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壺壺不同 各有本事
刊登日:109/05/06
2,189
沖沸水試味道 | 以沸水淋於壺內外,若有任何味道都可能有問題,就算香味也是。因為被沸水沖過的茶壺應完全無色無味,茶壺有味道可能是因為添加塑料,或經過染色。 |
能否改善水質 | 將水沖入壺內,以經壺而出的水與一般開水比較。一般開水可能會有些消毒水味,且稍微硬一些;但若經壺而出的水有變軟、變甜,消毒水味較減少,則代表此壺為好壺。 |
出水7 吋不開花 | 好壺出水與斷水必乾淨俐落,若將壺提高懸空倒水,水應順流而下,表現出完美的拋物線;而壺退回水平時,斷水應迅速,不會從壺嘴或蓋緣滲,以此判斷茶壺做工是否細緻。 |
造型 | 經由上面3點確定選到的壺是好壺後,最後再選自己中意造型的壺,如此一來才不會大花冤枉! |
宜興壺 | 臺灣岩礦壺 | 柴燒壺 |
中國江蘇省宜興市號稱中國陶都,向以紫砂壺及朱泥壺聞名天下。紫砂壺為砂質土,朱泥為泥質土,因其土質顏色為紅色,故稱之朱泥。 | 921大地震後, 由於大自然的反撲,開啟許多陶藝家對土地的省思,他們開始將臺灣各種岩礦敲碎後依不同比率融入陶土,製成臺灣獨一無二的茶壺,仔細一瞧可以看出岩礦的紋理。另外,因壺中礦物質可將茶中的苦味轉柔,具有改善水質的功能。 | 在瓦斯及電力尚未出現的古代,茶壺都用柴窯燒造,將茶壺以匣缽(窯具之一)包覆燒製,不使火痕及落灰影響壺的外觀,茶壺可光滑如玉。而現代柴燒壺追求自然感、講究火與土的結合,希望能原始呈現壺在窯中的火感,因此燒出來的壺會因排窯位置不同,影響色澤。但整體來說,現代柴燒壺較古代柴燒壺粗獷。 |
鐵壺 | 陶壺 | 銀壺 | 石雕壺 |
中國明代時, 大眾早已開始使用鐵壺, 不過目前市面上鐵壺多來自日本。鐵壺大多做為湯沸、燒水使用,溫度可達97 ℃ ∼ 100 ℃ 以上, 具軟水效果、蓄熱能力強。坊間有人喜歡用老鐵壺燒水,認為可增加鐵質,但生鏽的鐵壺對人體並不健康,應盡量避免。 | 此壺為燒水陶壺,與銀壺一樣具有改善水質的功能。若利用陶壺燒水,必須等陶壺降溫才得以沖洗,不然冷熱驟變之際,壺容易破碎。 | 銀壺近年大多源自日本,深受兩岸喜愛。銀壺以鍛敲成型,至少得敲50 ∼ 60 萬下才能完成,仔細瞧壺上就能看到敲打痕跡。而以銀壺釋出的水相當純淨、甘甜,若茶葉有農藥殘留,銀壺便會硫化變色,如同古人銀針測毒的道理一樣。 |
大多用花蓮的墨玉或大理石雕製而成,花蓮不止以大理石聞名,也是著名的石雕之鄉,吳德亮曾在著作《台灣茶器》中提起,將堅硬的石頭磨成茶壺得下不少功夫,需先裁石、車製粗坯、精磨成形、拋光、鑽孔等。 |
| BOX |
A 提樑壺:把手在上方,像樑一般,多做於燒水壺。也有少數為泡茶壺。
B 側把壺:古代稱單柄壺,壺嘴與壺把垂直。
C 正把壺:傳統、常見的壺把,壺嘴與壺身成一條直線。
文圖 吳德亮
鄉間4304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3%
我喜歡:33%
很實用:17%
夠新奇:0%
普普啦:17%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