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社會5.0,將是日本轉型關鍵?農業齊步快走,蛻變智慧型經濟引擎
刊登日:108/04/26
2,700
日本面臨嚴重的高齡少子化,15 ~64 歲的生產年齡人口自1995 年開始減少,總人口在2008 年之後持續負成長,高齡化、人口減少的速度越來越快。根據2017年12 月中厚生勞動省的發表資料,2017年出生的嬰兒數量預估為94 萬1千人,比前一年少了3 萬6 千人,預計死亡人數將比出生人數多40 萬3 千人,是1899 年統計開始以來,第一次突破40 萬人大關。
2025 年,戰後嬰兒潮下出生的「團塊世代」將全體晉升為75 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日本將成為每3 人有1 人65 歲以上、每5 人有1 人75 歲以上的「超․ 超高齡社會」,屆時每1.9 位有生產力的青壯人口將撫養1 位老人,龐大的社會保險、醫療、長照費用,恐將壓垮國家財政。
人口減少的影響無遠弗屆,波及經濟、教育、交通、製造、服務、能源、防災、農業等社會各個層面。然而,危機就是轉機,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社會5.0」(Society 5.0),試圖找到新出路,迎接歷史性轉型。
社會5.0 虛實融合,
解決經濟發展與社會課題
受到德國「工業4.0」(Industry 4.0)、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中國「中國製造2025」等製造業革命的影響,日本也不甘示弱地推出「社會5.0」,期望除了改善製造業、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能解決當前的社會課題。
社會5.0 是日本新創的詞彙,歷經社會1.0 狩獵社會、社會2.0 農耕社會、社會3.0 工業社會、社會4.0 情報社會,不論是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大數據、機器人等先端科技都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卻未能有效整合。社會5.0 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高度融合網路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的「超智慧社會」,透過物聯網連結所有的人與物,共享知識和情報、對應個別需求,創造全新的價值。
在具體施策上,除了透過虛實整合,讓製造業得以進行智慧生產,希望進一步解決各種社會課題: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發展健康管理、高齡者自立支援服務、遠隔看診等,以延長健康壽命;發展自動煞車系統、無人自駕車、小型無人機及自駕船,實現行動與物流革命;地方傳統產業與資訊科技(IT)結合、活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生產、提高附加價值鏈與生產力。在這股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智慧化浪潮中,一級產業也是轉型的重點,面臨農家高齡化、世代交替、人手不足的窘境,近年日本傾力發展「超省力․ 高生產智慧型農業」,立誓要脫胎換骨,轉型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大農業。
農業× 資訊科技正盛
推動智慧型農業,邁向企業化經營
日本農業面臨人口減少、高齡化、傳承困難、所得不安定等種種危機,農業生產額比1980 年代減少了30%,農業人口5年來減少15%,僅剩175 萬人,平均年齡達67 歲,高齡化嚴重。
整體農業所得更是直直落,與1990 年代相比,20 年來減少將近50%,僅約3兆2 千億日圓。近年新進從農人數雖然穩定成長,2010年以降每年約有5萬人從農,然而農業初期投資大、收入不安定,約有3 成人口會在從農5 年內離農。
但危機中也有曙光,近年政府推動農地集約化、經營法人化有成,5 年來100 公頃以上的大規模農業經營者增加了30%,過往一直是日本農業生產主力的小規模、家族經營、兼業農家逐年減少,正是全面改革農業構造的大好機會。
為了解決課題、產業轉型,2013 年農林水產省制定了「農林水產業․ 地域活力創造計畫」,推動智慧型農業以強化農業經營體質、確立高度栽培技術,並成立「智慧型農業研究會」,在其他部會、研究機關、農業協同組合及民間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提出了五大目標:實現超省力、大規模生產;發揮作物最大能力;減輕重體力勞動負擔;降低從農門檻、打造誰都能上手的農業;連結終端使用者、情報共享。
2014 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喊出了「日本再興戰略」,將農業定位成「新的經濟成長引擎」,放寬法規限制、鼓勵企業跨足農業,推動農地集約化、經營大規模化、機械化,展現了從根本改革的強大企圖心。
