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裕翔|帶領臺灣地瓜站上國際舞臺
臺灣俗諺「番薯毋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除了說明地瓜的普遍性和驚人的生命力之外,也是臺灣人再熟悉不過的基本食糧。然而邱木城和邱裕翔父子卻在地瓜產銷上取得驚人成就,相隔 27 年先後獲得神農獎,傳為地方佳話,也把最能代表在地食材的地瓜推上國際舞臺。
2022 年瓜瓜園第二代 38 歲的邱裕翔抱回邱家的第二座神農獎。這也是邱裕翔回鄉接手新化食用甘藷產銷班,協助父親經營瓜瓜園的第15 年。而這時瓜瓜園不僅把「夯」地瓜賣進全臺3700 間全家門市,還把多樣化的加工品賣到美國、日本共10 多個國家;這兩年新冠疫情嚴峻,全球馬鈴薯供應斷鏈,瓜瓜園的地瓜及時補上缺口,才渡過疫情期間的產銷空窗期。
「然而,瓜瓜園之所以能夠因應的市場變化,則是有賴長期以來產、製、儲、銷一元化的建構。」邱裕翔表示,瓜瓜園從最早期的契作、加工,到推動產銷履歷,用智慧聯網管理農場,都是同業的領先指標。也成功將地瓜從一、二級產業,轉型到三級產業,將科技引進農業,成立觀光工廠、開發文創商品,並打造全臺最大的全自動化地瓜食品加工廠,瞄準國際市場,在發展過程中,見證了國內地瓜產銷的演變。
田間管理導入新科技 產銷數位化
邱裕翔表示,新化原本就是地瓜重要產地,當地也有許多產製地瓜粉的加工廠,7、80 年代工廠外移到東南亞、大陸,地瓜加工需求也跟著減少,最初父親在臺北中央果菜市場販售地瓜以及少部分的加工品,但嗅到加工品需求日增的商機,瓜瓜園團隊決定回到臺南,與當地農會合作,成立農業產銷班,成立加工廠,削切好的冷凍薯條以穩定的價格和供應,從鹹酥雞攤賣到品牌通路,開啟了契作、 加工、產銷一條龍的運作模式。
對地瓜再熟悉不過的邱裕翔大學念的是食品加工,退伍後加入公司,先後到品保部門、生產線、農場歷練。「為了做生產履歷,必須到田間採樣,但面對無任何標示的100 多個田區,整個大傻眼。」他從一開始的手工登錄做起,一邊摸索傳統的運作模式,為田間管理制訂標準化流程,也思索新方法、新工具的運用,著手製作田區標示牌、用當年功能仍然陽春的導航定位,節省找尋田區的時間,也方便任何接手的員工都能快速辨識地點,這也成了瓜瓜園運用數位管理開端。
隨著科技的進步,邱裕翔再導入資訊管理系統協助田間管理,透過 Google 地圖結合 GPS 全球定位系統,並整合歷年採收量、良率、氣候資訊與病蟲害狀況等紀錄,整合品保人員測試數據,進行分級、儲存等作業,並用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建置自動化倉儲系統等,讓管理更省力,更精準。邱裕翔認為前端的田間資訊數位化和後端的工廠生產系統必須同步,才能一路從種植採收、加工製造、儲存到銷售,都保持同樣的品質,數位化管理、導入新科技,也奠定了瓜瓜園後來快速擴大產銷量能的基礎。
引進機械化 年輕代耕隊向前衝
邱裕翔透過產銷履歷的施行,整合產銷班數百農友標準化甘藷生產作業流程,從提供安全無病毒的種苗、指導安全用藥、施肥及栽種技術,種出來的地瓜質量都大大提高,同時也透過保證價格,讓契作農戶有穩定的收入。
面對務農人口逐漸老化,邱裕翔開始利用空拍機結合影像辨識系統,分辨地瓜田生長情形,用iPad 巡田,用無人機巡查噴藥,也為契作農戶提供最珍貴的勞動力。邱裕翔從國外引進大型自動化機械,成立臺灣最大甘藷機耕團隊,從扦插到採收不僅可以由機械代勞,也可以委託「代工」,如此一來也不用擔心農業缺工的問題。
