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實習必修化,專門課程導向學用合一
臺灣高級中等學校農業群包含園藝科、農場經營科、造園科、森林科、畜產保健科及野生動物保育科等科,據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園藝科教師郭澤興〈高職園藝科課程綱要施行問題之研究〉2015年調查統計,其中園藝科最多,設科學校18所,約為農業群學生總數三分之一。因此本文以園藝科為切入點,談高級中等學校農業群科技術及職業教育發展情形。
農業受文化、氣候及地域環境等因素影響,各國發展重點不一,技術及職業教育與農業關係也隨之而異,尤其各群科專業領域差異甚大,若比較各國中等教育階段園藝課程優劣並不一定適用。但與臺灣同樣園藝產業發達的日本、美國,兩國可成為他山之石。本文節錄整理〈高職園藝科課程綱要施行問題之研究〉,從課程架構、產業連結關係進行綜合比較。
美國生涯及技術教育彈性化,學生自由選修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技術及職業教育轉型為生涯及技術教育(CTE),於中等教育階段分成綜合高中、全時制生涯及技術教育中學、地區生涯及技術教育中學。臺灣技術及職業教育主要透過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美國則透過綜合高中職業選修課程。
據美國教育部2008年統計,美國中等教育階段提供農業類科生涯及技術教育課程者達62.4%,具有三大要素,即教室與實習場教學、領導力發展、指導式農業體驗(SAE)。透過農業職業群集(career cluster)綜合相關課程及主題,由農業生產、運銷、機械化、產品處理與加工、景觀園藝、森林、農業資源及相關服務等組成,提供學生廣泛的生涯選擇。
教室與實習場教學教導學生農業基本概念與原則,提供實作環境、應用所學機會。指導式農業體驗則在教學與實習基礎上,安排結構化學習活動。
學校在課程規劃中安排產學合作,讓學生可以同時兼顧學業與賺取一定工資。每學期提供2~4種選定場所輪替實習,課程中同時建立教育與訓練標準,學生亦須完成其他作業與課題。這種模式類似臺灣推動的產學攜手合作專班、就業導向課程專班、建教合作班。
美國生涯及技術教育與臺灣有類似問題,許多學生離校時尚未具備工作技能,難以應付現今數位化、高度競爭、全球化經濟社會。為此更強調指導式農業體驗、「教室—實習場—職場互動模式」。
相較於臺灣農業群科僅高級中等學校不到1%、平均就業率低於9%,日本高等學校職業教育科學生平均就業率51.9%,每年供應基層技術人力超過10萬人;其中13.3%農業類科學生就業率高達53.2%。
日本農業面臨挑戰與臺灣相似,不侷限校內實習擴展學生視野
日本面臨產業結構改變、少子化及高齡化等問題更甚於臺灣,在產學接軌上,2008年內閣會議通過《教育振興基本計畫》,為加強產學合作與建教合作,結合地方產業促進文化交流,聘請當地專業講師,教授職場工作經驗,透過學習活動協助學生體驗職場,農業、水產、商業等相關科目特別融入地方產業振興、商品開發、創業活動等課程。
近年來更進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透過產學連攜,引進德國雙軌制,推動學校課業與職場實習輪替,並特別規範「產業實習」項目,職場參觀實習成為農業類科學生必備體驗課程,各科每學期安排5天,包括面對面座談、職場體驗、跟學等內容。結合學校系統化學習規劃,有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在此良性互動之下,業界優先任用高等學校職業教育科畢業生意願提高,積極突破校內實習侷限、充分了解職場需求與氛圍。
臺灣專門課程多樣,應朝向跨領域課程整合
相對於美國、日本,臺灣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門課程科目最多樣,學分數亦最高;就業率卻相對低落,可見現行課程架構下,專門課程科目並未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從業意願,若以不增加課程時數為前提改善教學成效,建議可先由非升學科目嘗試進行跨領域課程整合,例如化學專門課程科目加入農藥、肥料、土壤化學反應,其次可借鏡日本經驗,整併園藝專門課程科目,減少科目、重新分配時數,單一課程科目時數增加,充分教學、實習,有利於課程活動安排。
學校定位不明容易使課程無明確方向,相較日本、美國政府制訂標準課程,臺灣高級中等學校園藝科多數專門課程由學校決定,園藝科教師往往只能依循過去課程制訂教學方式,若想促進新課程發展,須提供資源或協助,而專門課程實施又因並非升學考試科目而不受重視。
美國、日本及歐洲各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產業實習或體驗學習均有一定比例,臺灣則是開放各校申請計畫、相關單位補助經費,故參與率偏低。建議於課程綱要或學校總體課程計畫書,明訂職場實習、產業參訪等相關課程時數。此外相關農場、農企業不若一般行業那麼普遍,須由教育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共同協助,建立園藝科產學合作資料庫,以利於學校實際執行。
重新銜接產學連結,為農業教育關鍵環節
研究過程發現,產業、技術及職業教育的關係中,產業角色不外乎兩種,其一是主動引導者,例如德國、荷蘭,業界意見對於課程制訂及實施深具影響力,其二則是被動合作關係,例如美國、日本;顯而易見,業界參與度與產學接軌相關性高。
相比之下,如今臺灣高級中等學校農業群科與產業之間關係薄弱,長此以往,產學差距將日益擴大至難以銜接的程度。加上社會對務農普遍形成「辛苦、日晒、要有土地、收入不高」等刻板印象,使農業群科學生往往是升學制度篩選下的偶然機遇,僅少數學生是抱著興趣就讀,無怪乎畢業後多數並未投入農業。借鏡他國經驗,思考如何重新銜接產學關係,是農業教育的當務之急。
文/郭澤興 岡山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園藝科教師 整理/何嘉浩 攝影/陳姵妤
豐年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