同年在內閣府主導下,展開為期5 年的「戰略性革新創造計畫」(SIP),其中農業革新項目「次世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的目標,就是發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情報農業、活用機器人、物聯網,打造超省力、高生產性的強大農業。計畫負責人、北海道大學農學研究所教授野口伸表示:「本計畫可說是『社會5.0 農業版』,智慧型農業是接下來農業轉型的重要解決方案。」
市場前景看好,智慧型農業百家爭鳴
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2023 年智慧型農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00 億日圓。看好發展前景,許多企業紛紛跨足開發農業資訊與通訊科技(ICT)、農業用機器人、小型無人機等,政府更提撥了上千億日圓預算投入研究,智慧型農業的相關服務與產品百家爭鳴,令人眼花撩亂。
其中「無人自駕農機」可說是備受矚目,也是SIP 的農業改革重點。集約化、大規模生產是未來日本農業趨勢,加上人手不足,因此有必要加緊研發無人自駕農機、農用機器人。目前相關研究以北海道為中心,各農機大廠如YANMAR、Kubota、ISEKI 也紛紛投入開發,預計2018 年無人自駕農機將在日本正式上市。
各種農業ICT 將作物生長情況、農場環境轉換成可見的數據,讓know-how 傳承不再只憑感覺與經驗,能提升經營效率、減低生產成本。例如,富士通開發的食․ 農雲端管理系統「秋彩」(Akisai),將作業內容、農場環境、生育狀況資訊化,農家只須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就能確實掌握現狀,不僅可避免因直覺判斷而產生的錯誤,也很適合從業人員眾多、農場分散的農業法人即時共有情報。vegetalia、NTT DOCOMO 合作開發的Paddy Watch 則是水田管理裝置,在水田內設置感測裝置,自動測量水位、水溫、濕度,當水位下降、溫度太高或太低時,還會發送警告訊息,農家不須天天親自巡田水,只須透過手機就能監看。
農業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是「重度勞動」。許多老農因為體力無法負荷,不得不離農,「動力服」將能大幅減輕肉體負荷。和歌山大學、農機公司ニッカリ共同研究開發的動力服「Buddy」已於2017 年正式上市,從地上抬起重物時能提供最大13 公斤的輔助力,大幅減輕腰部負擔,即使是20 公斤的米袋也能輕鬆抬起,另外在傾斜坡地行走時也能更省力,只是1 臺要價100 萬日圓,並不便宜。
近年新進從農人數增加,收入卻普遍不安定,智慧型農業或許能扭轉「務農就是要先賠個3、5 年」的悲情印象。
近年在北海道十分流行「農機導航系統」、「自動操舵裝置」,只要在農機上裝設衛星訊號接收器、觸控式螢幕,就能即時定位農機位置、指引運行路線,即使是經驗不足的新農也能立即上手,不管是耕耘、插秧、施肥、播種都能駕輕就熟,甚至能在夜間進行作業,目前有TOPCON、ISEKI、Kubota、KURODA 等8 家廠商推出類似產品。
接下來,智慧型農業或許將成為農業學校的必修課程之一。宮崎縣立高鍋農業高等學校導入NEC 的農業ICT 雲端服務,將溫室內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情報、作物生長狀況等轉為容易了解的數據,再教導學生如何分析,「像是發生病蟲害的時候,就能引用數據來理解為什麼會發生病蟲害、怎麼改善等,對教學非常有幫助。」校方表示未來務農絕對少不了ICT,因此在校階段就先行導入,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國家主導,建立農業數據整合平臺
要落實智慧型農業,還需要「基礎建設」,例如制定相關法規、統一農業名稱與用語、整合散落龐雜的資訊、還須開發能夠精準定位衛星系統。2017 年日本宣布將投入開發農業資訊整合平臺「農業資訊連結基盤」(農業データ連携基盤);「準天頂衛星系統」(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QZSS)也在同年中成功發射3 機,加速實現高精準定位的腳步。
2017 年3 月召開「第6 回未來投資會議」中,安倍晉三表示:「今後,農業傳承不再倚賴老農的經驗與直覺、而是要活用生長狀況、氣象等各種情報,生產美味又安全的作物,打造高所得農業。因此需要官民合作,整合氣象、地圖等資訊,打造一個誰都能夠簡單上手的情報連結平臺。」
目前日本已有為數不少的民間企業開發了農業ICT 服務系統,例如大廠Panasonic推出從設計到後續管理維護一條龍作業的植物工廠、富士通的食․ 農雲端管理系統「秋彩」,但彼此獨立,資訊缺乏有效連結,加上光靠單一企業的力量,很難收集到完整的基礎資訊,建置資訊平臺的成本也高。公部門、研究機構雖然累積許多珍貴的氣象、土地、土壤、地圖、作物調查統計資料,卻散落在不同平臺,未能活用。 為了改善資訊分散的情形、提高農業產值與經營效率,2017 年8 月在內閣府SIP 的架構下成立了「農業資訊連結基盤協議會」(WAGRI),由慶應義墊大學環境學准教授神成純司出任會長,目前會員已有農業協同組合、日本Microsoft、NTT DOCOMO 等80 多家民間企業,預計建立一個整合農業數據的公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彙整了原本散落在企業、研究機構、公部門的氣象、土地、土壤、地圖、作物等情報,進行有效運用。民間企業開發的農業ICT 服務系統、農業機器人、感應裝置等各種超智慧裝置,都能夠連結到這個平臺,共享資訊。
