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五股區蔬菜產銷班第10班 有機領航,好竹出好筍
穿越觀音山蜿蜒的山徑,一路竹林蓊鬱,風光盡展於藍天綠地間。行到盡頭處,觀音足下,五股區蔬菜產銷班第10 班21 位班員在此安居樂業。甫卸任的班長莊崴森,在綠竹筍的專業上迎戰「有機」這位難捉摸的勁敵,更憑藉著與土地搏鬥的勇氣,開疆闢土,孕育了「茂新」有機蔬果園。
2003 年,原本從事機械設計的莊崴森決定回家務農。引發他決心的是父親年邁的身軀以及自己長期工作壓力之下的身心疲勞,逢30 歲之際,他說:「決定找一個很健康的工作,一輩子做下去。」剛好自己是務農第2 代,有土地、有資源,從頭開始並不困難,困難在於走向「有機」的道路。
莊崴森剛接手父親棒子時,因為堅持有機,1 甲地從80 萬元的收成瞬降至8 萬元,為了彌補收益,加種了2,000 顆高麗菜,但因為沒噴農藥,也不知道怎麼防蟲,只好日以繼夜運用人力顧守田園抓害蟲,仍防止不了自己的高麗菜變成「鏤空的繡球藝術品」,灰心不已。想起當初的起步維艱,莊崴森也不禁自嘲:「做農的,永遠望後冬。」意味著永遠都在和土地博取明年會更好的念力,但靠天吃的這口飯,也培養了農民苦中自娛的天性。
平衡收益 建立小而美的有機蔬果園
2009 年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行臺灣有機無毒島,各級農業單位紛紛籌組有機產銷班,莊崴森當然是樂見其成,曾經配合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做有機綠竹筍田間試驗,記錄了3 年的數據,但成果報告卻極不完美,與一般慣行農業相比,至少有4 成以上的差異。他苦笑著說:「縱使我們有全臺灣最早的有機驗證標章,但還是無法換算成產量與價值。」熱中有機農作的他都如此灰心,更別論其他農民願意賭上綠竹筍的收成來跟政府搏有機市場了。
為了彌補有機綠竹筍的長年虧損,莊崴森決定分地栽種有機蔬果,平衡這一整年的收成賭注。殊不知有機蔬果園越種越有心得,與同業之間相互觀摩,一步一步累積經驗值。靠著多樣化的栽種,反而引來了不少消費者關注;又因鄰近新北市,離消費市場近,進而了解消費需求與心態。「買得安心,吃得健康」是當今的養生之道,莊崴森對有機的堅持完全符合消費訴求,所以這小而美的有機蔬果園便轉成了莊崴森務農生涯中的一線生機。他不諱言地說:「目前在所有班員中,我的綠竹筍面積不大,僅有6 分地,其餘8 分地都種有機蔬果。」雖然算是跟現實低頭,但是依舊走在健康的道路上,他樂此不疲。
雖然另闢蔬果天地,但莊崴森並沒有放棄對有機綠竹筍的追求,在年復一年的經驗值中,也找出了一套栽種的訣竅。他說:「綠竹筍只有2 種害蟲,如果我們拿產量跟害蟲較量,還是拚得贏。」也就是說,假設1 公頃地可以種植500 欉綠竹筍,為求通風與陽光充足,僅種300 欉,相對害蟲的密度也會少很多,且竹林裡如果光線充足,竹筍的品質自然會好。然而,這是相對的,一開始便是以損失200 欉來換取300 欉的安逸。
領導班員 建立自我特色的農作風格
雖然整個產銷班僅有他跟另一個班員從事有機農作,但曾任班長的他,並不吝於跟班員們分享有機種植的理念,在他的影響下,「與雜草共生」是班員種植最顯著的改變。他表示,如同害蟲可以授粉一樣,雜草也有它存在的意義。以往班員們總是在栽種初期,就噴灑除草劑,連根拔起,永除後患,而做有機的他,選擇與雜草共處,採用人工割草的方式,將草割得低低的即可。某年遇上了乾旱,觀音山又沒水源,這種無心插柳的行為,反而成了與惡劣環境抵抗的一條生路。
莊崴森笑笑地解釋:「用除草劑的裸田,向上迎接炙熱的太陽,向下又面對過高的土溫,竹筍長成了乾癟的三角形,收成量也不佳。反倒是有機農民,沒有除掉草根及草頭,一方面阻擋了些許的陽光,一方面留住了土壤的水分子,讓竹筍在乾旱之際也能吸收,反而長得好。」經過了莊崴森的分享,不難發現整片竹林旁總有些低低不起眼的雜草,原來還有如此功用。「以前種竹筍都靜悄悄的,現在滿山割草機的聲音,這種改變是我當年身為班長的最大回饋。」莊崴森得意地描述。
觀音山的筍農還有個與眾不同的特點,在於「採筍刀」(當地筍農稱之為「圓月彎刀」)的運用,他區的筍農都是用長柄鋤頭,只有「圓月彎刀」因應著這邊的活山地理環境而生。莊崴森表示,這是老祖先留下來的智慧,因為地下埋著滿滿的活山石,所以在挖竹筍時,會用小彎刀慢慢掘開土壤,看到是冒竹筍才割,避免挖到石頭白費工;另一方面,1 根竹子可以產出好幾代及好幾個「生長點」,用長柄容易傷害,反而用小彎刀慢慢割,可以保護好其他的「生長點」,確保代代相傳。雖然採收的速度比不上長柄鋤頭,但是慢工出細活,「觀音山綠竹筍」名聞遐邇。
有機憧憬 許一輩子健康的願望
有機農作物的收成是無法預期的,在不用藥的情況下,作物什麼時候會被吃掉也不知道,無法預定交貨日,導致他們都不敢跟通路商簽合約。然而,即便沒有保障收入的合約,莊崴森談及銷售通路也自在坦然地表示,目前1.5 甲的栽種面積,消費者直接到農地採購就已達4 成,家庭宅配占3 成左右,有機農作能有7 成的收入就偷笑了。一旁照顧小孩的莊太太也難掩幸福地說:「我老公種的菜真的非常好吃,消費者吃完都會回來買。」如此高的消費回購率,是對莊崴森堅持有機農作的最佳肯定。
對於種植農作,莊崴森已經慢慢回收過去的失敗經驗值,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機械背景,更是相得益彰。他笑說:「現在我的農場裡有20 個農工。」言下之意便是有20 臺機器設備,省時又省力。因為懂得機械原理,所以經常性改良設備,並且自己維修,對症下藥,可說是擁有全國第1 臺「竹子碾碎機」(由樹枝碾碎機改良而來),而自己這一身的本事,也幫助了不少當地農民,尤其面對年齡層老化的農業人口,機器設備無非是他們最直接的依靠了。
縱使莊崴森也曾無奈地透露,農夫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一來辛苦,以綠竹筍為例,每年6 月及8 月是採收期,往往半夜上工,天未亮就送往市場,以保證品質的鮮度,連夜數日沒睡是家常便飯;二來收入不穩定,1 季沒收成,1 年沒收入。但他仍秉持著「一輩子健康工作」的初衷,與土地搏鬥。
場長:莊崴森 地址:新北市五股區御史路277-1 號( 茂新有機蔬果農場) 電話:02-2293-8892 |
文.攝影/陳佩潔
企劃製作/整合行銷部
豐年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