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生於腐朽,待價而「菇」
刊登日:104/09/02
1,804
臺灣因氣候與地形條件變異大,物種豐饒,森林中菇蕈種類尤其多樣。不管是腐生、寄生或共生型,菇類扮演著分解者角色,不僅促進林地活力,減少土壤流失,亦是重要生態環境指標。早期人類文明,有採集野生山果及菇蕈充飢的歷史。數千年後,依然有人跟著先民腳步,在山林裡搜尋一朵朵傘狀大型真菌。不管為了增強體魄、調節免疫力甚至抗癌,菇蕈內含多醣體等營養,加上低脂、低熱量的優點,不僅是素食者、節食人士最愛,更是現代人追求健康的養生首選。近幾十年來,臺灣農業栽培克服各種技術障礙,高營養價值如香菇、草菇、杏鮑菇、金針菇、黑木耳等,均可人工栽培且量產。
為避免誤食有毒菇蕈,對於野生蕈類,切勿「菇」且試之。
1.香菇
常見的席上佳餚,能增強免疫力的褐色香菇,又名香蕈、冬菇。常見其寄生於闊葉樹朽木上。熱量低、纖維質含量豐富,選擇經過日曬處理的乾香菇,可增加維生素D 含量,幫助鈣質吸收。泡軟乾香菇的水,會溶出其內含水溶性營養素,可做為高湯加以利用。浸泡前,將香菇適當清洗,避免農藥殘留水中。
2.金針菇
纖細外型,貌似金針,久煮不爛,適宜汆燙、涼拌、炒燒或熱滷。通常夏颱過後,各種蔬果因災損調漲價格,金針菇卻在自動化技術栽培下,維持平價不缺貨。多生長於闊葉樹的枯樹幹及枯腐木上。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口感滑順,是極為普及的食用菌之一。
3.洋菇
別名蘑菇,是極古老的食用菇類,也是全世界商業栽培最大量的菇。富含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兼具動物性及植物性食品優點,故有「植物肉」的美稱,廣為大眾喜愛。臺灣曾有洋菇王國美譽。當時,洋菇罐頭及鹽漬洋菇等加工製品,為臺灣賺進不少外匯。1980年代起,受到中國及東南亞低價傾銷,農民栽培意願低落,政府亦取消產銷計畫,產量及銷量逐年下降。臺中霧峰為其量產發源地。
4.鴻喜菇
日本引進,具高經濟價值的食用菇類,鴻喜之名即由日語音譯而來,由於在榆樹上發現,鴻喜菇又被稱為榆菇。多煮湯、油炸或炒、燴皆宜。主產地為臺中。在日本說「聞則松茸,食則玉蕈。」玉蕈即指鴻喜菇,其特色不在味,而在質地細緻、甘脆不塞牙的口感。所含的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齊全,有助增高及智力發育。
5.杏鮑菇
近年來頗受歡迎的新興菇類,在臺灣多以太空包人工栽培,集食用、藥用及食療於一體的杏鮑菇,又名鳳尾菇,因口感近似鮑魚,又有杏仁香味而得名。紡錘般肥厚的菌肉,質地細緻,是兼具美味與養生的天然保健食品。熱炒、燴燉或涼拌皆可。栽培技術純熟,品質穩定,價格平實,中西餐都適用。有學者稱其為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
6.秀針菇
極易在溫帶地區栽培的食用菇,冬季為產期,叢生,菇體嬌小,保鮮時間短,菌絲生長迅速,子實體保存期間,易在菇傘表面及菇柄處長出毛毛的白色菌絲,並非受到污染所致,但仍應趁鮮食用為宜。選購時,呈淺褐色,菌傘完整,較厚、裂口少、菌柄短為佳。
7.黑木耳
菇蕈中的老前輩,形如人耳長於木上而得名,常聚集而生,尤其喜歡寄生於陰濕腐朽的樹幹上。其子實體為全肉質性,含水量高,熱量低,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高溫烹煮後,較能提高膳食纖維及黑木耳多醣的溶解度,有助人體吸收。滑潤脆口,最常見於酸辣湯。產地以嘉義中埔為大宗。
8.猴頭菇
菇如其名,外型亦近似白花椰菜。通常出現於雨季後的殼斗科植物樹幹上,或長於腐木。在傳統佳餚中,猴頭菇與燕窩、魚翅、海蔘等珍饈並列宮廷名菜,惜產季短,生長不易,因此數量甚少,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目前已能人工栽培,四季皆有產出。鮮菇與乾貨,任何蒸煮方式都適合。
9.白木耳
參、茸、燕、耳等四大養生珍品,白木耳即榜上有名之一,植物性膠原蛋白,含豐富膳食纖維,多以甜味表現。除可通腸利便,更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產地主要分布於臺南市。黑木耳與白木耳是不同屬的真菌,黑木耳簡稱木耳,白木耳又稱銀耳,兩者成份類似,木耳補血,銀耳養顏。
10.草菇
