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福壽螺退散共創友善環境新農業
刊登日:106/06/09
1,341
我們在2013 年遷居宜蘭,加入當地友善小農社群「倆佰甲」,這輩子第一次拿起鋤頭,種起水稻來!完全沒有務農經驗的我們,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福壽螺。
福壽螺,農民的大敵
福壽螺是外來種,在1970 年代晚期以養殖用途自南美洲引入臺灣,後來因為肉質口感不好,失去市場價值,遭棄置後,很快在臺灣的鄉野田間蔓延開來,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農夫們恨得牙癢癢,巴不得把啃食秧苗的福壽螺都殺光光,用化學藥劑或苦茶粕藥毒,雖然短時間內可以減輕危害,可是連水裡的泥鰍、小魚和其他水生生物都遭殃,和福壽螺一起被毒死,過了一段時間後,福壽螺大軍還是很快就東山再起,占領整個水田。使用藥劑毒殺,與我們友善環境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第一年我們幾乎日日夜夜在田裡奮戰,踩著泥、彎著腰一隻隻撿,但秧苗還是被吃得很慘,即使補秧,隔天還是又被吃掉,每次有阿伯騎腳踏車經過我們家的田,總是會大喊:「無效啦!愛滔啦!」
舊農業知識無法解決的問題
因為損失實在太慘重,於是我們便四處探聽其他人如何防治福壽螺。有農夫說:「福壽螺愛吃素,在田埂邊放菜葉、果皮誘捕最有用。」也有人說:「葷的雞飼料或魚飼料效果更好。」聽得我們「霧煞煞」。農夫的直覺式經驗有時候太主觀,我們想那農政單位應該有很多的官方資料才是,沒想到開始蒐集資料後才發現,臺灣除了在福壽螺剛開始造成水生作物危害的1980 年代初期,有少數幾篇關於福壽螺生活史,以及農業危害評估的研究外(註1),後來中間有近30 年的時間幾乎都在探討各式各樣的藥劑對於福壽螺的防治效果,相關的生態研究則幾乎一片空白,直到2005 年才又有幾篇關於福壽螺誘捕劑偏好的研究出現(註2)。在過去以藥劑毒殺的主流下,大家滿腦子想到的只是怎麼把牠除掉,很少人近距離的觀察、了解牠。在大家越來重視生產與生態平衡的思維下,舊時代的農業知識體系,顯然已無法解決新時代農夫所面對的問題,受過長期生態學訓練的我們,馬上意識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對付福壽螺這個敵人前,必須先了解牠的生態習性,才能知道什麼時候抓?集中火力在哪裡抓?用什麼誘餌最有效?找出比人工撿螺更有效率的誘捕方法。
農夫×科學家,共創農業新知識
於是,我們在2015 年開始推動【農田裡的科學計畫】,希望從農夫的角度出發,用科學方法了解農田裡生物的特性,以及生物、環境與農夫三者間的複雜關聯,希望藉此發展出友善環境的具體農耕模式。首波的福壽螺退散計畫,我們即透過一系列的田野實驗,逐步了解福壽螺的生態習性,例如:福壽螺是夜貓子,喜歡在夜晚出來覓食、產卵,太冷或太熱都會鑽到土裡面躲起來,主要集中在田埂邊與入水口處活動,平均密度可高達每平方公尺28 顆螺;在香蕉與高麗菜、米糠三種誘餌中,最喜歡吃米糠。根據這些結果,我們後續設計出一套福壽螺移除模式,用米糠誘餌搭配陷阱的方法,並和當地的小農攜手合作,評估這套方法是否能達到移除50% 福壽螺族群量的目標。成效雖然不錯,平均移除效率可達40%,但每位農夫每天要花上4 ∼ 8 個小時,所付出的人力成本還是太高,整個誘捕方法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整體生態觀的農耕模式
以米糠搭配陷阱誘捕福壽螺,雖然有效率,且對環境與生物較為友善,但對於像福壽螺這般環境適應力強、繁殖力又高的外來種而言,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不可能完全移除。我們觀察到,福壽螺這個外來種在引進臺灣數十年後,雖然造成本地嚴重的農業損失,但也已經逐漸融入當地的生態系,與農田裡的其他生物建立起關係。例如:有些棲息在水田的鳥類,像是紅冠水雞、彩鷸和白腹秧雞,都會捕食小顆的福壽螺,也有相關研究指出食蛇龜、光潤金線蛭、食蟹獴也是福壽螺的天敵(註3)。農夫很意外光潤金線蛭會吃福壽螺,這種彩色的大水蛭在水田還算頗為常見,以前農夫看到都以為牠會吸人血,第一個反應就是踩扁牠,現在知道牠可以幫忙控制福壽螺的數量,反而會很寶貝地把牠放回田裡面。
