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的有機-東豐拾穗農場有限公司
東豐拾穗農場負責人曾國旗從逃離農業,到回鄉承擔家業及責任,一路走來為了落實有機農業更是投入非常多的心力,因此每當看見其他有心投入有機的小農,就忍不住想助其一臂之力,更希望能藉由相互協助合作,確實壯大臺灣有機版圖,開創臺灣農業的嶄新面貌。
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為什麼還要撥出許多時間去協助其他人呢?東豐拾穗農場負責人曾國旗每天的生活忙得不可開交,但仍出面協助了花蓮、臺東等各處的有機小農,不過他說這並非協助,而是合作,是一種大家一起成長的方式。
對環境永續的期待
曾國旗是農家第二代,父親曾文珍為臺灣有機水稻的先行者之一,於花蓮玉里已有20 多年的栽種經驗。但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曾國旗卻是一點也不喜歡務農,「當初我幾乎是逃離去臺北唸書的。」他這樣回憶著,在臺大建築與城鄉所畢業後,從事了建築設計方面的工作,只是命運最後仍是讓他選擇了農業,因為在接近30 歲時,父親意外受傷,身為長子的他必須返鄉接下家業。
與農業的距離已經有些遙遠了,但扛下責任的曾國旗,決心要努力學習,前往全臺各大學、農業試驗單位學習農業知識。很快領悟出訣竅的他,後來還逐漸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施作方式:力行水旱輪作來降低病蟲害,在肥料用量上可因此減少1/3 以上的使用量;大規模種植多元雜糧,以增加糧食自主率,同時還能減少水資源支出;以自家稻米的粗糠、米糠加上牛糞,製作成有機肥,讓廢棄物循環再利用。
這些做法都是一種對環境永續的期待。這個曾經遠離農業的青年,再度回歸之後,便把全副心思放在農業上,甚至對未來土地的期望也是如此,綿延且深切,這種心態也可以在他出面協助其他有機小農這點看出端倪。
身兼多職的陀螺
其實曾國旗在回鄉後身兼多職,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他除了是東豐拾穗農場負責人之外,同時也是花東有機肥生產合作社經理、玉里鎮稻米產銷班第1 班書記、東豐農村再生促進會理事長,還身兼義勇消防總隊觀音分隊的助理幹事,每天忙得跟陀螺一樣。
即使如此忙碌,他還是出面協助了許多有意願轉型有機的小農。這些小農分別散落於花蓮的長濱、豐濱、鳳林、崙山,以及臺東關山的電光部落等各個地區,位置分散且四面八方,但只要能從他們眼中看到對有機熱切的光芒,即使是跋山涉水,曾國旗與他的團隊也願意大老遠地送秧苗、送肥料,並將機器運上山去,協助小農打田整地。
小農不放棄 他就不放棄
卓溪鄉的崙山部落是曾國旗伸手幫忙的第一步。崙山特用作物產銷班班長景友惠在山上種了數十年的油茶,父親留有一塊3 分地的慣行水稻田,景友惠形容自己在戒酒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突然很想做有機,」就這樣一頭栽入這個全新的領域當中。
可是他之前只種油茶,對有機水稻完全沒概念,該怎麼辦呢?此時農會介紹了曾國旗,對景友惠起了很大的幫助。為了這個初次接觸有機的人,曾國旗團隊不僅從頭開始教起,還運了機器上山,幫他打田、播種、收割,產出的白米也全數保價收購。「這一點真的很好,」景友惠形容,「讓我可以很安心地耕種,沒有銷售壓力。」
雖然投入有機的時間不長,但景友惠做得十分起勁,就連半夜都會到水田中巡一下,還會勸說身邊朋友一起投入,目前已有3 個友人一起耕種,範圍也從最早的3分地擴大到2 公頃,對有機相當有心。
「其實景班長的地在山上,機具運上去是有些難度,」一路陪伴曾國旗打拼的太太王瑄蕾這樣說,「但只要他不放棄有機,我們就不會放棄!」
蔓延的關心
除了花蓮的小農,曾國旗對有機的關心還蔓延到臺東去了。
臺東關山早年轉作有機曾經失敗過,而後一直呈現停滯狀態。阿美族的電光部落中,有幾個年輕族人想要以有機來重拾農業的信心,但他們雖有熱情,卻缺乏經驗。經過慈心基金會的引薦,曾國旗進到部落輔導,內容從肥培管理、種植技術,再到碾米、烘乾、冷藏設備的共享,最後保價收購部落的有機米,讓這些有心人無後顧之憂。
