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土雞王 引領飲食文化革命 凱馨實業
凱馨實業成立於1991年,初期是國內第一家專為有色雞電宰的專業生產工廠,如今已是將種雞、飼料、孵化、飼養、電宰、加工,到銷售各生產線垂直整合的有色雞專業公司。2014年,更研發出自有品種─凱馨桂丁土雞,不僅登上總統就職國宴餐桌,更挑戰金字塔頂端消費者味蕾。
重視屠宰流程 新鮮看得見
凱馨實業位於雲林縣斗六市的電宰廠, 是全臺第一家取得HACCP與ISO 22000驗證的有色雞電宰與加工廠,在7年前就已達到每日可分切5千盒土雞的產能。
位於工廠2樓的分切室中,員工在設定低於15°C的恆溫空調環境裡,數條產線同時開動運作,忙得沒有時間相互交談,只見數十雙手在機器聲的伴奏下,俐落、熟練地在作業檯上分切輸送到眼前的雞隻。當輸送帶來到最後一段,待員工用紙巾吸拭雞肉表面殘留的水分後,旋即覆上保鮮膜,一盒盒雞肉整齊、乾淨地疊放籃中並貼上條碼,不久後就將運送到全臺各地超市中販賣。
凱馨實業電宰廠廠長莊益瑋特別強調條碼的重要性,猶如每一盒裝雞肉的身分證般,可以追溯這盒雞肉取自何年何月的原料、何時屠宰與分切、畜牧場來源,進而再往源頭追溯到飼養資訊。
正因凱馨實業重視每一環節,從雞隻準備屠宰前的斷食處理、高度機器化的內臟清除工序,到讓屠體從30°C以上極速降到7°C以下的10米長冰水道,都對品質相當有自信,因此敢於讓屠宰資訊透明化。凱馨實業總經理鄧學凱表示,屠宰處理流程亦是公司立足市場的一道門檻,他並不擔心同業觀摩與效法,「因為這是過去凱馨逐步改良後的結果,眼中所看到的都只是歷史。」
調整體質 大膽切入新興消費市場
2003年,鄧學凱結束外地工作,決定返回故鄉雲林,準備接掌父親一手創辦的公司。當時,正經歷外食族增加、祭拜減少等消費型態大轉變的趨勢,土雞市場隨之逐年萎縮,凱馨實業的發展可說陷入瓶頸。產銷失衡的問題,令當時身肩經營重任的他,猛然有種「看不到訂單進來」的強烈危機感,但也激勵他開拓一條原本不存在的路。
為了挽回劣勢,自2005年開始,鄧學凱大刀闊斧從「產銷人發財」進行體質改造工程。除了辦理教育訓練外,他更自行設計課程內容,親自帶領核心幹部,每週進行一次溝通、對談,與深植企業理念的團體動力,以組建一批具有向心力與戰鬥力的經營團隊。
接著,便是積極轉型進入「生鮮」與「分切」的市場,並推出自我品牌。經營品牌要做到數量穩定、品質整齊,以及多元行銷、開發新通路,才能贏得消費市場的肯定,鄧學凱深知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他深信,「有品牌才能決定價格」,才能提高與通路商談判的力量。
經營品牌要做到數量穩定、品質整齊,以及多元行銷、開發新通路,才能贏得消費市場的肯定。
而民眾常認為傳統市場的活雞現宰才叫新鮮,這也是他們轉戰「生鮮、分切」市場遭遇的最大敵手。縱使初期市場接受度不高,鄧學凱仍堅信總體市場的變化,會隨著消費世代更迭而有所不同。因此,當消費市場開始注重食品安全,就證明他當初的堅持是對的。時至今日,分切市場不僅是消費市場主流,更是生鮮肉品市場的基本起手式。
以身作則 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正因與消費市場緊密扣連,鄧學凱體認到當代消費者已不止要求好的商品,不止在乎生產中的環節是否有顧好,亦開始在意生產者是否善盡企業社會責任。因此,諸如避免畜牧環境破壞水土、減少養殖與屠宰過程造成的汙染,乃至提升員工的勞動條件,皆是他認為應盡的社會責任。
凱馨實業也從雞隻排泄物改善碳排放問題,長久以來自行調配飼料,這5、6年來更將活菌添加在飼料中餵養,提升雞隻的腸道吸收,排泄物所含的氨氣也隨之減少。雞隻健康生長的同時,也大幅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雖然養雞場的碳排放問題不如豬、牛等哺乳類畜牧場受到關注,鄧學凱仍認為應從自身做起,若這樣的飼養方式能成功並取得消費者認同,便能將經驗推廣出去而擴及全臺,甚而將此模式輸出到其他國家。對此,他豪氣地說:「只要我走得到的地方,都要做得到。」
鄧學凱表示,公司只要求契養戶做到「勤勞」,顧好養殖場,注意環境變化避免雞隻緊迫即可。然而,近幾年因為禽流感造成供給下降,卻又因滴雞精與甕缸雞的興起而對土雞需求大增,在同業出高價挖角下而流失部分契養戶。雖然市價低迷時,契養戶會再重回凱馨實業,但他認為景氣榮枯不斷循環,未來還是須再度面對契養戶出走的老問題,因此已有自行投資設立環控設施養殖場的計畫,並打算聘請熟悉公司理念與品質要求的退休員工共同管理。
三八法則 顛覆消費金字塔
回首公司發展歷程,鄧學凱表示,凱馨實業是用品種、配方、品牌這3道門檻站穩市場,用長達10年調整體質與深耕品牌。他深感品牌若沒有品種做為基礎,品質就不穩,「就像建築物是建在一個浮動的基礎上面。」2008年,正式啟動品種研發工作,歷經6年,終於在2014年底通過農業委員會登記命名為「凱馨桂丁土雞」,成為臺灣第一隻民間育成的商用純品系雞種。
生產能標準化,消費方式亦能標準化,鄧學凱以「美味肉品的三八法則」解析消費者與生產者對於雞肉品質的要求,消費者重視的是「水分、纖維與脂肪」這3個條件,但其實生產者可從「品種、環境、飼料、性別、週齡、屠宰、分切、溫度」這8件事上控制雞肉品質,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目前,凱馨實業先以週齡為基準,將桂丁土雞區隔為3個等級,不同週齡有相異料理方式,他們更企圖在10年內以此型塑臺灣土雞的消費標準。
看重桂丁土雞的品質實力,凱馨實業目前與嘉義東石鄉的「十甲農場」合作,讓桂丁土雞食用有機雜糧飼料,每隻雞平均有超過3坪大的空間自由活動。十甲農場的桂丁土雞,每隻售價可達2千元,對一般大眾實屬高價。然而,鄧學凱認為這個價位由許多優質條件堆疊而來,更將其定義為「飲食文化革命」。對他而言,打造十甲農場的桂丁土雞,為的就是讓臺灣土雞也能打進頂端消費市場。土雞既是本土的、慣於中式料理的一道菜,也能擺放在西式餐食中,吸引不同客群前來品嘗。
凱馨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
文、攝影/余世芳 圖片提供/凱馨實業
鄉間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