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青農吳鎮宇× 羅伊秀/兩人同行,勝過單打獨鬥
吳鎮宇,自小在臺北長大、工作,回鄉務農後才知道,竟然會有連拉條光纖網路也會被拒絕的地方;羅伊秀,大學畢業後就回到臺中山區的家種植香菇,因決意走自己的路,而屢屢為鄉里帶來新衝擊。這兩位百大青農從相識到相伴,要一起在競爭激烈的溫室作物市場中,更穩妥地走下去。
自臺北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吳鎮宇不找法務相關工作,反而進了電子業當起行銷業務,他笑說自己「不務正業」,但沒想到往後的人生中,他會從熟悉的大都會臺北,回到只有過年才回來一趟的雲林縣元長鄉,而且更加不務正業地,變成了一名農夫。
從辦公室到溫室
其實,當初吳鎮宇原本規劃要換工作、拉高薪水,趁著轉職的空檔,到元長探望回鄉務農的雙親,並瞧瞧新建好的溫室,沒想到「看起來好像還不錯,而且小番茄真紅」,這片美好景緻讓他下定決心,揮別壓力大的臺北職涯。
嚴格地說,吳鎮宇不算是元長土生土長的「在地人」,人生地不熟,又是個農業新手。他不諱言一開始既無同儕朋友,連噴霧機怎麼操作都不知道。所幸透過活動以及雲林縣農民大學,認識年齡相仿、溝通無礙的青年農民,學到了基礎農法與概念。
當時政府正推行精緻農業,並鼓勵農民自產自銷,吳鎮宇一開始就決定推出自己的品牌來銷售。因消費市場幾乎都集中在臺北,所以過去在臺北生活、工作累積而來的人際關係,成了他打入宅配市場的優勢。他鎖定大公司的上班族,這群人最具有團購潛力,並透過熟人,將他的小番茄帶進辦公室請同事試吃,讓他們吃習慣後,變成老主顧。而對於元長在地農民而言,「他們的人脈就少很多,要做宅配,就較困難」。
然而,他也坦言,剛務農那幾年溫室小番茄正夯,團購訂單隨隨便便就是三箱、六箱或九箱打成一件出貨,「現在願意一次跟你訂兩箱就不錯了。」他頗為無奈地說。景況變差的原因,他認為主要與市場競爭激烈有關,面對全臺灣都有溫室小番茄生產的競爭環境,他的因應之道是「省工」,「將成本降下來,才能維持一定利潤,才有辦法繼續在這個產業生存。」
省工,獲利的祕訣
吳鎮宇兩年前開始採用「以色列滴灌法」,在田梗兩旁鋪設黑色水管,透過電腦控制灌溉時間與次數,將水與液肥透過管上水孔,直接送到植株根部附近,既省下人工施灑的人力,亦減少無謂的浪費。
此外,去年9 月甫興建好的立霸式溫室屋頂上開設天窗,天窗可以解決傳統密閉式溫室熱氣積悶的問題。當熱氣從天窗進出,空氣流通無礙,室內上下溫度就較平均。但潑入室內的雨水會帶來病菌,影響收成,出於節省人力、方便管理的考量,吳鎮宇於是咬牙再投資,裝設雨感控制器,天窗遇雨則關、放晴即開。他笑說:「已經21 世紀了,要省工,再用老方法?不行了!」
而吳鎮宇省工不是只靠自動化系統,還透過代理商從歐洲引進熊蜂在溫室授粉。他表示,臺灣一般蜜蜂較不願意採小番茄的花粉,為了省下噴灑生長素的工,才大費周章聘請「蜂界外勞」。之所以說「大費周章」,在於熊蜂被視為具有高度侵略性的外來物種,因此溫室不能有破洞,需設置一開一關的雙重門;要撕除蜂箱上的封條、銷毀熊蜂屍體,皆需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檢疫官親自到場查看,避免熊蜂逃出,影響生態。
熊蜂對於農藥極度敏感,因此在開花期、乃至採果結束前的熊蜂活動期,不能施灑農藥。而為了減少銀葉粉虱等蟲害,溫室內還需使用草蛉幫忙吃掉害蟲。託熊蜂與草蛉的福,溫室內的小番茄成了安全用藥與無農藥殘留的活見證。
堅定走出自己的從農路
羅伊秀是吳鎮宇最重要的生活伴侶與工作夥伴。她大學就讀雲林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電子業是最順理成章的出路。然而,她大四那年,爆發知名電子業代工工廠工人的傷亡事件,加上早睡早起的她不喜歡熬夜,無法適應輪班、值班的工作模式,所以還沒畢業,她就規劃好要回到臺中和平的家工作。
羅伊秀的家裡以種植香菇為業,她課餘時間幾乎都在菇場裡幫忙,甚至在學期間即創立品牌「菇媽媽」,在學校賣起香菇。她自小耳濡目染,對於香菇的種植技術是毫不陌生,因為想大膽走出自己的路,不想被長輩的經驗綁手綁腳,就選擇了家裡沒栽種、鄉里間也沒幾人種植的黑木耳。
