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種菜 翻轉有機山谷 畦遊季有機農場
新北市林口區,近年來隨著新市鎮發展、大型購物中心、捷運陸續開通,每天都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世人;而距離市區幾分鐘車程的一處山谷,外在的熱鬧喧囂與這裏恍如兩個世界。清晨,當草葉上還留著昨夜的露珠,3 位年輕農夫已經開始下田,準備一天的工作。3 年前的這處山谷,多處是水稻休耕田,直到3 位年輕人返鄉扎根。才讓這裡逐漸找回活力與綠色產業生機。
「畦遊季有機農場」,是謝祥文、張文棟、陳坤峯共同經營的有機農場,在成立農場前,3人原是規劃設計顧問公司的同事,負責管理在中國的有機農場,在當地對農業經營實務有初步的接觸,也讓他們燃起回臺從事有機產業的田園夢。「其實一開始是我先起了回臺灣種田的念頭,」張文棟笑說,「相較於中國,臺灣的有機規範比較嚴謹與成熟,加上看準綠色產業會是未來趨勢,所以想回臺灣從事農業。」
對於張文棟的提議,謝祥文與陳坤峯也有點動心,加上陳坤峯家中在林口有塊地,便在張文棟與謝祥文的「鼓吹」下點頭答應,準備用林口老家的農地作為耕耘基地,投入臺灣有機農業。
取名「畦遊季有機農場」也有個小典故。「我們剛好3個人,祥文長得像猩猩、年紀又最大;我長得肉肉的、年紀排第二,所以是二師兄;坤峯年紀最小、髮線最高,自然就是沙悟淨了!」張文棟笑說。雖然取自西遊記的諧音,但「畦遊季」也非浪得虛名,3位「師兄弟」心中夢想的田園,正是一處結合專業生產與農業旅遊的有機農場。
專業分工 農事合作無間
陳坤峯和謝祥文為園藝與昆蟲碩士、張文棟則為景觀建築系畢業的高材生,技術、設施與病蟲害防治正好是農業生產的重要3大要素。3人也依本身經歷專業分工,大師兄謝祥文監控病蟲害管理與防治、小型零售通路配送;二師兄張文棟主要負責設施,以及大型行銷通路;三師弟陳坤峯則負責農業技術,如作物給水或施肥量的規畫。
「夢幻金三角」看似完美,但初期經營也是吃盡苦頭。陳坤峯說:「學校所學跟實務還是不同,像我雖然是園藝所畢業、研究葉菜與安全農業,但和有機栽培也是有很大差異,即便到現在3年,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而張文棟和謝祥文又離農業更遠一點,所以一回臺灣先參加農民學院課程,從基礎開始打底。
一開始,3人還抓不準水分、肥量等細微技巧。想起2014年春天,3人滿懷期待地首次進行有機南瓜栽培,卻因梅雨季的雨水讓南瓜全軍覆沒,「我們在上海一開始就是在種有機南瓜,但上海冬天冷,所以春天病蟲害問題不大。回臺灣想從比較上手的作物開始,沒想到第一次就失敗!」陳坤峯說。另外,像第一次在設施中種植蔬菜,菜苗為了和雜草競爭光線而徒長,儘管有菜可收,但瘦長的蔬菜不管賣相或口感都不佳。而有機栽培最困難的病蟲害防治,也因技術與經驗不足,使蟲害問題特別嚴重,收成結果可想而知。
導入科技化數據管理
累積經驗資料庫
讓他們能快速從失敗經驗中穩健茁壯的關鍵,除了積極請教前輩、拜訪經營有成的有機農場外,就是運用科技化數據管理並進行田中試驗。「講得好像很厲害,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張文棟笑說,「我們會把每天氣候、使用肥料成分與用量、水分、作物生長、病蟲害等數據記錄在電腦中,並預留田區做實驗,試試從專家前輩、網路學到的新方法是否有效。」
另外,運用免費的雲端行事曆,將每人、每日工作記錄在上面,提醒並確保重要工作是否執行。「葉菜生長週期短,轉換收入速度較果樹、稻米快與穩定,但工作量也相對較大,加上每週2天配送,工作必須穩定且有計畫地執行。」張文棟說。
除了運用電腦與雲端管理,3人的田間基本功也絲毫不馬虎。以雜草管理為例,在蔬菜採收後,會先讓草籽萌芽並在開花結籽前翻耕,除了能把雜草打回土壤中當有機肥料,還可以減少土壤中的雜草數量;另外,經過2年多的觀察,他們已較能掌握附近的微氣候,藉此調整作物的栽培期,並用輪作的方式降低害蟲數量。他們也強調,仔細巡視設施狀況也很重要,如有縫隙就要填補好,減少設施外蟲害入侵。
在肥料與有機資材使用上,他們更是「斤斤計較」,「一開始看葉菜長不好就急著下重肥,沒多久土壤就出現鹽化的狀況,作物也出現肥傷。所以現在都會先觀察生長情形,再根據數據給最適合的肥料;用於病蟲害防治的資材也是,最早一隻害蟲都無法容忍,現在也會先觀察蟲害發生趨勢,再決定是否使用藥物及量的多寡。這些省下來的費用,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負責作物栽培的陳坤峯說。