以生產為導向的農業,容易只聚焦在作物本身,忽略農田裡的其他生物,其實也是整個生態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將我們的目光從作物的身上稍稍移開,以福壽螺為出發點延伸往外,我們將可以發現,一塊農田裡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所建構起來的生命之網;生物的種類越多元豐富,所建構起來的生命之網也越複雜,越容易從干擾中再度達成平衡。既然有這麼多的生物,是農夫的捕螺好幫手,如果先透過誘捕,將福壽螺控制在一定的數量,接著透過生態系內生物間自然的捕食與被捕食網絡,將福壽螺的數量與危害維持在可接受的程度下,這般整體生態觀的農耕模式,也許才是同時兼顧生產與生態平衡的未來農業。
註1: 林金樹(1985)。福壽螺為害水稻產量之損失估計。臺灣省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1:43-52。張文重(1985)。金寶螺之生態研究。貝類學報 11:43-51。林金樹(1986)。福壽螺之生態觀察。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3:59-66。
註2: 鄭嬿甄。2004。福壽螺(Pomaceacanaliculata)誘引劑開發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偉禎。2009。動物性誘引劑誘捕福壽螺成效的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3: 葉大詮、林春富、吳何瑾。2009。柴棺龜的食性探討。自然保育季刊 65:55-60。賴奕德、陳俊宏。2004。探討光潤金線蛭(Whitmanialaevis)捕食有口蓋淡水螺類之偏好。特有生物研究 6(2):67-78。
INFO 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電話:0963-615703(林芳儀)
電郵:fangyee.lin@gmail.com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榮光路220 巷2 號
文/林芳儀 圖/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福壽螺,農民的大敵
福壽螺是外來種,在1970 年代晚期以養殖用途自南美洲引入臺灣,後來因為肉質口感不好,失去市場價值,遭棄置後,很快在臺灣的鄉野田間蔓延開來,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農夫們恨得牙癢癢,巴不得把啃食秧苗的福壽螺都殺光光,用化學藥劑或苦茶粕藥毒,雖然短時間內可以減輕危害,可是連水裡的泥鰍、小魚和其他水生生物都遭殃,和福壽螺一起被毒死,過了一段時間後,福壽螺大軍還是很快就東山再起,占領整個水田。使用藥劑毒殺,與我們友善環境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第一年我們幾乎日日夜夜在田裡奮戰,踩著泥、彎著腰一隻隻撿,但秧苗還是被吃得很慘,即使補秧,隔天還是又被吃掉,每次有阿伯騎腳踏車經過我們家的田,總是會大喊:「無效啦!愛滔啦!」
舊農業知識無法解決的問題
因為損失實在太慘重,於是我們便四處探聽其他人如何防治福壽螺。有農夫說:「福壽螺愛吃素,在田埂邊放菜葉、果皮誘捕最有用。」也有人說:「葷的雞飼料或魚飼料效果更好。」聽得我們「霧煞煞」。農夫的直覺式經驗有時候太主觀,我們想那農政單位應該有很多的官方資料才是,沒想到開始蒐集資料後才發現,臺灣除了在福壽螺剛開始造成水生作物危害的1980 年代初期,有少數幾篇關於福壽螺生活史,以及農業危害評估的研究外(註1),後來中間有近30 年的時間幾乎都在探討各式各樣的藥劑對於福壽螺的防治效果,相關的生態研究則幾乎一片空白,直到2005 年才又有幾篇關於福壽螺誘捕劑偏好的研究出現(註2)。在過去以藥劑毒殺的主流下,大家滿腦子想到的只是怎麼把牠除掉,很少人近距離的觀察、了解牠。在大家越來重視生產與生態平衡的思維下,舊時代的農業知識體系,顯然已無法解決新時代農夫所面對的問題,受過長期生態學訓練的我們,馬上意識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對付福壽螺這個敵人前,必須先了解牠的生態習性,才能知道什麼時候抓?集中火力在哪裡抓?用什麼誘餌最有效?找出比人工撿螺更有效率的誘捕方法。
農夫×科學家,共創農業新知識
