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傳統食材找到創新價值
刊登日:105/08/19
426
在臺灣,走進超市裡可以買到來自不同國家的特色農產品,這是交通的便利性與國家間在經濟上的互惠產生的全球化潮流,滿足了消費者多樣性的選擇需求,但近年來,隨著農產認證制度與碳足跡等議題發酵,不需長途運輸、新鮮、環保等經營理念讓本土食材逐漸贏得消費者認同,其實臺灣的農業技術發展成熟,農產品種類多元且品質優良,產區遍佈全臺,各縣市都已發展出屬於在的化特色的農產品,例如苗栗草莓、臺中水梨、臺南芒果、高雄芭樂、屏東黑珍珠蓮霧等,都已建立良好口碑,深受消費者喜愛,但過去以內銷為主的市場規模,近年來已面臨產銷量停滯的瓶頸,無法為農產工作者創造更多的收益與附加價值,另一方面,在貿易國際化的驅使下,臺灣與鄰近國家已逐漸形成一貿易自由圈,未來會有更多的貿易流通,各國農產品將陸續進口,對現有農業產業結構與市場變化勢必造成不小的衝擊,為因應農業相關產業國際化後所面臨的競爭,傳統的農業勢必走向轉型與創新才能再創造出新的市場利基。
近幾年有許多成功的例子是農民與食品業者以產業鏈的方式結合,從中以鮮果或其加工品發展為品牌化之經營模式,以有機、天然、在地化為訴求的農產品,結合成熟的保鮮與加工技術,成功行銷海內外市場,使臺灣鮮果逐漸建立起高品質的形象而受到各國關注,例如有多家食品業者以契作方式向農民收購土鳳梨,將本來不適合直接食用的土鳳梨開發成為年產值破億的鳳梨酥,成為國外旅客來臺觀光必帶的伴手禮,不僅帶動了臺灣糕餅業整體產值的大幅提升,更創造出扮手禮市場每年百億元的商機;還有臺灣的麵包師傅屢次在國際大賽中獲獎,用的就是臺灣本土出產的農產品,間接提升臺灣農產品的國際能見度;這些將傳統農產品重新包裝後以新品牌行銷的經營方式,不僅可改善農民對銷售與通路的不確定性,還可以維持農產品品質與市場價格,並擴大收益與附加價值,未來將為臺灣農產品在國際間開創出新的品牌價值。
文 王鐘毅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圖 孫少英
上一篇
秋日紫茄(上)
下一篇
來一碗消暑又解苦的甜茶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1%
我喜歡:52%
很實用:3%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8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3
good
秋秋美待子(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0
棒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0
讚
莊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0
nice
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0
好讚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0
好
蕭湘(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0
GOOD
莊英(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0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