「我們做的不只是把農民視為生產者,同時也是管理者。」邱裕翔表示,過去農民單一收入來源只有農產品的採收,風險極大,但代工耕的農隊,都是會操作空拍機、無人機、大型農機的年輕農民,透過任務編組和分時派工,不僅成為農戶最佳後勤部隊,更是年輕農民在農產品之外的收入來之一,收入穩定,收入來源增加,也激勵了許多農二代回家接班。
瓜瓜園從早期的地瓜加工起家,如今已研發出地瓜片、地瓜酥、冰烤蕃薯等多達 40 種商品。但真正讓瓜瓜園精進產銷一元化的契機,就是 2010 年把「夯蕃薯」賣進全家超商,每年 2000 萬條打底的供應量也為營運帶來新的挑戰。
「超商通路龐大,要維持每天通路的穩定供應非常不容易,加上通路要求的產品規格固定,只有兩成的地瓜能出貨,供貨愈多,意味著兩端過大、過小、過重的非規格品就愈多,供應商自己就得自行加工消化。」
計畫性生產 因應大規模產銷需求
邱裕翔點出瓜瓜園當時面臨的挑戰,一方面要擴大契作面積,採計畫性生產,分散產地,調控採收週期,取得穩定的鮮果來源,再來要設法提高加工的量能,去化非規格品,在銷售端也勢必進軍國際打開市場,加工出來的產品才能賣得掉。2017 年瓜瓜園毅然投入龐大資金興建佔地 4000坪的全自動化地瓜食品加工廠,預計每年可生產5000 至 6000 公噸的地瓜薯條。
就在轉型擴大生產規模之際,瓜瓜園卻面臨日本沖繩SAN-A 超市通路斷鏈的危機。邱裕翔獨自一人拎著皮箱,一年飛 11 趟沖繩,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僅穩住了原本的通路,也攻進日本本島的供應鏈,YAOKO 超市、九州 MINISTOP 便利商店,都吃得到臺灣地瓜,另外還賣進開業百年的ItoYokado 伊藤洋華堂超市。日本對產品的嚴格要求,成為瓜瓜園的高標,也讓瓜瓜園進軍歐、美等國際市場充滿信心。
神農金句
農民不只是生產者,同時也是管理者。
永續農業 深耕本土
貼近客戶的需求,一路追隨顧客成長,瓜瓜園40年前只是賣生鮮地瓜的「奕泰農產行」,如今已占全臺冷凍地瓜薯條八成的市場,在臺南市新化區有 270 多名員工,自耕與契作地瓜田近 1000 公頃,700 位契作農民,全部採計畫性生產,即使在 2021 年在新冠疫情籠罩下仍創下 7 億營收,也讓瓜瓜園的版圖持續擴張。
「一般人是從鮮果做到加工,我們是倒著做,從加工到鮮果,又回來擴大加工量能,現在已經是產、製、儲、銷一元化,而且環環相扣。」
為兼顧永續農業目標,瓜瓜園著手環境認證,成為全世界第一個通過甘藷碳足跡的產銷班,2013年成立了臺灣第一家地瓜生態故事館觀光工廠,積極推廣食農教育,在 2015 年獲得清真認證,2018 年邱裕翔帶領團隊於全球知名的法國巴黎國際食品展展出臺灣地瓜,2021 年臺灣彩色地瓜薯條更獲得德國科隆國際食品展的最佳創新商品,更是讓臺灣地瓜驚豔全球。
15 年來瓜瓜園在邱裕翔的擘劃下,不論是田間管理、加工技術到產銷經營,形成的產業鏈都讓一條小小的地瓜身價不可同日而語,地瓜農民的生活更有保障,他也藉由地方創生,打造中高齡就業環境,原本老化的農村也開始注入更多的新血,農業地區的凝聚力也跟著提升,獲得第 33 屆神農獎的肯定實至名歸。
神農小檔案 姓名:邱裕翔 產地:臺南縣 主要農產品:甘藷契作與加工銷售 事業/ 品牌:瓜瓜園 |
撰文:張簡禕貞 攝影:方翔
出處:農民輔導司-33屆神農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