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愛蟹人的夏夜星光盛事
夏日的墾丁,總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白天,人們享受著陽光、沙灘與大海,歡聲笑語延伸在海岸線;夜晚,人們離水登岸,街燈與耀眼霓虹,點亮了墾丁的夜。此時,與人群錯身而過的李政璋正準備下水,他腳踩溯溪鞋、背著背包,要前去尋找他眼中的星光。
一頭栽進多樣性的真實世界
位處熱帶的墾丁國家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除了觀光旅遊外,更是許多生物學者的研究天堂。李政璋是國內少數的陸蟹研究者之一,研究陸蟹十多年來,他追隨牠們的蹤跡,在恆春半島的保力溪、香蕉灣、後灣、港口溪和出風鼻等地採集標本、觀察陸蟹活動。每到多數陸蟹進行繁殖的夏季,他更是晝伏夜出,戴著頭燈穿梭在各棲息地,一點一滴記錄下陸蟹的生活。到了冬季,像李政璋這樣的愛蟹人腳步也停不下來,他們會飛往更炎熱的東南亞追陸蟹,與國外的學者交流。
李政璋剛開始接觸蟹類時,就喜歡拿著相機到處拍螃蟹。雖然他笑說當時只是漫無目的地拍照,但由於對螃蟹有著濃厚興趣,讓他在五專畢業後,選擇繼續就讀位於屏東海生館內的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正式踏入陸蟹研究領域。來到恆春半島後,李政璋一頭栽進陸蟹的世界,親身體會到「多樣性」這簡單的三個字帶來的驚喜。
蘊藏在陸蟹半島的寶藏
恆春半島的陸蟹歧異度居全球之冠,有「陸蟹半島」的美名。陸蟹指的並不是某一個特定的螃蟹種類,而是包含了陸化程度不同的各種蟹類。熱愛螃蟹的李政璋在研究陸蟹的型態和幼苗分類時,發現恆春半島的陸蟹種類可能比想像中更豐富,開啟了日後挖掘陸蟹多樣性的大門。
「那時候來到這裡信手拈來一堆東西,回去顯微鏡底下看才發現,哇塞!全部新的!新的!新的!」站在水邊,談起當地友人帶他到港口溪出海口找陸蟹的驚喜,李政璋依舊興奮不已,彷彿水邊的灌叢裡、石頭下、洞穴中都有寶藏。採集標本時,並不是像獵人一樣單純的捕捉,而是在不同環境、區域進行有系統的採集與記錄,以利比對研究。
某一次,李政璋在香蕉灣的高位珊瑚礁幫國外的研究團隊採集標本,採集了幾隻外表看起來一模一樣的陸蟹。他原以為在相對貧瘠的珊瑚礁只有單一種類的陸蟹,沒想到經過鑑定,才發現看似相同的兩隻陸蟹,竟是不同的品種,令李政璋相當訝異。他說,類似的例子發生過許多次,越研究越會發現,能夠研究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這就是恆春半島蘊藏的珍貴寶藏。
等待夏季的第一場雨
服完兵役後,李政璋曾北上工作,他發現臺北由於緯度較高、河川沿岸開發程度也高,大大影響了陸蟹的繁衍,使得大臺北地區陸蟹的多樣性較低。這對已經習慣追著陸蟹跑的李政璋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所幸,當兵前對於陸蟹研究的投入和專業表現,讓他有機會回到海生館任職,能夠在下班後的夜晚繼續自己的陸蟹研究。
大多數的陸蟹都是夜行性動物,農曆初一、十五前後幾天會成群出現,較容易觀察。李政璋觀察,大潮後的幾天,是恆春陸蟹活動的高峰期。他時常在月圓或沒有月光的晚上,前往陸蟹出沒的熱點進行研究,忙到半夜才休息。尤其是夏季的第一場雨過後,開始進入陸蟹的生殖季節,更能見到抱著滿滿蟹卵的蟹媽媽,在太陽下山後前往水邊「釋幼」──將卵放入水中孵化成長,繁衍出一代又一代的陸蟹寶寶。
