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智|讓有機農業成為生活態度
20 幾年前,學有專精的梁美智投入有機米的栽種,但當時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是有機?為何一定要從事有機?於是改變人的行為之前,她先改變思維,不斷的進行農業溝通。漫漫有機農業推廣之路,她自詡為「稻田裡的梅克爾」,從一公頃少8 罐農藥,開始改變農民、改變環境,展現農村女力新視野,她的人生幾乎已經和有機畫上等號。
車行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間的臺九線,進入全國有機作物栽種面積最大、其中稻田占全國四成的花蓮縣。11 月底,最南端富里鄉的二期稻作採收已近尾聲,只見少數割稻機緩緩行駛於田間,機器一過,守候在後頭的白鷺鷥、烏鴉、麻雀,便群起搶食散落的稻榖,這是都市罕見的自然生態鏈。在田中央偌大碾米廠前迎接我們的是銀川永續農場的主人,本屆唯一女性神農獎得主—梁美智。
領著我們走進貼滿祝賀紅榜單的辦公室,春風滿面的梁美智開心的說,今年真的很幸運,除了拿到神農獎,還獲選彰化女中傑出校友及考取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博士班。講到這裡,她的資歷已呈現一半,彰化農家出身的她,大學及研究所唸的是農產運銷、農業經濟系,高考及格當了9 年的公務員後,1996 年跟著大學時代就認識的另一半創業,展開銀川有機米的栽種,至今已26 個年頭。
傳承土壤生物與人之間的正循環
已分不清是夫唱婦隨還是志願從農,但學有專精的農經碩士下田在當時卻極少見,自然是經過一場革命。當年,他的先生賴兆炫不顧公公的反對,辭去肥料公司採購的工作,執意返鄉發展有機農業,連帶的她也放棄穩定的公職,協助銀川米的品牌經營和行銷工作。
經營自有品牌10 年之後,2009 年賴兆炫以「推動有機農業,並導入生產履歷資訊系統」獲得神農獎;12 年之後,梁美智接棒以「長期致力於有機水稻耕作的推展與深耕在地食農教育」再拿下一座神農獎,這20 多年來銀川米幾乎已成花蓮有機米的代名詞。
問及相隔10 多年的2 座神農獎,對銀川米有何不同的意義?梁美智說,二人為銀川米樹立不變的核心價值,都是為了「傳承土壤生物與人之間的正循環」。初期和農友們談「有機、環保」很不切實際,只有在保證收購的條件下,得以招攬更多人加入有機農業的行列。不同的是,賴兆炫時期著重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的提升,夫妻倆異口同聲表示,「當時突破栽種的困境,如何活下來是最重要的」,而梁美智時期則是發揮行銷專長經營品牌,對消費者傳遞有機農業價值、並推動在地食農教育。
事實證明,憑藉著對「有機」的信仰,他們不僅活下來了,且做得有聲有色。不論是栽種面積和銷售量都持續成長,目前和140 幾位農友合作耕種340 公頃的有機農地,年產 3000 多公噸的稻米。「會種不算厲害,會賣才是師傅」,創業以來,梁美智拿出所學「行銷就是要『綿綿精精』( 臺語,意即鍥而不捨、汲汲營營),哪裡有客人,就要往哪裡去」,她持續不斷的對外界推廣,跑賣場、跑市集,站在第一線「煮飯給人家吃」,從幾十公噸賣到幾千公噸,光是用想的就讓人「落下頦」。
自己就是最好的行銷
讓人好奇梁美智是怎麼辦到的?在一場有機農業論壇的簡報中,她秀出一張「我是梁美智」的簡歷說,這一張可以幫她賣100 公頃的米,靠著彰化女中、中興大學、公務人員、3 個孩子的媽媽等,相同學經歷背景,她拉近了和消費者的距離。接著她再秀一張「金牛座,A 型」說明她展現傳統、認命、感恩知足的個性,得以和陌生人產生心有戚戚焉的共感,再幫她賣 150 公頃的米。開創有機通路,除了運用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外,她同時善用自己的人格特質。
