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有毒植物-全植株布滿有毒焮毛的咬人貓
刊登日:107/08/03
22,703
「咬人貓」喜歡成群生長於陽光照射不到、較陰冷潮濕的森林,比較適合生長於約1,000 公尺以上的山區。現正值暑假期間,也正是咬人貓生長最旺盛的時期,若想一窺它的廬山真面目,可以到中部的溪頭、合歡山、嘉義豐山、奮起湖步道區、崁頭山、關仔嶺、大凍山、香蕉山(梅嶺)、南湖大山、宜蘭福山植物園、明池遊樂園和太平山等地區。
咬人貓又稱為「蕁麻」或「咬人蕁麻」。另外,由於咬人貓整株含有尖刺狀的焮毛,所以又稱「刺草」。咬人貓原產於日本和中國等地,屬於蕁麻科,蕁麻屬,多年生、直立性的草本植物,植株高度約50 ~ 130 公分。
其莖為青綠色,呈圓筒狀,莖表面密生焮毛;葉為對生,上葉和下葉以十字方式交錯生長,葉具有長柄,在葉柄上也有焮毛密生,葉柄基部有4 枚拖葉,葉呈廣卵形,但葉前端呈尖銳形,葉片的表面有許多似蟾蜍表皮般的小凸起,為咬人貓葉片的一大特色,也是辨別指標之一;葉片的正面和背面密生透明尖刺狀的焮毛,這些尖刺狀的焮毛是由表皮細胞凸起演變而成,葉緣為雙重細鋸齒狀。
夏季為咬人貓開花期,咬人貓和篦麻一樣,雌雄同株但異花,雌花生於花序的上部位置,為綠色,而雄花則著生於花序的下部位置,為綠白色;花為腋生或頂生並聚集而成穗狀花序,由於花非常細小、肉眼不易察覺,所以要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得到;果實為瘦果,呈扁卵形。
咬人貓的有毒部位為布滿全株的焮毛。許多有毒植物的中毒案例都是由於誤食導致,但咬人貓是較奇特的有毒植物,當碰觸到其莖、葉上的焮毛時就會中毒。暑假期間,許多喜愛戶外活動、爬山的遊客,可能會在途中經過咬人貓生長地點,而咬人貓可不是好惹的傢伙,當觸碰或冒犯它時,它會還以顏色,將莖、葉上所布滿的焮毛刺入人體皮膚。由於咬人貓的焮毛下方有個囊狀物,囊狀物中含有蟻酸的毒素成分,會因碰觸而產生所謂的「膨壓」作用,此時蟻酸會藉由尖刺狀的焮毛注入人體,經由皮膚表面的汗腺進入體內產生灼傷,會使患者感覺有如被蜜蜂的針螫到一般,立即有紅腫刺痛、灼熱或癢的感覺,痛苦難耐。
一般而言,刺痛感差不多會維持4 小時之久,甚至有些人會痛1 ~ 2 天,依個人體質而定,而後刺痛感才會漸漸減弱。當不慎碰觸到咬人貓時,可以摘取周邊所生長的姑婆芋,以姑婆芋的汁液塗抹於被碰觸到的部位,因姑婆芋的汁液中含有生物鹼類的物質,可以和咬人貓的蟻酸進行酸、鹼中和作用,以降低患者的刺痛感和達到消腫止癢的功效。若剛好周邊沒有姑婆芋,也可以用尿液、阿摩尼亞液(氨水)或用鹼性肥皂處理。約經過4 個小時後,刺痛感就會慢慢消失而恢復正常。
至大自然遊玩時,應做好防範措施,例如穿著長袖衣褲,一方面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另一方面也可預防被咬人貓的焮毛所刺傷,讓傷害降到最低。
對於不認識的植物或動物,請不要隨意碰觸,免得有些植物或動物為了防範自身被其他動物所食,會演化出自我保衛機制,例如咬人貓會在其莖和葉上布滿許多焮毛以對付食用它們的動物。綜觀上述,咬人貓是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有毒植物,喜歡至森林、山區遊玩的人千萬要小心,不要因誤觸咬人貓而敗興而歸。
文˙ 圖/林育安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博士(豐年6708)
咬人貓又稱為「蕁麻」或「咬人蕁麻」。另外,由於咬人貓整株含有尖刺狀的焮毛,所以又稱「刺草」。咬人貓原產於日本和中國等地,屬於蕁麻科,蕁麻屬,多年生、直立性的草本植物,植株高度約50 ~ 130 公分。
其莖為青綠色,呈圓筒狀,莖表面密生焮毛;葉為對生,上葉和下葉以十字方式交錯生長,葉具有長柄,在葉柄上也有焮毛密生,葉柄基部有4 枚拖葉,葉呈廣卵形,但葉前端呈尖銳形,葉片的表面有許多似蟾蜍表皮般的小凸起,為咬人貓葉片的一大特色,也是辨別指標之一;葉片的正面和背面密生透明尖刺狀的焮毛,這些尖刺狀的焮毛是由表皮細胞凸起演變而成,葉緣為雙重細鋸齒狀。