起初野生於草地,普遍且著名的栽培食用蘑菇之一,繁殖於稻草、棉、麻的草質腐生菌,喜歡高溫潮溼環境,採收後易開傘品質劣變,失去商業價值,故控溫儲藏保鮮技術相當重要。購買時選菇體粗壯均勻、質嫩、菇傘未開或開展小為佳。草菇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是國際公認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文/蔡珍容 圖/誌鈺 (鄉間小路)
為避免誤食有毒菇蕈,對於野生蕈類,切勿「菇」且試之。
1.香菇
常見的席上佳餚,能增強免疫力的褐色香菇,又名香蕈、冬菇。常見其寄生於闊葉樹朽木上。熱量低、纖維質含量豐富,選擇經過日曬處理的乾香菇,可增加維生素D 含量,幫助鈣質吸收。泡軟乾香菇的水,會溶出其內含水溶性營養素,可做為高湯加以利用。浸泡前,將香菇適當清洗,避免農藥殘留水中。
2.金針菇
纖細外型,貌似金針,久煮不爛,適宜汆燙、涼拌、炒燒或熱滷。通常夏颱過後,各種蔬果因災損調漲價格,金針菇卻在自動化技術栽培下,維持平價不缺貨。多生長於闊葉樹的枯樹幹及枯腐木上。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口感滑順,是極為普及的食用菌之一。
3.洋菇
別名蘑菇,是極古老的食用菇類,也是全世界商業栽培最大量的菇。富含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等營養,兼具動物性及植物性食品優點,故有「植物肉」的美稱,廣為大眾喜愛。臺灣曾有洋菇王國美譽。當時,洋菇罐頭及鹽漬洋菇等加工製品,為臺灣賺進不少外匯。1980年代起,受到中國及東南亞低價傾銷,農民栽培意願低落,政府亦取消產銷計畫,產量及銷量逐年下降。臺中霧峰為其量產發源地。
4.鴻喜菇
日本引進,具高經濟價值的食用菇類,鴻喜之名即由日語音譯而來,由於在榆樹上發現,鴻喜菇又被稱為榆菇。多煮湯、油炸或炒、燴皆宜。主產地為臺中。在日本說「聞則松茸,食則玉蕈。」玉蕈即指鴻喜菇,其特色不在味,而在質地細緻、甘脆不塞牙的口感。所含的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齊全,有助增高及智力發育。
5.杏鮑菇
近年來頗受歡迎的新興菇類,在臺灣多以太空包人工栽培,集食用、藥用及食療於一體的杏鮑菇,又名鳳尾菇,因口感近似鮑魚,又有杏仁香味而得名。紡錘般肥厚的菌肉,質地細緻,是兼具美味與養生的天然保健食品。熱炒、燴燉或涼拌皆可。栽培技術純熟,品質穩定,價格平實,中西餐都適用。有學者稱其為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
6.秀針菇
極易在溫帶地區栽培的食用菇,冬季為產期,叢生,菇體嬌小,保鮮時間短,菌絲生長迅速,子實體保存期間,易在菇傘表面及菇柄處長出毛毛的白色菌絲,並非受到污染所致,但仍應趁鮮食用為宜。選購時,呈淺褐色,菌傘完整,較厚、裂口少、菌柄短為佳。
7.黑木耳
菇蕈中的老前輩,形如人耳長於木上而得名,常聚集而生,尤其喜歡寄生於陰濕腐朽的樹幹上。其子實體為全肉質性,含水量高,熱量低,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高溫烹煮後,較能提高膳食纖維及黑木耳多醣的溶解度,有助人體吸收。滑潤脆口,最常見於酸辣湯。產地以嘉義中埔為大宗。
8.猴頭菇
菇如其名,外型亦近似白花椰菜。通常出現於雨季後的殼斗科植物樹幹上,或長於腐木。在傳統佳餚中,猴頭菇與燕窩、魚翅、海蔘等珍饈並列宮廷名菜,惜產季短,生長不易,因此數量甚少,價格也因此水漲船高。目前已能人工栽培,四季皆有產出。鮮菇與乾貨,任何蒸煮方式都適合。
9.白木耳
參、茸、燕、耳等四大養生珍品,白木耳即榜上有名之一,植物性膠原蛋白,含豐富膳食纖維,多以甜味表現。除可通腸利便,更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產地主要分布於臺南市。黑木耳與白木耳是不同屬的真菌,黑木耳簡稱木耳,白木耳又稱銀耳,兩者成份類似,木耳補血,銀耳養顏。
10.草菇
起初野生於草地,普遍且著名的栽培食用蘑菇之一,繁殖於稻草、棉、麻的草質腐生菌,喜歡高溫潮溼環境,採收後易開傘品質劣變,失去商業價值,故控溫儲藏保鮮技術相當重要。購買時選菇體粗壯均勻、質嫩、菇傘未開或開展小為佳。草菇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是國際公認植物性蛋白質來源。
文/蔡珍容 圖/誌鈺 (鄉間小路)
下一篇
朽木不可雕,卻能生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0%
我喜歡:15%
很實用:11%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