然而,梁美智說這是 50 歲之前「見山是山」的賣法,如今,她用「見山不是山」的方式來行銷,亦即非直接銷售,而是透過「有機農業不只是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還是一種生活態度」理念的傳達,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於是,她每年不斷的透過全國巡迴的演講,和消費者面對面的溝通,2020 年更破紀錄的辦了90 幾場的座談,幾乎是每週近兩場的概念。
此外,為了讓有機農業在地化,她連續9 年舉辦「銀川有機生活營」。每一年都有不同主題,從身土不二到減塑、減碳等等,已有超過5000 人次參加。更遠大的目標是透過食農教育,培育20年後的有機農業菁英,讓國小國中的孩子們對農業有願景,讓他們知道種田也是有前途的。「我們這裡的孩子,淋雨不怕、曬太陽沒感覺、寒流來也承受得了,還有誰比他們更適合種田?但他們國中、高中畢業之後,北上求學或工作,就不回來了。不但農業發展後繼無人,也產生了很多獨居老人」。從小在田裡長大的她很感慨的說。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6、7 年前梁美智開始訓練田裡工作的夥伴們上臺當講師,但要6、70 歲拿了一輩子鋤頭的他們改拿麥克風談何容易?「你看,種一輩子的稻子都沒有人跟你說聲謝謝,但做了有機之後,這麼多人大老遠坐遊覽車來聽你演講、給你掌聲。」在一一場講座之後,梁美智不斷的鼓勵之下,現在要他們談「從事有機農業之後的心路歷程」都能侃侃而談。
愛土地、愛環境、愛農友
推展有機農業雖然已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但傳達「愛土地、愛環境」的理念未曾稍歇,特別是說服她的夥伴們,放棄「慣行農法、從事有機」這件事情上。她分享一個故事,一位剛加入產銷班的成員,面對稻田裡灰白的捲葉蟲害感到憂心忡忡,接連著4 天來找她,「班長娘,我不要做有機了好不好,這樣下去我真的睡不著覺 」儘管梁美智用理性分析跟他說明,「兩周後,成蟲就飛走了,對作物沒有多大的傷害,這個時候你若半途而廢補助款就沒了,繼續做,好歹你都還有四成的收入,」這位班友還是聽不進去,她只好說「那不然肥料錢,我幫你出一半好了。」才讓他打消念頭。果然,如她所預期不但沒事,且當期作物收成高達八成,最後這位農友來報喜訊時,仍不忘提醒 「班長娘,不要忘記我的肥料錢喔」讓她哭笑不得。
神農金句
持續接受挑戰,讓銀川有機米成為臺灣農業的模範和標竿。
但,這是必經的陪伴過程,讓他們知道不用農藥,稻子也能長得好。梁美智保守估計,1 公頃約用4 瓶農藥,銀川米一期340 公頃農地,一年二期稻作可減少近2800 瓶農藥的用量,計算機一按,就知道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就如同銀川米的企業品牌標語「米樂無為」,「有時候做比不做的結果還慘,不要浪費太多的力氣去擔心」,她再舉例說明,像是田裡的福壽螺,愈是抓牠們,牠們下的蟲卵就愈多,因為生物界有生存受到威脅的自動防禦機制。講到這裡,梁美智轉身為我們拿了一本彩繪童話,是農委會主秘范美玲的博士論文,在銀川永續農場的有機稻田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了長腳蛛、橙瓢蟲是田區的生態指標生物,她依照相關內容再請作者和繪者轉譯成適合孩童閱讀的《橙瓢蟲找新家》繪本,做為推廣的宣傳媒介。
推廣有機農業漫長的馬拉松過程,三個孩子也都近而立之年,事業和家庭兼顧的梁美智展現了女性細膩的特質,帶動更多志趣相同的人一起前行。她鼓勵婦女投入,未來也將成立女性產銷班,「我發現,稻種得好的農民,老婆都很厲害。對進度控制瞭若指掌,什麼時候該除草、放水都知道,但結穀款時簽的卻都是老公的名字。」曾經她在颱風後,看到田梗上面對農損愁眉苦臉的媽媽們,安慰她們把自己想像成退休後的梅克爾,以更大的格局關心環境、世界,而不只是在鄉下擔心收入的女人。是的,這麼多年來,梁美智以親身的經歷為農村婦女們做了最好的示範。
姓名:梁美智 產地:花蓮縣 主要農產品:有機米 事業/ 品牌:銀川米 |
撰文:夏綠蒂 攝影:Leon Hung
出處:農民輔導司-33屆神農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