「專業老師來了之後,讓我們安心許多。」部落有機米種植的發起人潘寶瑩說,曾國旗除了有深厚的有機栽種經驗外,還會設身處地為農友排除困難,因為他很清楚耕種是農民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會先將後端的經濟問題穩定了,再逐步協助前端栽種技巧。
曾國旗還特別為族人設計了一套耕作方式,「他會請農友按表操課,按照進度來耕種,過程中若有任何問題,也會隨時解決。」潘寶瑩認為這種方式讓沒經驗的人也能快速上手,「現在只要一發現田間問題,我們就會用手機拍照,用Line 來發問,就連60 多歲的老農也都這樣呢!」
在得到實際協助後,電光部落的有機耕種從最初的兩個人,很快增加到十多人,因為他們可以銷售自己的品牌「電光米」,即使沒有銷售管道,東豐也會全數保價收購,讓他們能安心耕種而無須擔憂。
有機 無區域之分
為什麼協助對象會跨區跨到臺東呢?「我覺得這並不是跨區,因為有機是沒有區域之別的。」曾國旗表示,只要小農是真心要走有機,東豐便願意協助,這一點是沒有區別的。
在這個例子中,電光部落加入了東豐的「集團驗證」,因此省下一筆不小的有機驗證費用及繁雜手續;此外,收穫後的稻米運到玉里,由東豐的機器來做後續處理,若想以自己的品牌出售,包裝後就運回部落,而若是缺乏銷售管道的,就由東豐保價收購。而且東豐的收購價格頗為高昂,一般公穀收購價每斤為15.8 元,東豐的收價則達到每斤23 元,幾乎是全國最高價。
「加入集體驗證,小農就不用再花費;機器共同使用,部落便不必花大錢再添購設備,而且獲得的白米品質也會比較有保障。」曾國旗很願意協助小農走他們自己的路,因為「只要一個區域做得好,效益便會擴散,這樣對有機的發展是有正面幫助的。」
堅持做到真正有機
曾國旗之所以在百忙之中仍願意出手協助他人,主要是因為自己走過這條路,深知其中艱辛,「有機農民很辛苦,如果他們感覺到被信任、被尊重,就會加快投入腳步。」也因為自己在有機這條漫漫長路
上,曾經不只一次遇到不被信任的狀況,
讓他深感氣餒。
「這真的是有機嗎?我不相信!」在臺北設攤時,曾有大學教授當面質疑,曾國旗聽了真是又氣又難辯白,因為他也耳聞市面上有一些假有機,「每次看到這種只做表面的,都讓我感覺很不安,這種做法的確會拖累到真有機。」
能怎麼辦呢?難以辯白就要自己做到百分百,落實「從頭到尾的有機」。為此曾國旗除了自掏腰包買下一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的「連續式稻種溫湯消毒機」,育出有機秧苗之外,耕種時每一個步驟都澈底落實,並也如此要求產銷班班員及加入的伙伴。
特別的是,產銷班還設有「巡田特派員」隨時巡邏,若有多次不良紀錄就請該班員退班,「可能我們是唯一會開除班員的產銷班吧!」太太王瑄蕾在旁補充說道。
護持 讓有機壯大
正因為自己如此辛苦落實有機,當看到其他農友有意願轉做有機卻能力有限時,便會忍不住地想拉他們一把,「他都這麼有心了,你還不去幫他一下嗎?」
曾國旗認為,自己做的事並非「協助」農民,而是類似佛家所說的「護持」性質,陪著這些有機小農一起成長。自己只是多一點經驗,先走了一步而已,若將經驗分享給他人,這些小農壯大之後也會支援他人,如此有機才有機會逐步地擴大。
而這種護持並不僅是短期的,「與有機小農的合作,即使到未來也會是延續性的。」曾國旗表示,即便這些小農將來有了自己的品牌、創造出自己的通路之後,雙方仍有許多合作空間。
比起其他產業,曾國旗認為農業是常被忽略犧牲的一塊,必須形成強大團隊才足以對抗劣勢,正因為如此,他希望在彼此相互協助之後,能在未來形成團隊。唯有當臺灣各處出現許多強大的農業團隊之後,有機版圖才能真正壯大起來,臺灣農業也才能真正地開創出嶄新面貌。
東豐拾穗農場
網址: http://www.dongfon.com/taxonomy/term/4
文•圖/曾竫萌、黃安葳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豐年6619.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