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對鄉土難以割捨的愛-仁武牛番茄紅蕃天-高雄市仁武區蔬菜產銷班第
刊登日:104/11/23

高雄市仁武區,與北臨的大社區、南接的鳥松區、東鄰的大樹區、同樣原為高雄縣轄鄉鎮,高雄都升格後併入,而改制為區,因地勢平坦,屬熱帶季風氣候,一直是高雄縣主要農耕地帶,但近年來因仁武工業區的設置,各種工廠林立,使仁武區的產業型態由農業逐漸轉型為工商業。塗文榮是農家子弟,讀農校畢業後,承接父母棒子作農,原本的農田在大灣一帶,因工業區設置,賣掉大灣的農地,改到仁武來耕作,有一度,他還曾轉到農業縣屏東購買農地耕作,後來覺得高雄畢竟是自己的家鄉,還是轉回高雄,繼續作農,「作稼人就是離不開農地」他對農地的愛,是很堅定的。
配合需求 自行篩選牛番茄品種
仁武蔬菜產銷班第1班班員有20餘人,所在的農田為仁武與鄰近的八卦寮一帶,班員早期以種絲瓜與短期蔬菜為主,後來有班員引進外來種的牛番茄,當時量少而價俏,班員看牛蕃茄收成不錯,便紛紛轉種牛番茄。身為班長的塗文榮種牛番茄已有7、8年的經驗。他一開始種的是黑葉番茄,那是當水果吃的番茄,後來他看到蔬果市場因現代人注重養生,美食的觀念改變了,覺得做蔬菜用又可供加工用的牛番茄,市場價值比黑葉番茄高,所以不惜投入較高的設備等費用,改種牛番茄。他採用日本進口的全福公司品種,以及和生種苗公司牛番茄,也與農友公司合作,試種這家公司研發的品種,他希望能為牛番茄選出可以成長良好,盡量適應臺灣土地的品種,成為農民種蔬菜的新選擇。
牛番茄栽培全靠人工 看天吃飯
南臺灣氣候熱,牛番茄長得快,其他地區或許需要3個月才可以收穫,塗文榮的牛番茄卻只要78天就可以成熟收成,他說,種牛番茄其實並不輕鬆,先買了種子後,交給專業育苗的公司去育苗,等苗長出來了,就種下田,而番茄迅速往上竄高,要為如藤蔓的枝條牽引架在三角竹架,並分段把枝條以細繩固定在竹架上,定時修剪及疏枝、疏果,澆水維持番茄生長,並隨時防除蟲害、傳染病等,到果實成熟了,完全以人工細心採收,並確實分級裝箱,送交共同運銷集貨,由農會銷往臺北果菜市場販售。
但就算投入如此之多的心力,只要天公不作美,結果依然不如人意。他回憶八八風災當年,班員中有許多人將種子交給育苗場,結果大水把剛萌芽的種苗全沖走了,農民也沒得索賠,後來不得已在水退了後,重新育苗,結果又因天氣太熱,牛番茄結果不佳,他自己則很幸運的在水災前,恰好取走苗種下,所以沒有太大損失,但是見到班員欲哭無淚,自己也很難過,因此,更加覺得看天吃飯的農民,實在需要更多農業保險,才能免於苦哈哈的遭遇。
栽培秘訣在於用心 多想一步
一般農地種牛番茄,往往只能收成1次,就要換地種,否則收成變得不好,農地可能要休養到3年,塗文榮卻在這塊農地上,已連續第2年種番茄,他投入整地、設支架、灑水器、人工綁細繩、除蟲等,單單前置作業就花了20幾萬,耗費金錢與時間、精力,所以捨不得只1年就廢棄設施。塗文榮很有自信的表示:他很用心的研究牛番茄生長特性,在育苗成功後,整地種下小苗之前,就先讓土壤充分曝晒,再施肥,讓土地充分吸飽了養分;番茄苗剛種下時是夏天,他最注重補充水份,並且嚴密注意澆水量的恰到好處,不能過多也不能太少,苗經過1個月長高、開始結果了,此時也要特別注意控制水分,而且他勤於疏掉過多的枝葉側芽,不貪多採精兵政策,一枝往往只留下4~5粒果實,讓他種的牛番茄,植株健壯、果粒顆顆碩大飽滿,總是比別人的番茄品質好。
