀,2008年臺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進駐於此,向當地居民承租耕地,重新整修灌溉水圳,並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藉由「砌石水圳的保存、有機農法的推動、生態環境的改善、傳統農村產業的經營」來墾拓這個逐漸被遺忘的美麗聚落。
懷舊設施 風華再現
「八煙聚落歡迎來坐!」循著指標走進聚落,盎然綠意和寧靜氛圍讓人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感動。入口附近有一棟建築,主屋保留散發古味的砌石牆,門口掛著醒目的招牌和一具紅色燈籠,上面寫著「出張所」,出張閩南語是出差的意思,日文則是「在地服務站」之意。這個出張所是臺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的迷你型遊客中心,內有八煙聚落的歷史和改造過程簡介、田野風景照、木工作品及在地生產的稻米等,簡單而典雅的佈置,展現八煙的人文與生態之美。
出張所旁有一處洗滌池,水流非常清澈,池子裡有洗衣石,將手腳泡在水裡,清涼的感覺讓人倍感舒適。這裡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有洗滌池,池裡通常都放有洗衣石或傳統的洗衣板,這些設施讓人想起當年農村溪邊洗衣的淳樸景象。
砌石房屋 古樸風味
這裡有數座百年的石頭屋,屋子的結構都保持得非常好。大約兩百年前,八煙聚落的先人在此定居耕作,就地取材利用陽明山豐富的火成岩建造石頭屋。
「這種房子不怕地震、不怕颱風,真結實!」住在三合院的老阿嬤告訴我這間石頭屋已有百年歷史,非常堅固,冬暖夏涼。「小孩子要我搬去臺北和他們同住,我不去,因為我住在這裡比較習慣……」從阿嬤的臉上可感受到她和石頭屋有著深厚的情感。砌石屋呈現先人的智慧和務實精神,頗耐人尋味。
農村的生活點滴處處充滿樸實而自然的風情,石頭屋旁的茄苳樹上掛著一只籃框。雖然籃板已滿是斑駁,但依然執著地守護著古屋曾有的幼時記憶。
自然工法 活化田野
八煙聚落的水圳都由石頭堆砌而成,溪底則保持原本的砂石。這裡彷彿是最佳的大自然教室,水圳常有蝌蚪、青蛙、田螺……等。這裡的耕作保留最傳統的方法,絕不使用化學藥物,所以各種生物非常活絡,聚落四處可見蝴蝶與蜻蜓飛舞,增添不少田野的詩情畫意;也經常有白鷺鷥、五色鳥、臺灣藍鵲等漂亮的鳥類出現。白鷺鷥漫步田野,五色鳥在樹梢歌唱、臺灣藍鵲於林間嬉戲,悠然之情讓人稱羨。
這裡一處稱為「水中央」的祕境,原本是荒煙蔓草的旱田,引進水源之後,什麼也沒種植,刻意留下一大片池塘,讓水生物自然滋長,池內有數顆大石頭,水光倒影,如夢似幻,美不勝收,現已成為拍照的最佳景點。
文圖/潘憲榮
詳全文請見103年3月號《鄉間小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