整合不同情報,再透過人工智慧解析,可以進行更精準的原因分析。比方說為何這塊田的收成總是比較低?也許是土壤、氣象、地形,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每年的相關情報累積起來,假以時日就能夠成為往後進行分析作業時的重要參考,大大降低務農的門檻,門外漢想轉職從農再也不是難事。日本政府預計用1 年半的時間開發、建置平臺,2019 年4 月正式全面啟用。
準天頂衛星系統實現高精度定位,
誤差僅5 公分以內
準天頂衛星系統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內閣府特別機關宇宙開發戰略事務局共同進行的計畫,也被稱為「日本版GPS」,是繼美國、俄國、中國、歐洲、印度之後,世界上第6 個衛星定位系統。和美國的GPS、俄國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等其他國家的衛星定位系統並用,能提供更精確的定位資訊。
一般衛星的軌道在赤道上方,公轉週期與地球自轉週期一致,看起來好像靜止在上空一樣,因此稱為「靜止衛星」;日本發射的準天頂衛星則是繞行在適合日本的特定傾斜軌道上,平均1 個衛星在日本上空的停留時間約7 ~ 9 小時。整個準天頂衛星計畫預計發射7 個衛星,確保日本上空隨時都有衛星定位。
準天頂衛星屬於高仰角衛星,在東亞、澳洲之間移動,畫出不對稱的8 字型移動軌跡,由於能夠長期停留在日本上空,其最大特徵就是能改善靜止衛星仰角太低,導致訊號容易被高樓大廈、山間地區屏蔽的缺點。
此外,要進行精準定位,至少需要4 個以上的衛星,搭配其他國家的衛星定位系統一起使用,能夠大大提升定位精準度。一般來說,GPS 定位有5 ~10 公尺的落差,但加上準天頂衛星定位,將能夠把誤差縮小到數公分,因此可以提供高精度、信號穩定的導航系統,大大提升交通運輸、物流管理、地圖導航的精確度。此外,大型土木建設工程也能事先進行高精準測量,畫出3D 施工圖,達到「情報化施工」。
農業領域的活用也備受眾人期待。美國、澳洲農地規模大、地形平緩,使用GPS 定位系統管理作業情形的IT 農業相對來說較為普遍,日本單一可耕地面積小而零碎,不管是播種、施肥、管理等,幾乎全憑農家的記憶與經驗,未來農地集約化雖然是可預見的趨勢,但農地形狀和地形複雜,加上山間農地多,光靠GPS 容易產生誤差,有了準天頂衛星系統的輔助,可說是為智慧型農業的發展鋪了一條康莊大道。
未來,農家可透過電腦或手機的「IT 農機制御系統」,統一管理農地地圖、耕種計畫、播種及肥料情況、田間管理作業等,提升作業效率之外,也能減少無謂的成本浪費。
此外,日本人口減少、單一農家耕種面積上升、中堅經營者增加,需要更高效率的生產方式,利用高精準衛星定位,能實現農機的無人自動運轉,只要花少許的人力成本,就能管理大規模農地。
2010 年,日本已經發射了準天頂衛星1號機「引導號」(みちびき),2017 年6月~ 10 月,又成功發射了2 ~ 4 號機,與其他衛星系統並用,幾乎可以涵蓋全日本,提供安定的定位與測量。
預計2023 年為止還要再發射3 機,屆時可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目前最大的課題,在於準天頂衛星的訊息接收器價格仍然十分昂貴,為了盡快讓此套系統能夠活用在不同產業,政府也與民間合作,緊鑼密鼓地開發低價格接收器。盡快普及農業科技,為發展智慧型農業的重點之一。由於準天頂衛星系統的8 字型軌道橫跨了東亞、澳洲,野口伸肯定地表示,準天頂衛星系統建置完成,臺灣也能受惠。
水稻大革命!無人自駕曳引機
「雖然還未真正擴展到商業栽培,但稻作毫無疑問已經能做到全自動化,打田、插秧、管理、施肥、收割,都能由機器人一手包辦。」野口伸表示,未來農業發展絕對離不開「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等尖端科技,智慧型農業前景大有可為。
野口伸出身北海道三笠市,專長為農業情報工學、農業機器人工學,投入研究農用機器人25 年,堪稱該領域第一人。他指出,由於水稻為日本人的主食,目前研究室、各農機大廠的研究開發重點多半著重於水稻作業自動化與情報化。
野口伸表示,次世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目前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小型無人自駕曳引機複數協調運作系統」。在田埂上待機的研究生按下開關之後,只見數臺小型無人自駕曳引機同時動了起來,一邊保持著相同間隔,一邊有條不紊地耕耘。不只如此,由於每臺曳引機都搭載了高精度衛星定位系統,只要事先設定,就能分頭進行不同作業,誤差僅在5 公分以內。
「由於日本單一農地的面積都不大,大型農機不僅不符成本,也有破壞土壤的疑慮;透過小型無人曳引機的協調作業,就能夠達到大型農機的作業效率。」野口伸更指出,只要採用協調型作業,未來即使農地面積增加,農家不須另外購入大型農機,適合運用在共同生產的「集落營農」,意指同一社區或村落的農家,共同制定整體栽培計畫、共用機械設備、共同進行部分或所有作業、節省人力及機械成本。
此外,田水管理占了約3 成稻作勞動時間成本,透過與農業資訊連結基盤連動、搭載了感測裝置田水自動管理系統,搭配整合農業資訊,農家只需1 臺手機就能掌握水位、水溫、生長狀況、氣象預報等資訊,大大節省管理時間,「我們的目標是節省近9 成田水管理勞力成本,如此一來單一農戶的可能作業面積,將能從10 公頃提升至20 公頃。」再透過IT 農機進行精密施肥,能降低至少3 成的肥料用量,「預估稻米的生產費用能夠減少一半,平均每60 公斤只需8 千日圓。」