夏季為咬人貓開花期,咬人貓和篦麻一樣,雌雄同株但異花,雌花生於花序的上部位置,為綠色,而雄花則著生於花序的下部位置,為綠白色;花為腋生或頂生並聚集而成穗狀花序,由於花非常細小、肉眼不易察覺,所以要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得到;果實為瘦果,呈扁卵形。
咬人貓的有毒部位為布滿全株的焮毛。許多有毒植物的中毒案例都是由於誤食導致,但咬人貓是較奇特的有毒植物,當碰觸到其莖、葉上的焮毛時就會中毒。暑假期間,許多喜愛戶外活動、爬山的遊客,可能會在途中經過咬人貓生長地點,而咬人貓可不是好惹的傢伙,當觸碰或冒犯它時,它會還以顏色,將莖、葉上所布滿的焮毛刺入人體皮膚。由於咬人貓的焮毛下方有個囊狀物,囊狀物中含有蟻酸的毒素成分,會因碰觸而產生所謂的「膨壓」作用,此時蟻酸會藉由尖刺狀的焮毛注入人體,經由皮膚表面的汗腺進入體內產生灼傷,會使患者感覺有如被蜜蜂的針螫到一般,立即有紅腫刺痛、灼熱或癢的感覺,痛苦難耐。
一般而言,刺痛感差不多會維持4 小時之久,甚至有些人會痛1 ~ 2 天,依個人體質而定,而後刺痛感才會漸漸減弱。當不慎碰觸到咬人貓時,可以摘取周邊所生長的姑婆芋,以姑婆芋的汁液塗抹於被碰觸到的部位,因姑婆芋的汁液中含有生物鹼類的物質,可以和咬人貓的蟻酸進行酸、鹼中和作用,以降低患者的刺痛感和達到消腫止癢的功效。若剛好周邊沒有姑婆芋,也可以用尿液、阿摩尼亞液(氨水)或用鹼性肥皂處理。約經過4 個小時後,刺痛感就會慢慢消失而恢復正常。
至大自然遊玩時,應做好防範措施,例如穿著長袖衣褲,一方面可以防止蚊蟲叮咬,另一方面也可預防被咬人貓的焮毛所刺傷,讓傷害降到最低。
對於不認識的植物或動物,請不要隨意碰觸,免得有些植物或動物為了防範自身被其他動物所食,會演化出自我保衛機制,例如咬人貓會在其莖和葉上布滿許多焮毛以對付食用它們的動物。綜觀上述,咬人貓是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有毒植物,喜歡至森林、山區遊玩的人千萬要小心,不要因誤觸咬人貓而敗興而歸。
文˙ 圖/林育安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博士(豐年6708)
相關檔案
咬人貓的上、下葉片呈十字形對生。
咬人貓的上、下葉片呈十字形對生。
(0.95MB)
上一篇
土壤健康與植物營養診斷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0%
我喜歡:20%
很實用:32%
夠新奇:0%
普普啦:8%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7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28
ok~
洛奇亞(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6
好文
李*德(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6
有內容且實用
小瑋(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5
好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5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4
GOOD
黃*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04
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