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好一粒米的堅持
武俠小說中的高人,總是低調棲身武林行俠仗義。在臺灣鄉間,也有這般的農業高手,他們畢生投入農業、堅持做對的事。例如大半輩子與稻田為伍,拿下「神農獎」殊榮的翁良材,正是其中之一。
種稻種了40 年,他不但是育苗界的佼佼者,從栽培技術、田間管理、碾製到加工更是投注一生心力,就是要種出在地的臺灣好米。堅持自己種的米自己賣,「我把一粒米從頭做到尾,不用去看糧商臉色。」翁良材說,從小看著被糧商剝削的農民眼淚往肚裡吞,「他們當時只求米能賣得出去,我發誓只要有能力,要改變這種不公義。」因此在多年前即發起組織,促成由農民自組公司當股東,自產自銷,扭轉過去「穀賤傷農」的宿命。
「農業也需要管理。」除了不斷精進育苗與栽種技術外,他更導入企業化經營模式管理。例如採用最新全自動化水稻育苗機械,提高效率降低勞力成本、建構完善銷售網及運輸管道、創立「千金米」品牌,講求生產過程嚴格把關以及分區分種分級等,透過作業制度的建立來管控品質。
一生只做好一粒米,是翁良材的堅持,他也思考如何傳承自己的理念和經驗。對於有心投入農業的年輕人,他叮嚀:「絕對要有充足的準備。」需要具備農業專業知識、要吃得了苦、重要的是「要有一定成功的企圖心!」他說,從事農業不能是玩票性質、不能讓自己有退路,因此要有完整規劃才不會半途而廢。他勉勵青農「不要好高騖遠,每件事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而這也是他一直以來對自我的要求。
對於未來的農業發展,翁良材則建議精緻休閒農業會是一個方向。他也正著手進行引導大眾尤其是孩童能來到產地,對於農業文化、生態能有深入認識,並透過「做中學,學中做」讓食農教育概念能向下扎根。
農業,本是ㄧ條漫長前進的路,農業要有未來,必須有青年加入。而翁良材這一代的農業高手,盡力讓自己的經驗能夠傳承,就是他們守護農業的方式。
採訪/戴靜宜 攝影/尤國峰
豐年6619.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