2017 年農林水產省選為十大發明之一的「水田散布用無人自駕船」,則是以秒速3 公尺前進的除草劑散布船。只要水田湛水約15 公分,即可暢行無阻,依計畫路徑均等散布,大大節省勞力和時間成本。
野口伸估算,只要農場面積達50 公頃,就很適合導入無人農機、智慧管理,預計2018 年無人自駕曳引機在日本上市、2020年實現遠端操作,屆時農家甚至連田也不必去,透過手機或電腦就能輕鬆作業。
目前Kubota、YANMAR、ISEKI 各農機大廠陸續進入最後試驗階段,然而距離真正上市,還有價格、安全性兩大問題尚待克服。無人農機的價格雖仍未定,但可想而知一定超過一般農機,對此野口伸表示:「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在於高精準定位系統的訊息接收器造價昂貴,所以當務之急是開發低廉的接收器。」
在安全方面,農林水產省已於2017 年3 月制定了《農業機械自動運行安全性確保指導綱領》,釐清廠商、使用者、關係者的責任歸屬,讓無人農機有了法令依據。但Kubota 農業解決方案推進部表示:「目前還有許多細節尚待克服,像是顧客的教育訓練該怎麼進行、運轉時遇到障礙物時怎麼辦等等,因此上市日期仍然未定。」
對於未來的趨勢,野口伸表示:「持續開發更小型、單價更低、更高智慧的機器人,是我們的目標。」等準天頂衛星系統正式啟用之後,以往不易接收到衛星訊號的山間地區,也能夠輕鬆定位,透過小型農機的協調運作,加上高精準定位系統的輔助,讓人期待山間地區的農地能夠再次復甦、邁向智慧化。
小型無人機成功飛向空中,
推動產業革命、發展精密農業
根據世界最大的企業增長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預測,小型無人機的世界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5 年44 億美元,擴大至2020 年110 億美元,並看好未來20 年小型無人機及其周邊產業將持續成長。2016 年日本國內市場規模僅100 億日圓,預計2020 年將會急速成長至1,138 億日圓,其中農業市場約占25%。
小型無人機可望成為「精密農業」的得力助手。所謂的精密農業,就是整合並解析農地、作物的相關情報,依此進行科學化管理、提升收成量、改善品質。野口伸團隊目前也在進行小型無人機的開發研究,「搭載感測裝置、紅外線相機、雷射的小型無人機,可以從上空掌握地形、植被、土壤肥力、作物生長情形等,傳回的情報用人工智慧進行分析,與無人自駕曳引機連動,能夠自動調整施肥量等。」依照情報採取行動,不僅正確度高,也能避免農家因經驗、直覺判斷而產生的錯誤。
過去多半利用人工衛星或飛機進行廣域遙測,作為栽培作物、管理農地的參考;小型無人機可進行近距離、高頻度、高解析的連續感測,更符合農業需求,而且價格相對便宜。累積下來的情報加以解析,就能成為新農的最佳參考。
更精準的農藥散布功能也值得期待。目前市面上的小型無人機一次可以乘載的農藥量為5 ~ 10 公升,平均一回可散布面積為50 公畝~ 1.5 公頃左右,由於向下噴灑力量較弱,與無人直升機相比,容易飛散到農地以外的區域。有了感測裝置,能夠掌握地形變化,和作物保持一定距離,讓噴灑作業更加順暢。
許多地方政府對小型無人機表達高度興趣。2016 年北海道旭川市的「大雪JA」(JA たいせつ)宣布與Secure Drone 協議會((セキュアドローン協議会)合作,導入小型無人機,目標是提升當地品牌米「夢PIRIKA」(ゆめぴりか)的品質與價值。
同年NTT DOCOMO、vegetalia、ACSL、Aero-Sense 等4 家企業也共同發表消息,將在國家戰略特區新潟縣新潟市進行「水稻栽培管理」、「海岸保安林維持管理」兩項小型無人機的實證研究;2017 年日本便利商店龍頭LAWSON 也宣布與Kubota合作,在自家公司的新潟農場進行小型無人機藥劑散布試驗,並導入水田感測裝置、水田管理雲端服務,展現發展ICT 農業的積極企圖心。
活用小型無人機等的精密農業在日本才剛剛起步,但隨著準天頂衛星系統、農業資訊連結基盤的完成、感測裝置、人工智慧的進化,加上新舊世代交替、農地集約化、企業化,後續發展令人期待。目前多半以水稻栽培為主,為了擴大小型無人機的使用範圍,開發適用於果樹、不僅限於從上空、能橫向擷取作物資訊的感測技術、或是在溫室等非GPS 環境下要怎麼安定運用,都是未來的課題。
推廣智慧型農業,仍有課題尚待解決
2017 年智慧型農業的市場規模推估為120 億日圓,預計2023 年將成長近3 倍。活用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的智慧型農業技術逐漸成熟,如何與農業現場順利接軌,仍有許多課題尚待解決。
農林水產省表示,目前重點仍為研究開發與法規制定,為了要讓資訊能夠順利整合,還有很多細項待釐清:「比方A 社用『施肥』、B 社用『肥料散布』,但都是指同一件事,須釐清定義;各社系統與軟體的相容性、輸入情報的權利歸屬等。」野口伸則認為,農業ICT 服務、高智慧農機等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最大的問題有二:一是價格、二是農業從事者本身對這塊領域較陌生、接受度較低。
野口伸表示,開發當時已考量價格,「即使開發成功了,如果不能真正在農田使用的話,也沒有意義,因此未來持續開發出價格合理、省時省力、提高農業獲利的農機與服務,一直都是我們的目標。」
此外,不擅長運用新興科技、抱持觀望態度的農家不在少數,未來也須由都道府縣廳主導,舉辦教育宣導、講習會、試用會,讓農家進一步熟悉智慧型農業。 文/簡嘉潁 圖片提供/野口伸 (豐年6801)