塗文榮種牛番茄還有特別的秘訣,牛番茄生長期遇雨季,雨後細菌容易滋長,植物傳染病也多,他總是用心提早預防,所以番茄株株健壯;在牛番茄植株之間,他舖上黑色塑膠布,一方面為土壤保濕,一方面防止雜草長出來,吸走了番茄需要的養分,又不會過度噴藥,而且,為了使牛番茄主幹直挺起來,在番茄植株上頭,他特別綁著方格形的細鐵絲,通風又透光,配合用心疏果、疏枝,讓每一顆果實都可以接受南臺灣陽光的洗禮,色澤亮麗又艷紅,而番茄園外圍上黑網,則在防止工業區吹出來的塵埃,以免果實被灰塵遮住無法呼吸,更是為了防止鳥兒來吃新芽與果粒,確保產量與品質。
價格不穩定 農會努力開發市場
塗文榮種的牛番茄,共分成6級,交由仁武鄉農會共同運銷,賣到臺北果菜市場,牛番茄果粒特大的一粒可達10兩重,他採收時戴著手套、裝箱前還要細心擦拭果皮上的粉塵,使表皮光澤漂亮,在市場很受歡迎,其實牛番茄市場價格起伏很大,最高時每公斤賣到160元,而價賤時竟然掉到個位數,像去年11月起,就從每公斤100元,一路下滑到3、40元,塗文榮說:他種3分7農地的牛番茄,單是支架設備就花費20多萬元,牛番茄市場價格不好,會讓農民連投資的設備費都收不回來,因此,他希望果菜的市場,能有穩定價格的機制,減少農民的損失。
仁武鄉農會也努力推動牛番茄市場:舉辦以色澤、果型、硬度、大小等條件評比的牛番茄比賽、番茄義大利麵美食競賽;也由農會家政班成員開設的田媽媽餐廳研發牛番茄創意料理等,此外,建立共同運銷自有品牌「紅番天」,打響仁武牛番茄名聲,對產銷班農民辦理吉園圃安全用藥講習,讓牛番茄因安心食用,更受消費者喜愛。
廣受臺灣人喜愛的番茄牛肉麵,作法類似義大利麵的醬汁,先把含有豐富茄紅素的牛番茄汆燙過,再剝皮、切丁,並加入絞肉熬煮成濃稠的番茄湯;而在紅燒牛肉湯、羅宋湯傳統美食等,牛番茄都扮演著提味的重要角色,有新世代美食者,甚至把牛番茄放在米飯正中央,煮出色彩鮮麗的一鍋飯。創意需要開發,對於如仁武蔬菜產銷班第1班班員,在工業區中仍不畏辛苦的堅守農地的農民,最需要的也正是農政單位給予更多關愛支持,開發農產品市場,創造永續農業環境。
認識牛番茄
番茄富含茄紅素,又有各類維生素、纖維素、果膠及礦物質,甚至美國《時代雜誌》,依科學研究結果,把番茄評選為現代人十大保健養生食品之首。牛番茄是引自荷蘭的蕃茄品種,因歐美人士習慣拿來燉煮牛肉而得名,在火紅的外皮下,牛番茄的茄紅素含量比一般紅綠夾雜的番茄還要多;而維生素C,更是多出蘋果許多,在養生觀念推動下,牛番茄已成為當前很夯的蔬菜,切開番茄,果肉細緻,不流汁是牛蕃茄的特性,這也讓牛番茄廣受料理界的喜愛。
●高雄市仁武蔬菜產銷班第1班
班長:塗文榮0933-652-601
高雄市仁武區中正路137號
採訪•攝影 汪美芳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6%
我喜歡:38%
很實用:8%
夠新奇:5%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呂*馨(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8/07/08
讚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2/08
好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2/08
GOOD

翔翔(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5/06/16
GOOD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2/05
喜歡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11/28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