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澎湖石滬
刊登日:109/03/25
石滬是人類運用智慧,利用地理環境與自然資源,在海邊潮間帶以石塊堆砌成的一種捕魚陷阱,也因為沒有一口石滬是獨力完成的,它也可做為團體漁業的代表,不但是生產與經濟工具,也是凝聚聚落居民的意象。
石滬發展旺盛之處,通常有幾點特性,例如,有石材等適合建構的材料;足夠的潮差才能利用漲退潮間,將魚隻困在陷阱中;而強大風浪之處,也能吸引魚群進入石滬躲避;以及充足人力與完備的管理制度,才能堆砌、修繕石滬,共享獲益。
通常,建造石滬時,先由1位發起人出面邀集親友認股,稱為「滬份」,每口石滬都是人力搬運石頭合力築起,居民之間的情感也因此強烈地凝聚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漁業文化。
由於「滬份」會一代代傳下去,當多人共有一「滬份」時,輪到當滬主巡滬通常,建造石滬時,先由1位發起人出面邀集親友認股,稱為「滬份」,每口石滬都是人力搬運石頭合力築起,居民之間的情感也因此強烈地凝聚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漁業文化。
由於「滬份」會一代代傳下去,當多人共有一「滬份」時,輪到當滬主巡滬湖海洋文化協會吉貝保滬隊,由老一輩的石滬達人帶領年輕人修復一口口石滬,以經營漁船和民宿為主業的柯進多,也是隊員之一。除了將石滬文化保存下來,也希望將修築的技術加以傳承,畢竟這是一門擁有至少300年歷史的捕魚技法,也是吉貝居民世代相傳的精神象徵。
文/李偉麟 攝影/陳士安 圖片提供/吳亞築
鄉間4305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7%
我喜歡:0%
很實用:17%
夠新奇:0%
普普啦:17%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