2025 年,戰後嬰兒潮下出生的「團塊世代」將全體晉升為75 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日本將成為每3 人有1 人65 歲以上、每5 人有1 人75 歲以上的「超․ 超高齡社會」,屆時每1.9 位有生產力的青壯人口將撫養1 位老人,龐大的社會保險、醫療、長照費用,恐將壓垮國家財政。
人口減少的影響無遠弗屆,波及經濟、教育、交通、製造、服務、能源、防災、農業等社會各個層面。然而,危機就是轉機,2016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社會5.0」(Society 5.0),試圖找到新出路,迎接歷史性轉型。
社會5.0 虛實融合,
解決經濟發展與社會課題
受到德國「工業4.0」(Industry 4.0)、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中國「中國製造2025」等製造業革命的影響,日本也不甘示弱地推出「社會5.0」,期望除了改善製造業、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能解決當前的社會課題。
社會5.0 是日本新創的詞彙,歷經社會1.0 狩獵社會、社會2.0 農耕社會、社會3.0 工業社會、社會4.0 情報社會,不論是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大數據、機器人等先端科技都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卻未能有效整合。社會5.0 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高度融合網路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的「超智慧社會」,透過物聯網連結所有的人與物,共享知識和情報、對應個別需求,創造全新的價值。
在具體施策上,除了透過虛實整合,讓製造業得以進行智慧生產,希望進一步解決各種社會課題: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發展健康管理、高齡者自立支援服務、遠隔看診等,以延長健康壽命;發展自動煞車系統、無人自駕車、小型無人機及自駕船,實現行動與物流革命;地方傳統產業與資訊科技(IT)結合、活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生產、提高附加價值鏈與生產力。在這股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智慧化浪潮中,一級產業也是轉型的重點,面臨農家高齡化、世代交替、人手不足的窘境,近年日本傾力發展「超省力․ 高生產智慧型農業」,立誓要脫胎換骨,轉型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大農業。
農業× 資訊科技正盛
推動智慧型農業,邁向企業化經營
日本農業面臨人口減少、高齡化、傳承困難、所得不安定等種種危機,農業生產額比1980 年代減少了30%,農業人口5年來減少15%,僅剩175 萬人,平均年齡達67 歲,高齡化嚴重。
整體農業所得更是直直落,與1990 年代相比,20 年來減少將近50%,僅約3兆2 千億日圓。近年新進從農人數雖然穩定成長,2010年以降每年約有5萬人從農,然而農業初期投資大、收入不安定,約有3 成人口會在從農5 年內離農。
但危機中也有曙光,近年政府推動農地集約化、經營法人化有成,5 年來100 公頃以上的大規模農業經營者增加了30%,過往一直是日本農業生產主力的小規模、家族經營、兼業農家逐年減少,正是全面改革農業構造的大好機會。
為了解決課題、產業轉型,2013 年農林水產省制定了「農林水產業․ 地域活力創造計畫」,推動智慧型農業以強化農業經營體質、確立高度栽培技術,並成立「智慧型農業研究會」,在其他部會、研究機關、農業協同組合及民間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提出了五大目標:實現超省力、大規模生產;發揮作物最大能力;減輕重體力勞動負擔;降低從農門檻、打造誰都能上手的農業;連結終端使用者、情報共享。
2014 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喊出了「日本再興戰略」,將農業定位成「新的經濟成長引擎」,放寬法規限制、鼓勵企業跨足農業,推動農地集約化、經營大規模化、機械化,展現了從根本改革的強大企圖心。
同年在內閣府主導下,展開為期5 年的「戰略性革新創造計畫」(SIP),其中農業革新項目「次世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的目標,就是發展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情報農業、活用機器人、物聯網,打造超省力、高生產性的強大農業。計畫負責人、北海道大學農學研究所教授野口伸表示:「本計畫可說是『社會5.0 農業版』,智慧型農業是接下來農業轉型的重要解決方案。」
市場前景看好,智慧型農業百家爭鳴
矢野經濟研究所預估,2023 年智慧型農業的市場規模將超過300 億日圓。看好發展前景,許多企業紛紛跨足開發農業資訊與通訊科技(ICT)、農業用機器人、小型無人機等,政府更提撥了上千億日圓預算投入研究,智慧型農業的相關服務與產品百家爭鳴,令人眼花撩亂。