近年來,人們開始留意到陸蟹被「路殺」的問題。環繞海岸線的屏鵝公路,拉近人們與美麗風景的距離,卻也切斷了蟹媽媽前往大海的坦途,讓牠們無法安穩地生育後代,陸蟹的數量也開始逐年下降。保護陸蟹過馬路的活動,雖然能夠提高蟹媽媽成功釋幼的機率,但是李政璋坦言,路殺只能說是陸蟹生殖活動的最後威脅。人們在使用土地時,未能進行更全面的評估、規劃,所肇生的河川地不當開發、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更是影響陸蟹生存的根本原因。
只有陸蟹和星光陪伴的夜晚
「開始研究陸蟹後才驚覺,這群離人類最近的朋友,我們卻對牠們相當陌生。」李政璋希望盡力將陸蟹研究的成果讓更多人看到,吸引人們一起來認識、重視陸蟹。2013 年,李政璋在海生館任職時規劃了「蟹逅・經典特展」,並與研究團隊一同出版《半島陸蟹》一書,介紹恆春半島上的49 種陸蟹。不管是初次接觸陸蟹的新手,或是和李政璋一樣對蟹類有興趣的同好,都能藉此更加了解陸蟹。
2015 年,李政璋考上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博士班,為了專心研究,他辭去海生館的工作,但追尋陸蟹的腳步不曾停過,同時他也看到,自己在無數個夜晚探索過的陸蟹樂園,正不斷被外力改變著。例如2017 年,他一口氣在保力溪口發現至少四種陸蟹新成員,隔年他的研究還沒來得及正式發表,就有一大部分重要陸蟹棲息地被水泥工程破壞殆盡。所以在某些狀況下,李政璋寧願放棄將研究成果以英文投稿到國際期刊的機會,選擇以中文來書寫,希望能優先把最新的陸蟹訊息讓臺灣人知道。
夏天來了,《半島陸蟹》也計劃再版,李政璋已準備將這幾年的研究心血添入書中。夜晚,他的眼中仍充滿光芒,專注地在水邊的灌叢中、石頭下,找尋著陸蟹璀璨的模樣。直至半夜,他身著頭燈、溯溪鞋,還有裝滿收穫的背包,要繼續前往下一個地方,陪伴他的,只有滿天的南國星光。
有陸蟹半島之稱的恆春半島,擁有全臺最多的陸蟹種類,李政璋笑著說:「我2013 年那本書說恆春半島的陸蟹種類占全臺的八成,但實際上,目前已經超過九成。」一個不起眼的數字更動,卻代表了二、三十年來學者們研究陸蟹的豐碩成果。以下便是幾種恆春最新或最具代表性的陸蟹品種。
珊瑚擬相手蟹
Parasesarma corallicum
2016 年發表的新種。棲息於潮上帶的高位珊瑚礁洞穴內。恆春半島境內以萬里桐與香蕉灣較容易發現。珊瑚擬相手蟹是「擬相手蟹屬」中少數棲息於高位珊瑚礁的種類,形態獨特,雄性指節上緣顆粒為三角形,是牠的正字標記。
椰子蟹
Birgus latro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陸蟹,同時也是陸地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螯足非常強壯有力,力量大到能把椰子殼撕開來食用裡面的椰果。早期在臺灣,椰子蟹有一定的數量,但因為體型碩大,經常被捕捉食用。再加上牠們賴以為生的海岸林被開發破壞,導致族群數量急遽下降,因此,椰子蟹也成為臺灣第一個保育類陸蟹。
闊額大額蟹
Metopograpsus latifrons
2017 年發表的新紀錄種。棲息在河口臨水灌叢的樹枝或葉上,偶爾在岩石表面活動,漲潮時會下攀到水際線,目前只在保力溪與港口溪口發現過。闊額大額蟹扁平的軀體和短而尖銳的指節能幫助牠在垂直表面攀爬,也是觀察者容易辨識的特徵。
文 顏之群
攝 林韋言
鄉間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