2012 年畢業後,羅伊秀評估,雖然擁有真菌作物的基礎栽培技巧與知識,但畢竟未受過科班訓練,她清楚認知到自己學理上的知識明顯不足。於是,她不辭路途遙遠,特地下山到中興大學旁聽真菌相關課程,與大學生一起上課、做實驗。她不僅補足了知識,同時回饋她的業界經驗,產學間相互交流。對她而言,那是成長快速且收穫甚多的一年。
臺中和平僅有一、兩人種植黑木耳,且頂多在既有的香菇寮中加設層架來種植。羅伊秀認為這樣無法營造專業的栽種環境,於是她專程跑一趟南投,拜訪專門製作各類菇包、且生產黑木耳的「新豐菇業農場」,向老闆請益木耳寮的相關知識,在家中一塊將近一分大的地上搭建木耳寮。
而運送黑木耳的紙箱是另一件令她津津樂道的事。原本送去拍賣市場的公版紙箱可承載20 公斤,但這樣的重量憑她一人搬上搬下實在太吃力,於是她請紙箱廠開模,特製12 公斤規格的紙箱,便於她出貨搬運,沒想到這個規格竟成為之後合作社共同運銷時的公版紙箱。
羅伊秀培養出軟硬兼具的實力,她的黑木耳進入拍賣市場,不僅價格好,且產期久,獲益自然拉高。她還在農產品驗證等社團活動中,結交日後在主婦聯盟工作的朋友,獲得機會得以通過重重考察,從去年開始有九成的產量直接鋪貨到主婦聯盟的通路。周遭菇農看到成功的例子,便紛紛跟進,目前為止和平鄉一帶增加了至少十戶黑木耳種植場。
一起迎向市場的挑戰
既然已將黑木耳種植的根底打下良好基礎,並確保了穩定的通路,羅伊秀目前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元長,協同吳鎮宇在溫室裡工作,菇場就放心地交給母親與妹妹打理。其實在2015 年之前,分處不同縣市的兩人素昧平生,卻因曾入選第一、二屆百大青農,並同時報名參加農委會舉辦的「海外標竿產業研習」,才相識並結緣。
談起那趟遠赴荷蘭的參訪心得,兩人異口同聲表示,受到最大的震撼是荷蘭溫室種植的高度機械化,吳鎮宇還調侃道,當下甚至想著回臺後不要務農了。但吳鎮宇很快地收起玩笑話,感慨地說,荷蘭溫室採用的離地種植、溫濕度電腦控制以及軌道採收車等技術,臺灣設施農業並不是辦不到,而是當銷售管道不多元、單價無法拉高的情況下,農民投資高度機械化的意願自然不高。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若臺灣的設施農業是定義為精緻農業,「那只能說是手工很精緻的農業」。
細數吳鎮宇從農五年多來,為了穩定獲利,可說是持續不斷地學習種植新作物。他也栽種人工成本低的洋桔梗,洋桔梗從播種到採收平均約需三個月,這段期間除了每週噴藥外,前六週幾乎不用做任何工作,之後兩次摘花苞,他們兩人也能在兩、三天內處理完畢。洋桔梗外銷日本花卉市場,也為農場帶來一筆穩定的收入。
從小番茄、洋桔梗、美濃瓜,再種到技術門檻更高、但單價亦高的洋香瓜,吳鎮宇表示,這是臺灣市場太小下的不得不然。單憑自己一人能力很有限,如同他身邊的羅伊秀所說:「有時候做事就是要兩人才會快、才好做!」兩人要並肩同行,趁著還有體力時,多加學習與提高技術,慢慢朝著週年僅生產單一作物的目標前進。
吳鎮宇、羅伊秀 從農時間:吳鎮宇自2013年迄今、羅伊秀自2012年迄今 特殊事蹟:吳鎮宇2014年入選農委會第二屆百大青農、2016年獲選雲林縣元長鄉模範農民;羅伊秀2013年入選農委會第一屆百大青農 |
聚秀養生農場
主要作物 小番茄、洋香瓜
聯絡電話 0986-702701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zh-tw.facebook.com/doandsh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菇媽媽
主要作物 黑木耳
聯絡電話 0955-837758
售價 自家日晒小朵黑木耳,300元/包 (200公克)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zh-tw.facebook.com/GoodMamaDryMushroom/
文・攝 余世芳
鄉間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