其中「無人自駕農機」可說是備受矚目,也是SIP 的農業改革重點。集約化、大規模生產是未來日本農業趨勢,加上人手不足,因此有必要加緊研發無人自駕農機、農用機器人。目前相關研究以北海道為中心,各農機大廠如YANMAR、Kubota、ISEKI 也紛紛投入開發,預計2018 年無人自駕農機將在日本正式上市。
各種農業ICT 將作物生長情況、農場環境轉換成可見的數據,讓know-how 傳承不再只憑感覺與經驗,能提升經營效率、減低生產成本。例如,富士通開發的食․ 農雲端管理系統「秋彩」(Akisai),將作業內容、農場環境、生育狀況資訊化,農家只須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就能確實掌握現狀,不僅可避免因直覺判斷而產生的錯誤,也很適合從業人員眾多、農場分散的農業法人即時共有情報。vegetalia、NTT DOCOMO 合作開發的Paddy Watch 則是水田管理裝置,在水田內設置感測裝置,自動測量水位、水溫、濕度,當水位下降、溫度太高或太低時,還會發送警告訊息,農家不須天天親自巡田水,只須透過手機就能監看。
農業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是「重度勞動」。許多老農因為體力無法負荷,不得不離農,「動力服」將能大幅減輕肉體負荷。和歌山大學、農機公司ニッカリ共同研究開發的動力服「Buddy」已於2017 年正式上市,從地上抬起重物時能提供最大13 公斤的輔助力,大幅減輕腰部負擔,即使是20 公斤的米袋也能輕鬆抬起,另外在傾斜坡地行走時也能更省力,只是1 臺要價100 萬日圓,並不便宜。
近年新進從農人數增加,收入卻普遍不安定,智慧型農業或許能扭轉「務農就是要先賠個3、5 年」的悲情印象。
近年在北海道十分流行「農機導航系統」、「自動操舵裝置」,只要在農機上裝設衛星訊號接收器、觸控式螢幕,就能即時定位農機位置、指引運行路線,即使是經驗不足的新農也能立即上手,不管是耕耘、插秧、施肥、播種都能駕輕就熟,甚至能在夜間進行作業,目前有TOPCON、ISEKI、Kubota、KURODA 等8 家廠商推出類似產品。
接下來,智慧型農業或許將成為農業學校的必修課程之一。宮崎縣立高鍋農業高等學校導入NEC 的農業ICT 雲端服務,將溫室內的溫度、濕度等環境情報、作物生長狀況等轉為容易了解的數據,再教導學生如何分析,「像是發生病蟲害的時候,就能引用數據來理解為什麼會發生病蟲害、怎麼改善等,對教學非常有幫助。」校方表示未來務農絕對少不了ICT,因此在校階段就先行導入,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國家主導,建立農業數據整合平臺
要落實智慧型農業,還需要「基礎建設」,例如制定相關法規、統一農業名稱與用語、整合散落龐雜的資訊、還須開發能夠精準定位衛星系統。2017 年日本宣布將投入開發農業資訊整合平臺「農業資訊連結基盤」(農業データ連携基盤);「準天頂衛星系統」(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 QZSS)也在同年中成功發射3 機,加速實現高精準定位的腳步。
2017 年3 月召開「第6 回未來投資會議」中,安倍晉三表示:「今後,農業傳承不再倚賴老農的經驗與直覺、而是要活用生長狀況、氣象等各種情報,生產美味又安全的作物,打造高所得農業。因此需要官民合作,整合氣象、地圖等資訊,打造一個誰都能夠簡單上手的情報連結平臺。」
目前日本已有為數不少的民間企業開發了農業ICT 服務系統,例如大廠Panasonic推出從設計到後續管理維護一條龍作業的植物工廠、富士通的食․ 農雲端管理系統「秋彩」,但彼此獨立,資訊缺乏有效連結,加上光靠單一企業的力量,很難收集到完整的基礎資訊,建置資訊平臺的成本也高。公部門、研究機構雖然累積許多珍貴的氣象、土地、土壤、地圖、作物調查統計資料,卻散落在不同平臺,未能活用。 為了改善資訊分散的情形、提高農業產值與經營效率,2017 年8 月在內閣府SIP 的架構下成立了「農業資訊連結基盤協議會」(WAGRI),由慶應義墊大學環境學准教授神成純司出任會長,目前會員已有農業協同組合、日本Microsoft、NTT DOCOMO 等80 多家民間企業,預計建立一個整合農業數據的公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彙整了原本散落在企業、研究機構、公部門的氣象、土地、土壤、地圖、作物等情報,進行有效運用。民間企業開發的農業ICT 服務系統、農業機器人、感應裝置等各種超智慧裝置,都能夠連結到這個平臺,共享資訊。
整合不同情報,再透過人工智慧解析,可以進行更精準的原因分析。比方說為何這塊田的收成總是比較低?也許是土壤、氣象、地形,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每年的相關情報累積起來,假以時日就能夠成為往後進行分析作業時的重要參考,大大降低務農的門檻,門外漢想轉職從農再也不是難事。日本政府預計用1 年半的時間開發、建置平臺,2019 年4 月正式全面啟用。
準天頂衛星系統實現高精度定位,
誤差僅5 公分以內
準天頂衛星系統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內閣府特別機關宇宙開發戰略事務局共同進行的計畫,也被稱為「日本版GPS」,是繼美國、俄國、中國、歐洲、印度之後,世界上第6 個衛星定位系統。和美國的GPS、俄國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等其他國家的衛星定位系統並用,能提供更精確的定位資訊。
