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小農 打造有機產業鏈
生產是一種作為,生態是一種模式,生活是一種 態度。位處臺南都會核心的「綠色大地農場」, 力推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合一」的有機產業 鏈。希望「綠色大地」不僅成為都市裡的綠洲, 更成為年輕人打拚未來、開啟幸福的所在。
頭戴連頸遮陽帽、腳穿 黑色雨鞋,靈活開著曳引機的楊定國,一派農 人模樣,早已卸下早年活 躍政壇的身影。闖蕩有機 產業 10 多年,他以「綠色 大地農場」為基地,集結 眾多有機農民,建構從生 產到銷售的產業鏈。行銷 通路 遍及超 市、 量販 店、 校園團膳及有機專賣店。 事業第二春日正當中,也 吸引年輕一代紛紛投入, 打造有機產業「看得見的 未來」。
由政轉農,挑戰有機領域
楊定國曾任高雄市議 員,39 歲那年,由政轉農, 淡出眾聲喧嘩的舞臺,轉 身踏入農業領域。他坦言, 原本圖的是恬靜的田園生 活,沒想到卻進入另一個 嚴苛的新戰場。一路走來, 數不清的失敗與血吞,與 他最初的想像有極大落差。
回溯這條有機路,起點 從「電商」出發,他以契作 方式,與全臺有機農民合 作,供應有機專賣店家網路宅配,後來擴及實體店 面,最 後順勢轉 型,除了 原本的 分 裝、流 通、有機 驗證外,並取得有機加工 驗 證, 通 過 ISO 22000、 ISO 9001 及 HACCP 國際驗證, 成為有機 加 工、分 裝、流通的專業農事場。
這條通往健康的道路 舉步維艱,中途屢屢出現 岔路,讓楊定國吃足苦頭。市場時冷時熱,也讓他繳 了不少學費,只能不斷修 正方向,慢慢摸索出自己 的有機心法。
有機作物,成大驗證才上市
103 年,他決定回到源 頭,自行租地耕種。這個關 鍵性的決定,牽動有機事業 的走向,合作多年的農民擔 心他爭搶市 場,但他承諾 「不會取消訂單,只會把市 場做大。」隔年,他向台糖 公司租 地,「綠色大地農 場」在臺南市安南區紮根, 從此邁向新紀元。
投身公共事務多 年,卻與農業接觸不多,為了 經營有機事業,楊定國到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選讀農 園生產 系,填實 基 底,直 至一腳踩進泥土裡,又是 另一番 天 地。從 育 苗、植 栽到收 成,一手 包 辦,各 道程序嚴格把關,產品出 門前,均經驗證公司驗證 合格才上市。
大費周章選擇自主生 產,背後有著縝密的思考。「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專攻特定族群的專賣 店優勢不再」。楊定國緩 緩道出自己的觀察,有機 農業將走向企業化、機械 化與商業化,從產地到餐 桌的一條龍生產模式已是 時勢所趨,不得不為。
政策助攻,產業露曙光
他說,政府推動學校營 養午餐採購有機食材,以新 北市政府為例,100 年起,首推每周 1 次供應有機蔬菜,建置全程全場的有機供 應鏈。不僅各縣市跟進,連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 委會)也於 106 年起推動 營養午餐採 用「三章一 Q 食材」,超市、家樂福、全 聯等量販店,也開始大量鋪 貨。政策的調整與市場的轉 變,帶動全臺農業轉型,有 機農業走向 M 型化, 能在 嚴苛的市場存活下來的,不 是小農就是企業化經營的 有機農場。
他分析,人事等相關 成本低的個體戶,只要確 保自有的特定市場與銷售 管道就能存活,另一類型 則是企業化經營的農場, 則需維持供貨品質、單價 與穩定度,兼顧蔬菜的多 樣性,才能滿足政府組織 的團 膳,或是量 販 店、百 貨超市等通路的大單。
在這樣的前提 下,有 機產業勢必朝向策略聯盟 的形態發展,農民必須相互支持、合作,才能把餅做大,建構一處核心基地 運籌帷幄,已是時勢所趨, 開闢「 綠色大地農場 」, 旨在扮演「心臟」的角色, 將血液與養分輸送到各個農場,維持整個有機體系的運作。
116 棟溫網室,規模宏大
為維持全年穩定供貨,占地 9 公頃的農場,均取得有 機驗證,扣除行政中心、集貨場等作業空間,透過農委會 農糧署南區分署輔導搭建 116 棟溫(網)室,購置蔬菜播 種機、組合式冷藏庫等設備,此外,也與全臺數十個有機 農民合作供貨,形成微型的產業鏈。
楊定國指出,近幾年來,氣候多變,尤其夏季期間, 經常暴雨後豔陽高照,「三溫暖式」的氣候,短期葉菜類 根本受不了,夏季葉菜產量僅為冬季的三分之一 ~ 五分之 一,供應狀況極不穩定,必須四處調度貨源,夏季每月動 輒虧損二、三十萬元,但為了市場的長遠性與穩定性,非 做不可。
「綠色大地」以差異性服務、讓顧客安心的模式贏得 市場,顧客遍及不同通路,除了供應雙北學校營養午餐有 機食材,柑仔店、台糖、藻安、嘉盟、全聯、好市多等通 路,也買得到「綠色大地」的蔬菜,另外,包括主婦聯盟 生活消費合作社及南部多家有機專賣店也是主要客戶,每 年有機蔬菜市場供應量達四、五百公噸。
青年投入,看好未來遠景
為拓展多元通路,除了臺南的生產基地外,高雄還設 有辦公室,由 7 年級的女兒楊湘頻領軍,負責公文作業、 業務推動及市場行銷等。
楊定國說,年輕人是有機農業的活路,農場闢建之 初,即跳脫傳統模式,設置蓄水池、堆肥室等周邊設施, 希望貼近年輕世代的思維、營造吸睛的工作環境,吸引年 輕人投入。
不過,抱持浪漫憧憬從農的青年,很快就被現實打 敗。人員來來去去,高流動率讓楊定國決定「把醜話說前 頭」,認清農業本質,搭配獎勵制薪資與擘畫股東制的遠 景,人力終於逐漸穩定。
法令齊備,邁進三生農業
如今,「綠色大地」農場的工作團隊,從 18~77 歲 都有,40 歲以下的青壯年超過半數。年輕小伙子開著高 空作業車,穿梭農場進行設施修護,3 位「領航計畫」的 女生,快手快腳在低溫作業室包裝,各司其職,讓農場顯 得朝氣勃勃。
楊定國指出,近年政府大力支持有機產業,透過各種 補助或獎助措施,鼓勵傳統農業轉型,此外,資訊透明化 有利於消費者進一步認識並認同有機食材,種種主客觀因 素,影響農友生產,如今有機農業促進法制定完成,有了 法源依據,農業保險法也立法完成,降低靠天吃飯的風險。 外在環境日益友善,又有年輕人力扎根,有機農業成 為明星產業的願景不再只是口號,力推生活、生態、生產多年的「綠色大地」,繼續朝「三生有幸」的目標前進。
出處:農糧署南區分署/我在南方 看見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