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釋迦產期調節三大竅門,生產冬期果避免採後裂果
1908 年韋斯特(P. J. Wester)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以冷子番荔枝與番荔枝雜交,育成雜交品種鳳梨釋迦(Annona squamosa × A. cherimola 或 A. cherimola × A. squamosa hybrids, Atemoya), 臺灣在1970 年由中華民國園藝作物考察團自以色列引進鳳梨釋迦品種吉扶納(Gefner)試種,但因7 ~ 11 月生產夏期果,果實採收後待軟熟期間,易自果柄處裂開,而果實糖度高,易因裂開處雜菌感染而發霉,導致果實無商品及食用價值,所以引進後並未推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自1993年起將番荔枝產期調節技術應用於鳳梨釋迦,改為生產冬期果,以避免採後裂果,才吸引農民種植。陸續引進非洲驕傲(African Pride)、希拉蕊白(Hillary White)、粉紅猛瑪(Pink's Mammoth)等品種,不斷改進生產技術,使鳳梨釋迦產業在20年間得以快速發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農情報告資源網農情調查資訊查詢顯示,2017年臺東縣鳳梨釋迦種植面積約2,598公頃,每年產量粗估約22,116公噸;其中60%以上外銷,成為臺灣主要外銷水果之一。
修剪枝條調節花期,
搭配夜間電照延後產期
臺灣鳳梨釋迦利用產期調節技術,生產冬期果,可穩定果實品質,提高農民收益。首先調節花期,之後促進著果及果實生長,才能達成調節產期目標。
經多次試驗研究顯示,影響番荔枝屬果樹開花的主要因子為光週期、溫度,而鳳梨釋迦開花又與新梢生長緊密相關,在適合的環境條件之下,新梢萌發後花芽即伴隨萌生。因此,目前花期調節的主要方式為修剪枝條、落葉,以刺激枝條上的芽體重新萌芽開花。
鳳梨釋迦於2~4月修剪枝條,植株可在修剪後3 1~6 2天開花;6~9月修剪者,修剪後30~32天即可開花。因此臺灣鳳梨釋迦若要生產冬期果,最佳修剪處理時間為7~9月中旬,則12月~翌年4月可生產冬期果,以避免採後裂果。
臺東縣鳳梨釋迦若在7~8月修剪枝條,8~10月開花及幼果期容易受颱風影響,使得新梢及幼果受損;而鳳梨釋迦於10月修剪亦受氣候因子限制,花芽不易大量萌生,枝條開花率低,故受災後當年即難以恢復生產,常造成農民極大損失。
秋、冬季受短日、低溫影響,鳳梨釋迦修剪枝條後開花率低,故受災後可在10月上旬前,應用夜間電照、修剪處理促成果樹在11~12月開花,開花率仍可達70%以上,花數多且花期長達5週。植株亦因夜間電照,新梢在冬季可持續生長,提供光合產物予果實發育所需,達到延後產期及促進果實肥大效果。
鳳梨釋迦產期調節模式
整理分析/江淑雯 製表/邱柏綱
鳳梨釋迦於冬期果採收後修剪枝條,以矮化植株、整理樹型;產期調節模式可於7~9月修剪,使枝條開花結果,於12月~翌年4月生產冬期果。
資料來源:江淑雯等人(2014)。鳳梨釋迦健康管理手冊。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57。
人工授粉技術優化著果率,利用授粉源調整果實成熟期
番荔枝屬果樹由於花朵具雌雄異熟特性,且果實為聚合果,自然授粉著果率偏低、畸形果率高。雖然臺灣鳳梨釋迦自然授粉著果率低,但人工授粉著果率可達100%。而人工授粉工具、時間、氣候條件、花粉品種、花粉活力等,都會影響授粉成功率、畸形果率、果實品質等。目前鳳梨釋迦授粉以圭筆、授粉器操作,以授粉器授粉速度較圭筆快,且較省花粉。
許多水果生產可利用果實直感(metaxenia)效應來提高產量及改善果實品質,果實直感係指花粉對果實成熟期、大小、形狀、顏色、風味、品質產生的影響。鳳梨釋迦亦有果實直感效應,花粉種類影響果實成熟期、大小,比較使用番荔枝軟枝品系花粉、鳳梨釋迦花粉,前者果實提早1週採收。經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測試,鳳梨釋迦除了可用本身花粉外,亦可以番荔枝軟枝品系、番荔枝臺東2號花粉為授粉源。
產期調節技術成熟提升國際競爭力,應開拓多元外銷市場分散風險
臺灣鳳梨釋迦產期調節技術使用修剪處理進行花期控制,並進行人工授粉提高授粉效率,以確保產量與品質。整體產業亦因產期調節技術成熟,而更具國際競爭力。卻也由於大量種植且生產技術成熟,市場價格因量多而逐年下滑。
鳳梨釋迦於2002年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價格已跌至每公斤50元以下,為穩定鳳梨釋迦產業發展,推動果品外銷,依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鮮釋迦(番荔枝、鳳梨釋迦)2003年出口量2公噸;2004年空運外銷新加坡出口量12公噸;接著2005年外銷香港、中國、加拿大等地出口量約47公噸,出口量逐年攀升,各國消費者反應良好。
2006年更擴大外銷到東南亞地區,例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2008年開始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出口量大幅增加,2008~2009年從448公噸攀升至2,721公噸,成長5倍;2015年更達12,392公噸,產值8億9千萬元,創歷史新高;2016~2017年則受尼伯特、莫蘭蒂、梅姬、艾利颱風影響,產區受損、產量減損,致使出口量分別減少為10,270、6,594公噸。
2003 ~ 2017 年臺灣鮮釋迦出口量及出口值
整理分析/江淑雯 製表/邱柏綱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財政部關務署。統計資料庫查詢系統。https://portal.sw.nat.gov.tw/APGA/GA01。
受外銷興盛影響,鳳梨釋迦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11~2017年種植面積約從1,370公頃增加至2,598公頃。除了少量新植外,多是番荔枝更新高接鳳梨釋迦,因此番荔枝總種植面積變化不大,近幾年約5,400公頃。部分產區也有番荔枝植株僅高接少量鳳梨釋迦枝條,形成夏季採收番荔枝夏期果,冬季採收鳳梨釋迦、番荔枝果實之生產模式。
臺灣已成為世界主要鳳梨釋迦生產國及出口國,近幾年雖然積極拓展其他市場,但臺灣鳳梨釋迦出口量仍以中國為最大宗,2017年占臺灣鳳梨釋迦出口量98.93%。目前鳳梨釋迦外銷市場過度集中,存在較大風險,若要長期發展則須積極開發鄰近國家市場,以分散風險,增加銷售面。
文/江淑雯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斑鳩分場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兼研究室主持人、盧柏松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斑鳩分場研究員兼分場長 攝影/江淑雯
豐年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