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榮原,坐冷氣車噴農藥
很多人都說農業看天吃飯,但其實種田相當需要專業,嘉義農民胡榮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年過五旬的胡榮原在農村算是「青農」,但個人在嘉義經營農地的面積卻高達25.8公頃。他退伍時曾在臺北工作一、兩年,但從小跟家人種田習慣了,且身為家中獨子,肩負照顧長輩的責任,於是20 多歲就回鄉務農,一做就是20 多年,主要種植稻米,也兼種一些糯米。
來到胡榮原的農舍,各式各樣比人還高的機械一字排開,場面甚是壯觀,其中有臺新穎的噴藥機,吸引了全臺四面八方的農友來觀摩,因為這是全臺第一個有冷氣的四驅噴藥機。
剛開始種田時,胡榮原和大部分農民一樣,請雲林的代噴業者噴農藥,但代噴業者很缺工人,而稻子一旦感染了病菌,若不及時處理,很可能一週內就全軍覆沒,甚至病情蔓延到其他區塊。胡榮原不願受制他人,心中因此興起要自己買機器噴藥的念頭。
胡榮原平常雖然忙於農務,仍不忘吸收新知,所有農機都是自己主動學習修理。5年前,他在日本汽車雜誌上看到日本最新的田間管理機,噴藥、施肥一次搞定,讓他心動不已。因此去年,胡榮原自己花了180 萬請經銷商協助從日本引進,完全沒拿政府一毛錢。
「我是全臺灣第一個引進的農民,每次出動都很多人來圍觀,還有人特地從外縣市跑來,甚至經銷商還請我去屏東示範,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會開。」胡榮原說,其實臺灣早就有噴藥機械,但稻子種植前期,水還沒放乾,傳統噴藥機會卡住,最後還是得人工噴藥。
他進一步解說,這臺日本機器是四輪驅動,在濕濕的水田上作業不會「著底」(陷在土裡),而且有冷氣,配備內循環,可以清淨空氣,外面的農藥進不來,比用人工噴藥健康多了,而且效率更高。
不僅自己買噴藥機,胡榮原倉庫裡還停著收割機、插秧機,甚至自費興建碾米設備和倉庫,避免颱風天時調度不到機器收割水稻,或是需要到處求人釋出倉庫以存放稻穀。
為了精進專業,胡榮原三不五時就翻閱小孩訂的《科學人》雜誌,學習如何管控土壤和水質,並學習如何適當地使用有機肥增進地力。他說,有機肥雖然成本高,但土壤果真變好了,稻子也長得頭好壯壯,較耐得住颱風。
他回憶,某次颱風附近田區的水稻都倒了,因為過度施肥、管理不當,但卻可以領天災補助;他自己的稻子長得比較強壯,沒倒這麼多,反而不能領補助,還被一些農夫嘲諷:這麼認真顧幹嘛?
「外界刻板印象以為無所事事的人才來種田,但其實種田需要專業,」胡榮原認為,務農要讓人看得起,就要建立專業,勇於投資自己的事業,才能擺脫看天吃飯的窘境,不被人看扁。
採訪/林慧貞 攝影/陳士安
豐年6617.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