一般衛星的軌道在赤道上方,公轉週期與地球自轉週期一致,看起來好像靜止在上空一樣,因此稱為「靜止衛星」;日本發射的準天頂衛星則是繞行在適合日本的特定傾斜軌道上,平均1 個衛星在日本上空的停留時間約7 ~ 9 小時。整個準天頂衛星計畫預計發射7 個衛星,確保日本上空隨時都有衛星定位。
準天頂衛星屬於高仰角衛星,在東亞、澳洲之間移動,畫出不對稱的8 字型移動軌跡,由於能夠長期停留在日本上空,其最大特徵就是能改善靜止衛星仰角太低,導致訊號容易被高樓大廈、山間地區屏蔽的缺點。
此外,要進行精準定位,至少需要4 個以上的衛星,搭配其他國家的衛星定位系統一起使用,能夠大大提升定位精準度。一般來說,GPS 定位有5 ~10 公尺的落差,但加上準天頂衛星定位,將能夠把誤差縮小到數公分,因此可以提供高精度、信號穩定的導航系統,大大提升交通運輸、物流管理、地圖導航的精確度。此外,大型土木建設工程也能事先進行高精準測量,畫出3D 施工圖,達到「情報化施工」。
農業領域的活用也備受眾人期待。美國、澳洲農地規模大、地形平緩,使用GPS 定位系統管理作業情形的IT 農業相對來說較為普遍,日本單一可耕地面積小而零碎,不管是播種、施肥、管理等,幾乎全憑農家的記憶與經驗,未來農地集約化雖然是可預見的趨勢,但農地形狀和地形複雜,加上山間農地多,光靠GPS 容易產生誤差,有了準天頂衛星系統的輔助,可說是為智慧型農業的發展鋪了一條康莊大道。
未來,農家可透過電腦或手機的「IT 農機制御系統」,統一管理農地地圖、耕種計畫、播種及肥料情況、田間管理作業等,提升作業效率之外,也能減少無謂的成本浪費。
此外,日本人口減少、單一農家耕種面積上升、中堅經營者增加,需要更高效率的生產方式,利用高精準衛星定位,能實現農機的無人自動運轉,只要花少許的人力成本,就能管理大規模農地。
2010 年,日本已經發射了準天頂衛星1號機「引導號」(みちびき),2017 年6月~ 10 月,又成功發射了2 ~ 4 號機,與其他衛星系統並用,幾乎可以涵蓋全日本,提供安定的定位與測量。
預計2023 年為止還要再發射3 機,屆時可望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目前最大的課題,在於準天頂衛星的訊息接收器價格仍然十分昂貴,為了盡快讓此套系統能夠活用在不同產業,政府也與民間合作,緊鑼密鼓地開發低價格接收器。盡快普及農業科技,為發展智慧型農業的重點之一。由於準天頂衛星系統的8 字型軌道橫跨了東亞、澳洲,野口伸肯定地表示,準天頂衛星系統建置完成,臺灣也能受惠。
水稻大革命!無人自駕曳引機
「雖然還未真正擴展到商業栽培,但稻作毫無疑問已經能做到全自動化,打田、插秧、管理、施肥、收割,都能由機器人一手包辦。」野口伸表示,未來農業發展絕對離不開「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等尖端科技,智慧型農業前景大有可為。
野口伸出身北海道三笠市,專長為農業情報工學、農業機器人工學,投入研究農用機器人25 年,堪稱該領域第一人。他指出,由於水稻為日本人的主食,目前研究室、各農機大廠的研究開發重點多半著重於水稻作業自動化與情報化。
野口伸表示,次世代農林水產業創造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目前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小型無人自駕曳引機複數協調運作系統」。在田埂上待機的研究生按下開關之後,只見數臺小型無人自駕曳引機同時動了起來,一邊保持著相同間隔,一邊有條不紊地耕耘。不只如此,由於每臺曳引機都搭載了高精度衛星定位系統,只要事先設定,就能分頭進行不同作業,誤差僅在5 公分以內。
「由於日本單一農地的面積都不大,大型農機不僅不符成本,也有破壞土壤的疑慮;透過小型無人曳引機的協調作業,就能夠達到大型農機的作業效率。」野口伸更指出,只要採用協調型作業,未來即使農地面積增加,農家不須另外購入大型農機,適合運用在共同生產的「集落營農」,意指同一社區或村落的農家,共同制定整體栽培計畫、共用機械設備、共同進行部分或所有作業、節省人力及機械成本。
此外,田水管理占了約3 成稻作勞動時間成本,透過與農業資訊連結基盤連動、搭載了感測裝置田水自動管理系統,搭配整合農業資訊,農家只需1 臺手機就能掌握水位、水溫、生長狀況、氣象預報等資訊,大大節省管理時間,「我們的目標是節省近9 成田水管理勞力成本,如此一來單一農戶的可能作業面積,將能從10 公頃提升至20 公頃。」再透過IT 農機進行精密施肥,能降低至少3 成的肥料用量,「預估稻米的生產費用能夠減少一半,平均每60 公斤只需8 千日圓。」
2017 年農林水產省選為十大發明之一的「水田散布用無人自駕船」,則是以秒速3 公尺前進的除草劑散布船。只要水田湛水約15 公分,即可暢行無阻,依計畫路徑均等散布,大大節省勞力和時間成本。
野口伸估算,只要農場面積達50 公頃,就很適合導入無人農機、智慧管理,預計2018 年無人自駕曳引機在日本上市、2020年實現遠端操作,屆時農家甚至連田也不必去,透過手機或電腦就能輕鬆作業。
目前Kubota、YANMAR、ISEKI 各農機大廠陸續進入最後試驗階段,然而距離真正上市,還有價格、安全性兩大問題尚待克服。無人農機的價格雖仍未定,但可想而知一定超過一般農機,對此野口伸表示:「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在於高精準定位系統的訊息接收器造價昂貴,所以當務之急是開發低廉的接收器。」
