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糧食來自於誠心栽培 劉育承╳王偉
劉育承與王偉丞兩人,不約而同在八年前各自回到臺南學甲與後壁的老家,加入從農隊伍,後因同時入選農委會第一屆百大青農而結識,並與另外三名百大青農共組團隊成立農企業農偉股份有限公司」。青年務農除了必須克服的技術難題外,亦需突破「各自玩各自」的問題,以團體戰迎接農業新未來。
返鄉歸田,搖身成為大佃農
談到劉育承與王偉丞兩人各自決定返鄉從農的緣由,雖不盡相同,但都有「長輩」的因素。
王偉丞原本任職於臺南一家面板廠,與妻女定居在繁華熱鬧的市區。
然而,在送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後,因不忍見母親獨自守著老家與農地,便在喪禮一結束就回到公司辦理職務交接工作,自此回到臺南後壁從頭開始學習如何當農夫。而劉育承年紀輕輕,大學都還沒畢業就已接下補習班分部主任的工作,業績蒸蒸日上加上年收百萬,大好前途正待開展,卻因父親這番話打動:「與其幫別人打天下,不如回來做自己的事業。」毅然回到臺南學甲接手父親的代耕與雜糧種植工作。
萬事起頭難,青年返鄉歸田不易,從農之路的第一步就在於農地。藉著家裡祖傳及承租的農地,劉育承與王偉丞已具備返鄉後的起跑基礎。不過,若這兩人當初只守著既有的規模,就無法造就他們口中所說「沒有成為青農返鄉務農陣亡的那群人」以及「偶爾可以拿出來說嘴」的成就。
如何不陣亡、進而闖出一片天,這可以是在栽培管理上力求精緻,亦能是在生產規模上拓展版圖。劉育承與王偉丞在返鄉後,陸續遭逢農委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與休耕補助從兩期改為一期的活化休耕地政策,兩人很快地抓住這機會,拿著網路上的公開資訊與地方公所登錄的資料,一個往西港、一個往東山,將休耕地租用下來。到目前為止,劉育承的耕地面積已達三百甲,而王偉丞也拓展出七、八十甲的規模。
百大青農組成「五百」團隊
原本各自盤據山、海線單打獨鬥的兩人,因同時入選農委會第一屆百大青農而開始有了交集。
為了降低進口芻料價格波動對國內畜牧業者的影響,也為了提高國內飼料自給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從其輔導轄區裡找出有種植硬質玉米與青割玉米的百大青農,一舉將劉育承、王偉丞連同臺南善化的蘇建鈞、臺南鹽水的陳清波以及雲林東勢的黃祈堯這五人「湊成堆」,劉育承說農改場如此費心牽線一來是希望發揮「群聚效應」,再來也是期待他們五人能擔負起南部地區雜糧種植的「火車頭」角色。
這五人從互不熟識的陌生,經過三年的聚會討論與磨合,在今年初順利成立了「農偉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前,透過輔導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的引介,他們曾先後與專業飼料大廠及穀粉製造業者洽談合作,最後因為自行添設大型倉儲設備所需的鉅額資本不符團隊評估的投資報酬率,以及不願虧本與國外廉價穀物削價競爭的考量,合作案便不了了之。在打通供應端的嘗試之外,他們亦曾進駐畜產試驗所育成中心,與旗下恆春分所合作參與研發新品種青割玉米的試種計畫,但因採收率不如預期,他們原想藉此投入新品種栽種的期待隨之落空。
雖然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但幾次經驗下來卻讓他們從中確立未來發展方向,那就是「拉出差異化」。從今年開始,他們再接再勵跨入研發領域,與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合作,針對優質蛋白玉米(quality protein maize, QPM)進行田間試種計畫,在未來技轉成功後充當上游原料生產商,在品質與價格上與其他不論國內外的玉米種植者有所區隔,且更具有競爭優勢。
精進栽培專業 供應優質米糧
硬質玉米與青割玉米並非劉育承與王偉丞的單一作物,王偉丞座落在後壁的農地即以栽種水稻為主,至於劉育承的雜糧種植種類就更多了,玉米筍、豆類、小麥、紅藜等都是他田區常駐的作物。
王偉丞早年以慣行農法為主,多年後再挪出一部分水稻田轉型為有機種植,直到自認技術成熟且能顧及生計的條件下,才在去年正式以「丞心米」之名,自售無毒、有機的小包裝精品米。劉育承則表示,初學者應穩紮穩打、不要過於信守理念而貿然施行有機農法,他特別強調:「當你能掌握到植物的生長趨勢與可能遇到的病害,才能掌握如何減藥,乃至不用藥。」
劉育承目前不追求擴大生產規模,而是計劃在現有的基礎上「玩得專精」。因此近幾年他轉以無毒有機農法栽種食用玉米與黑豆,並於兩年前成立「幸福良食」社會企業,希望藉由這個平台,將自己與其他農友「幸福的優良食材」直售給消費者,也能透過與消費者相互交流與分享。
現代青農,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會
劉育承與王偉丞的八年從農路的確小有成就,不過王偉丞的妻子陳麗茹說道,曾有人好奇地問他們為何有辦法做到大規模栽種,她回應對方:「你只要出來跟我們做一天就好了,承受得住才能設想未來。」一語道盡風光表面下是無數日子的辛勞付出。
誠如王偉丞所言,「耐操」、能忍受日晒與高溫、能調整作息是從農的基本要求,不過劉育承進一步建議,最好先準備好三年的生活費再來從農。這個建議乍聽之下有些嚇人,卻是他看盡江帆來去無數的肺腑之言。
劉育承直言,從農新兵不要設想頭幾年能賺到錢,因為要先做好克服「土地、資金、技術」三大問題的準備。另外,租地的租金、購買農機與資材的花費等基本投資如何估算也是不可避免的課題,這進一步點出除了精進栽種技術之外,身為現代農民還得修煉成本估算、風險管理、採購、機器操作與維修、及至市場調查、行銷等技能。王偉丞另外補充,「交際能力」也不可或缺。除了向專家、前輩討教的能力,還有頭一關拜訪地主時,能夠將心中農地運用的藍圖與願景清楚表述,進而爭取認同。
王偉承誠心建議從農新兵須先磨好劍再兩腳踏入農業裡,目前農村普遍缺工,可以先以農雇工的身分接觸農業,既能確保經濟來源亦能從做中學習。而劉育承則敞開雙手歡迎有志青年到「幸福良食」打工換宿,讓自己「先磨練、先練習、先做好準備。」
青 | 農 | 簡 | 歷 |
劉育承 王偉丞 |
幸福良食
電話:06-783-5559
地址:臺南市學甲區學甲寮6號
網站:www.fcrm.com.tw/site/foodhealthy
丞心米
電話:0927-350-126
地址:臺南市後壁區平安里魚寮23-4號
文、攝影/余世芳
鄉間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