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宏|放棄創新專利造福農民
張佳宏算是科班出身的農民,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技術系,但大學畢業後留學加拿大學習飯店管理,接手父親創立的種苗農場之外,搭配兄弟的觀光農場與休閒飯店,共創新農業經濟。
張佳宏說,台一種苗場是父親創立的,「父親在臺大農場負責育苗工作,他開玩笑說,臺大走了人就剩下台一。」張佳宏的父親堪稱臺灣百香果與草莓之父,以非研究學者之姿當到主任之職,十分不易,如今遍植全國的紫皮百香果就是當年由父親,協助育苗推廣給農民栽植的。
「以前臺灣農民不習慣用種苗,都是自行直接將種子播在地上,長出幼苗後就拔出來移植到田裡。父親認為育苗不應該是這樣,應該由專業育苗場來做,農民只要專心把種苗種到田裡就好。」張佳宏解釋道,育苗是很專業的事,有許多細節需要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了好的種苗,農民也才能減輕農事負擔,進一步將心力放在擴大生產和提高產能上。
引進紙缽提高育苗品質
如今種苗場通用的育苗穴盤,就是張父引進臺灣的,後來台一種苗場加以改良成新一代六角形穴盤,「新型穴盤比較深,還多了溝槽狀導根設計,可以讓幼苗的根系長得筆直,這樣的種苗移植到田裡可以很快扎根到土壤裡,植物就會長得又快又好。」張佳宏說,種苗如果根系長得歪七扭八,播種後就不會再長直,會影響生長率。目前的六角形穴盤還將推出更新版,「會改良底下的滴水孔設計,解決積水問題。」
張佳宏的父親從未想要申請什麼專利,只是一心一意想幫農民解決問題、提升臺灣農業技術與品質。秉承父親與農共榮的胸襟,張佳宏也很慷慨分享他所做的育苗改良技術,毫不吝惜推廣他辛苦引進的「紙缽」育苗。
「紙缽是歐洲行之已久的育苗工具,用的是可以自然分解回歸泥土的天然紙漿,非常友善環境,同時因為材質透氣,也更有利於幼苗生長更好。」他表示,紙缽優點很多,尤其農民可以直接將紙缽種苗種進土裡,完全省去拔盆的工序,「傳統種苗都是培育在塑膠盆內,必須先脫掉塑膠盆才能移植,而且用過的塑膠盆愈來愈多,會造成環境負擔。」
不僅如此,種苗所需要的營養素或預防針,也可以直接塗附在紙缽,更有效防治種苗染疫,而為了提高種苗品質,張佳宏還使用進口的培植土 Peat Moss。張佳宏表示,未來還有更多進步空間,譬如現代農業走向機械化,「種苗穴盤的尺寸也應該走向統一規格,更有效做到自動化播種。」
科技打底,冷鏈闖國際
「導入科技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勞力,讓員工工作更安全輕鬆,這樣農場也能擴大產能與產值」。張佳宏青出於藍,種苗怕蚊蟲侵擾,他設置自動化紗幕取代人工操作的舊紗簾,更堅持建造全場單軌輸送帶。「以前用小卡車運送種苗、移植、出貨,光是燃油、牌照稅燃料稅和保養費,每年超過 200 萬。」改用單軌車後,省卻汽車稅金之外,也因自動化管理,讓輸送過程更簡便。
最讓張佳宏驕傲的科技化就是他首創以紙缽育苗結合冷鏈運輸,讓臺灣優異種苗走向更有競爭力的國際化市場。以往種苗輸出要套袋,「塑膠袋包覆培養土和根系,會使得種苗無法呼吸。」紙缽就沒有這樣的問題,種苗能成長得更好。
「冷鏈運輸必須從育苗之初做起,設計好最簡便的搭配設計。」張佳宏的冷鏈運輸採全程控溫,他的目標是為了將臺灣的種苗從東南亞市場擴大到北美市場,如果沒有冷鏈技術,種苗只能搭飛機去北美,有了冷鏈技術就能搭船,足足省了一大筆運費。而且,冷鏈技術也讓種苗的品質維持得更好,播種率大幅提高。
優良鮮果傳遞農業新概念
張佳宏的農業大計裡不止於種苗,他說,埔里原先就栽種很多白皮百香果,改種紫皮百香果後多數都是以果汁型式銷售。「我們既然能種出這麼好的百香果,我想直接銷售鮮果」。說著他取出百香果禮盒,一打開就滿室撲鼻香氣,「禮盒附有簡便開果器,可以直接切果挖果,送禮非常方便,之前國外專家來訪愛不釋手。」簡便開果器一端是刀器另一端是湯匙,一物兩用很具巧思。
張佳宏還提到,已經著手研究用百香果殼廢物利用壓製成開果器,「百香果是整株都能食用的植物,葉子可以煮來當蔬菜吃,鮮果營養美味,將來我也要讓果殼成為有用的東西。」張佳宏點子很多,說著說著他又拿出自創的新型塑膠盆架植株說,「大賣場曾採購這樣的百香果盆栽販售,消費者買回家可以採葉、育果、賞花。」
「塑膠盆架取代了在花盆上綁鐵絲,而且可以重複使用,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塑膠盆架的棚狀結構也在頂部自然形成方便手拿的把手,讓花農、消費者更願意使用,但他的目的並非要與果農或花農競爭市場,而是要推廣更好的概念。
神農金句
要鼓勵青年從農,農業必須走向全面現代化。
擴大影響力,創造美好農業記憶
台一種苗場成立於 1991 年,張佳宏在 2011 年接手管理。早年農場採露天栽培,當時已經小有所成,是獨步全臺的專業蔬菜種苗培育場。張佳宏接手後更成為全國產值第一的育苗農場,規模龐大的種苗場也自然成了食農教育的現成課堂,提供學生現場親手體驗。
張佳宏認為,要鼓勵青年從農,農業必須走向全面現代化,種苗場作為上游供應商,應該領先現代化,才能有效增加農民收益。環顧台一種苗場,自動化無所不在,除了自動播種的紙缽機,還有高效自動上盆機,以及全臺第一座新型介質打散機與自動移苗機,真正落實種苗品質與新農業的工業化,又兼顧到綠色永續與國際化。問到這些創新有沒有申請專利,張佳宏說,申請專利就只能自己使用,無法推廣普及,有違父親當初想造福農民的初衷。
目前台一種苗場一共設有 6 個場區,位居不同海拔與氣候帶,以利培育不同作物的種苗。他甚至找出最適合的百香果品種,不需要溫室栽培,以合作方式鼓勵原民青農種植,「讓原民青年回到自己的土地上生活,可以照顧自己的家,也能振興部落經濟生活。」張佳宏發現,仁愛鄉萬豐的土壤非常適合種植有機百香果,於是與原民青農共同成立了一個有機班,一起合作,最終目標就是想讓已經很優良的百香果更上一層樓,在最好的土壤長出最好的有機鮮果,做成精品禮盒,進而為農民創造最大的價值,讓臺灣下一代對從農充滿希望。
神農小檔案 姓名:張佳宏 產地:南投縣 主要農產品:種苗 事業/ 品牌:台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撰文:傅士玲 攝影:方翔
出處:農民輔導司-33屆神農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