在安全方面,農林水產省已於2017 年3 月制定了《農業機械自動運行安全性確保指導綱領》,釐清廠商、使用者、關係者的責任歸屬,讓無人農機有了法令依據。但Kubota 農業解決方案推進部表示:「目前還有許多細節尚待克服,像是顧客的教育訓練該怎麼進行、運轉時遇到障礙物時怎麼辦等等,因此上市日期仍然未定。」
對於未來的趨勢,野口伸表示:「持續開發更小型、單價更低、更高智慧的機器人,是我們的目標。」等準天頂衛星系統正式啟用之後,以往不易接收到衛星訊號的山間地區,也能夠輕鬆定位,透過小型農機的協調運作,加上高精準定位系統的輔助,讓人期待山間地區的農地能夠再次復甦、邁向智慧化。
小型無人機成功飛向空中,
推動產業革命、發展精密農業
根據世界最大的企業增長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預測,小型無人機的世界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5 年44 億美元,擴大至2020 年110 億美元,並看好未來20 年小型無人機及其周邊產業將持續成長。2016 年日本國內市場規模僅100 億日圓,預計2020 年將會急速成長至1,138 億日圓,其中農業市場約占25%。
小型無人機可望成為「精密農業」的得力助手。所謂的精密農業,就是整合並解析農地、作物的相關情報,依此進行科學化管理、提升收成量、改善品質。野口伸團隊目前也在進行小型無人機的開發研究,「搭載感測裝置、紅外線相機、雷射的小型無人機,可以從上空掌握地形、植被、土壤肥力、作物生長情形等,傳回的情報用人工智慧進行分析,與無人自駕曳引機連動,能夠自動調整施肥量等。」依照情報採取行動,不僅正確度高,也能避免農家因經驗、直覺判斷而產生的錯誤。
過去多半利用人工衛星或飛機進行廣域遙測,作為栽培作物、管理農地的參考;小型無人機可進行近距離、高頻度、高解析的連續感測,更符合農業需求,而且價格相對便宜。累積下來的情報加以解析,就能成為新農的最佳參考。
更精準的農藥散布功能也值得期待。目前市面上的小型無人機一次可以乘載的農藥量為5 ~ 10 公升,平均一回可散布面積為50 公畝~ 1.5 公頃左右,由於向下噴灑力量較弱,與無人直升機相比,容易飛散到農地以外的區域。有了感測裝置,能夠掌握地形變化,和作物保持一定距離,讓噴灑作業更加順暢。
許多地方政府對小型無人機表達高度興趣。2016 年北海道旭川市的「大雪JA」(JA たいせつ)宣布與Secure Drone 協議會((セキュアドローン協議会)合作,導入小型無人機,目標是提升當地品牌米「夢PIRIKA」(ゆめぴりか)的品質與價值。
同年NTT DOCOMO、vegetalia、ACSL、Aero-Sense 等4 家企業也共同發表消息,將在國家戰略特區新潟縣新潟市進行「水稻栽培管理」、「海岸保安林維持管理」兩項小型無人機的實證研究;2017 年日本便利商店龍頭LAWSON 也宣布與Kubota合作,在自家公司的新潟農場進行小型無人機藥劑散布試驗,並導入水田感測裝置、水田管理雲端服務,展現發展ICT 農業的積極企圖心。
活用小型無人機等的精密農業在日本才剛剛起步,但隨著準天頂衛星系統、農業資訊連結基盤的完成、感測裝置、人工智慧的進化,加上新舊世代交替、農地集約化、企業化,後續發展令人期待。目前多半以水稻栽培為主,為了擴大小型無人機的使用範圍,開發適用於果樹、不僅限於從上空、能橫向擷取作物資訊的感測技術、或是在溫室等非GPS 環境下要怎麼安定運用,都是未來的課題。
推廣智慧型農業,仍有課題尚待解決
2017 年智慧型農業的市場規模推估為120 億日圓,預計2023 年將成長近3 倍。活用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慧的智慧型農業技術逐漸成熟,如何與農業現場順利接軌,仍有許多課題尚待解決。
農林水產省表示,目前重點仍為研究開發與法規制定,為了要讓資訊能夠順利整合,還有很多細項待釐清:「比方A 社用『施肥』、B 社用『肥料散布』,但都是指同一件事,須釐清定義;各社系統與軟體的相容性、輸入情報的權利歸屬等。」野口伸則認為,農業ICT 服務、高智慧農機等的普及程度仍然有限,最大的問題有二:一是價格、二是農業從事者本身對這塊領域較陌生、接受度較低。
野口伸表示,開發當時已考量價格,「即使開發成功了,如果不能真正在農田使用的話,也沒有意義,因此未來持續開發出價格合理、省時省力、提高農業獲利的農機與服務,一直都是我們的目標。」
此外,不擅長運用新興科技、抱持觀望態度的農家不在少數,未來也須由都道府縣廳主導,舉辦教育宣導、講習會、試用會,讓農家進一步熟悉智慧型農業。 文/簡嘉潁 圖片提供/野口伸 (豐年6801)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2%
我喜歡:19%
很實用:14%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3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阿權(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8/05/16
讚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4/30
GOOD
謝*雯(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8/04/29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