於是,我們在2015 年開始推動【農田裡的科學計畫】,希望從農夫的角度出發,用科學方法了解農田裡生物的特性,以及生物、環境與農夫三者間的複雜關聯,希望藉此發展出友善環境的具體農耕模式。首波的福壽螺退散計畫,我們即透過一系列的田野實驗,逐步了解福壽螺的生態習性,例如:福壽螺是夜貓子,喜歡在夜晚出來覓食、產卵,太冷或太熱都會鑽到土裡面躲起來,主要集中在田埂邊與入水口處活動,平均密度可高達每平方公尺28 顆螺;在香蕉與高麗菜、米糠三種誘餌中,最喜歡吃米糠。根據這些結果,我們後續設計出一套福壽螺移除模式,用米糠誘餌搭配陷阱的方法,並和當地的小農攜手合作,評估這套方法是否能達到移除50% 福壽螺族群量的目標。成效雖然不錯,平均移除效率可達40%,但每位農夫每天要花上4 ∼ 8 個小時,所付出的人力成本還是太高,整個誘捕方法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整體生態觀的農耕模式
以米糠搭配陷阱誘捕福壽螺,雖然有效率,且對環境與生物較為友善,但對於像福壽螺這般環境適應力強、繁殖力又高的外來種而言,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不可能完全移除。我們觀察到,福壽螺這個外來種在引進臺灣數十年後,雖然造成本地嚴重的農業損失,但也已經逐漸融入當地的生態系,與農田裡的其他生物建立起關係。例如:有些棲息在水田的鳥類,像是紅冠水雞、彩鷸和白腹秧雞,都會捕食小顆的福壽螺,也有相關研究指出食蛇龜、光潤金線蛭、食蟹獴也是福壽螺的天敵(註3)。農夫很意外光潤金線蛭會吃福壽螺,這種彩色的大水蛭在水田還算頗為常見,以前農夫看到都以為牠會吸人血,第一個反應就是踩扁牠,現在知道牠可以幫忙控制福壽螺的數量,反而會很寶貝地把牠放回田裡面。
以生產為導向的農業,容易只聚焦在作物本身,忽略農田裡的其他生物,其實也是整個生態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如果將我們的目光從作物的身上稍稍移開,以福壽螺為出發點延伸往外,我們將可以發現,一塊農田裡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所建構起來的生命之網;生物的種類越多元豐富,所建構起來的生命之網也越複雜,越容易從干擾中再度達成平衡。既然有這麼多的生物,是農夫的捕螺好幫手,如果先透過誘捕,將福壽螺控制在一定的數量,接著透過生態系內生物間自然的捕食與被捕食網絡,將福壽螺的數量與危害維持在可接受的程度下,這般整體生態觀的農耕模式,也許才是同時兼顧生產與生態平衡的未來農業。
註1: 林金樹(1985)。福壽螺為害水稻產量之損失估計。臺灣省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1:43-52。張文重(1985)。金寶螺之生態研究。貝類學報 11:43-51。林金樹(1986)。福壽螺之生態觀察。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13:59-66。
註2: 鄭嬿甄。2004。福壽螺(Pomaceacanaliculata)誘引劑開發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研究所。碩士論文。孫偉禎。2009。動物性誘引劑誘捕福壽螺成效的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
註3: 葉大詮、林春富、吳何瑾。2009。柴棺龜的食性探討。自然保育季刊 65:55-60。賴奕德、陳俊宏。2004。探討光潤金線蛭(Whitmanialaevis)捕食有口蓋淡水螺類之偏好。特有生物研究 6(2):67-78。
INFO 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電話:0963-615703(林芳儀)
電郵:fangyee.lin@gmail.com
地址:宜蘭縣員山鄉榮光路220 巷2 號
文/林芳儀 圖/農田裡的科學計畫
上一篇
如何選購優質、安全的柑橘果品
下一篇
五行健康菜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7%
我喜歡:20%
很實用:27%
夠新奇:0%
普普啦:7%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9/02
Good
紀*煙(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6/12
很棒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