善用政府資源 組織團體戰
3位年輕人一路走來遇到許多貴人相挺,因新北市接近都會區,農地有限、土地成本也高,農民人數比其他農業縣要少,但資源與輔導機會也相較得多。「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新北市政府與林口區農會都幫了我們很大的忙,從技術指導到資金貸款等,讓我們在從農路上較無後顧之憂。」謝祥文說。
3人在去年獲選百大青農團體組,成為百大青農的好處之一,就是有「陪伴師」個案陪伴輔導,這正好補足他們在農業經營上較弱的一環─經營行銷。
「我們3個都沒有行銷管理背景,陪伴師幫我們上了許多行銷相關課程。」張文棟說,「農場會定期舉辦志工活動,每次活動結束後,陪伴師總會針對流程與規畫仔細檢討,並對後續活動給予建議,因此我們對行銷活動也愈來愈得心應手。」
除了來自政府單位的幫助,新北青農聯誼會伙伴們的提攜,也給予3人茁壯成長的養分。新北市青農聯誼會在2015年底成立,以分競合擊的方式打入大臺北都會區市場。有機青農們各自有長期經營的餐飲通路與零售客戶,但對大型的客戶如幼稚園團膳,則以團隊方式洽談。
另外,青農們共同經營的「新北有機小農鮮舖」則提供青農固定的鋪貨管道,青農的產品只要符合有機、友善、安全的栽培或養殖方式,都能進入小農鮮舖販售。「新北市政府農業局一直都很關心有機小農,聯誼會成立後,有機小農鮮舖更成為生產優質農產品青農最好的銷售通路之一。」副會長邱語玲表示。新北青農聯誼會也積極開發新客戶與新市場,並透過農夫市集展售,在希望廣場、板農活力超市等處都有固定攤位。而畦遊季有機農場的品牌,就在這樣的運作模式中,逐漸打出知名度。
加入青農組織,也增加3人學習與經驗交流的對象,尤其附近就有邱語玲和周業鑑這2位實戰經驗豐富的前輩,加上主攻有機芽菜栽培的劉金枝,大夥常集思廣益,討論未來行銷模式。邱語玲說:「種菜的工序比較多,但因為我們4家農場都在林口,會定期聚會討論行銷、種植的相關問題;或利用集貨的零碎時間,一邊分裝一邊分享心得。」
邱語玲認為,社群軟體對青農的幫助很大,彼此可以聯繫情感和討論、分享農業栽種技術跟心得。雖然他們幾人的農場都在林口,但氣候、病蟲害卻不太相同,隨著有機栽培方式不一樣,田間的情況更是相異。但當他們一發現田間出現病蟲害或栽培問題時,便會立刻拍照上傳,大夥也都會熱心提供經驗或解決辦法。
穩紮穩打 拓展行銷通路
在3人的摸索中,「畦遊季有機農場」逐漸穩定,農場規模也從草創時期的7分半農地拓展到現今1甲半的規模。善用網路資源的他們,也以粉絲專頁作為觸及更多消費者的窗口,透過社群媒體與消費者互動,逐漸累積一群忠實顧客;也因為生產計畫能準確執行,因此會在臉書上提前預告下週可訂購的品項,消費者就可自行在網站下單或用電話訂購。
畦遊季也與銀行合作,推出「以工換菜」的志工活動,銀行每個月都會安排志工到農場協助農事工作,再結合解說、採收體驗以及工作後的共食活動,品嘗農場現採蔬菜。謝祥文說:「志工活動對我們幫助很大,除了銀行每個月會固定向我們訂購一定數量的有機蔬菜,很多志工吃過我們家的菜以後,也變成老顧客,每週都會跟我們訂菜。」
農業新手變身有機職人
儘管農場經營已步上軌道,3人還是沒忘記當初心中的田園夢─打造一處供應健康、安全食材、讓大小朋友臉上掛著笑容的有機農場。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當初的3位農業新手,現在也成為社區大學講師,讓學員在農場中上課、實作,並在學期末將成果採收,烹煮成美味料理。為了讓農業的種子能在林口萌芽紮根,3人也在附近的林口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讓小學生從林口生態開始,進而認識農業。對於未來,3人也希望能用農業,慢慢讓林口這處小山谷重拾過去榮景。
畦遊季有機農場 代表作物:有機葉菜 特殊事蹟:第三屆百大青農團體組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頂福里5鄰24號 電話:0911-775-419、0921-113-797 、0961-335-855 臉書:畦遊季有機農場 售價:每包葉菜40元、6包葉菜200元(冬季250g /包、夏季200g /包) |
文、攝影/曾威智
鄉間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