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發問 查主題 翻圖鑑 搜影音 進階搜尋 ::: 首頁農博萬象百年農業發展史大事紀 大事紀 當前分頁:選擇其他分頁 大事紀 珍貴老照片 農業故事 重要農業育成品種 排序方式: 以月份排 以年份排 顯示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4 月 1930 年 〈製茶稅則〉與〈製茶稅規則施行細則〉宣告廢除。 1944 年 為獎勵內地農業移民,移往臺中州北斗郡、員林郡之官有既墾地,臺灣總督府除給予相當之優惠福利外,亦支付每戶補助金2,575圓(含家屋建築費、農具役畜購入費、飲料水施設費)。 1958 年 農復會航測調查隊將24種統計報告資料彙成臺灣之土地利用暨臺灣之森林資源2種,分送有關機及學校備用。 1963 年 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通過改善〈外銷香蕉計價暨有關事項臨時辦法〉,及〈香蕉輸出聯合運銷辦法〉,並公佈實施。 1968 年 臺灣省議會決議,促請政府使用省產裝蕉紙箱裝運外銷香蕉。 2002 年 為提高製茶技術,並讓消費者瞭解製茶過程與製茶技藝,以促銷國內優良茶葉,農委會於4月11、12日在宜蘭縣綠色博覽會現場舉辦全國半發酵茶製造技術競賽。 2003 年 農委會成立入侵紅火蟻防治工作小組。 2013 年 因應中國大陸發生人類感染 H7N9 家禽流行性感冒疫情,農委會協調海巡署與關務署加強查緝作為,並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備妥防疫檢疫設施設備,依標準作業程序儘速協助完成走私動物及其產品之銷毀處理工作,同時加強檢疫偵測犬隊對機場中國航班旅客行李偵測覆蓋率。 4 月 1 日 1899 年 公佈府令第27號〈高等土地調查委員會規程〉。 1901 年 臺灣總督府以律令第14號,公佈〈臺灣土地調查規則〉將於臺中、臺南兩縣開始施行。 1909 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種畜場」於恆春廳設立,專掌畜產物製造、種畜配布、飼料栽培與試驗,以及種畜改良、育種與繁殖等相關事項。 1910 年 〈官設埤圳水利組合規則〉發佈實施。 1913 年 官設埤圳水租徵收之事宜,準用「臺灣國稅徵收規則」。 1927 年 〈臺北市家畜市場使用條例〉正式開始施行。 1936 年 「臺北市民農園」在大宮町正式開業。 1939 年 「臺南農業學校」之設立,獲總督府同意認可。 1952 年 全臺地籍整理工作完成,開始土地統計工作。 1953 年 日本政府決自今日起恢復臺糖輸入日本。 1954 年 臺灣區製茶工會成立。 1971 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擬定7項加速推行農業機械化計畫。 1971 年 農民銀行開辦農業貸款,協助農民從事四項農業現代化工作。 2012 年 因應油價上漲,農委會補貼農機用油及漁船用油。 2013 年 「農村地圖便利站」查詢服務正式啟用。 2020 年 4 月1 日起每月提供至少2,100 噸糙米予臺灣菸酒公司,可供生產400 萬瓶防疫 酒精,確保國人的需求量供應無虞。 2021 年 行政院院會決定,偏遠地區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補助經費由每人每餐6 元提高為10 元,並自當日實施。 2021 年 4 月1 日~6 月30 日為協助農民開發多元銷售通路,擴大國內消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與國內40 家電商平臺合作,舉辦「採買國產鳳梨,相挺臺灣農民」網購活動,購買生鮮與鮮凍鳳梨即提供消費回饋金,共同支持優質美味的國產鳳梨。 2022 年 1~20 日陸續公告美國俄亥俄州、德克薩斯州、麻薩諸塞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科羅拉多州、賓夕法尼亞州、愛達荷州及猶他州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刪除,該等區域活禽鳥及其相關產品自同日起禁止輸臺。 2022 年 1~26日陸續公告111年度番石榴保險、香蕉植株保險、養殖水產保險、蓮霧保險、高粱收入保險及木瓜保險為農業保險商品,農民投保該等商品,得依農業保險保險費補助辦法規定,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申請補助保險費。 2024 年 1日公告113年度香蕉收入保險,延長投保期限至113年4月30日止,農民投保該保險商品得依規定向農業部申請補助保險費。 2024 年 1日起禁止陶斯松輸出、販賣及使用。另考量農產品儲架期,針對食用花卉、乾豆類、茶類、雜糧類及部分蔬果等,與衛生福利部協議刪除容許量作物流通緩衝配套規定,自113年4月1日起依作物別提供3個月至3年流通緩衝期。 4 月 2 日 1938 年 發表〈臺灣農業義勇團募集要綱〉,召募團員前往上海,協助栽培軍需蔬菜,同月25日舉辦團旗授與式,並前往臺灣神社參拜,26日正式出發。 2015 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彰化種畜繁殖場推廣用鵝隻檢出新型H5N2亞型禽流感病毒核酸,採取撲殺處置及加強場區消毒。 2019 年 4 月2 日至4 日派員赴西班牙馬德里出席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第13 次整合監控措施工作小組(IMM 13)會議」,針對統計文件及漁獲證明書機制、評估發展區域性漁船監控系統措施、審視檢查機制及觀察員計畫及漁船目擊等議題進行意見交流。 2020 年 新加坡食品局核准我國新增2 家(嘉一香食品公司及維力食品工業公司)及恢 復2 家(奇美食品公司及統一企業公司)加工畜禽產品輸銷新加坡;並同意我 國簡化豬肉、禽肉及蛋類之加工罐頭食品出口程序,採預核清單制度,由我國 主管機關提出有意輸銷業者名單之正式信函,供該局進行准入事宜,免除事先 實地查核程序。 4 月 3 日 1951 年 臺灣省政府為發展山地農業,設置山地產業指導所。 2019 年 4 月3 日召開石虎保育研究專家會議,針對全臺石虎野外調查及監測、各區域分工、行政單位間的合作、涉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規定之處理原則,以及辦理第三屆國際石虎保育研討會與實作工作坊等議題,邀請專家學者、地方政府與林務局所屬林區管理處共同討論,並取得共識,以有效分配保育資源,在石虎保育工作上發揮最大效益。 2022 年 因應國人飼養寵物比例與寵物新興產業不斷增加, 成立寵物管理科,從寵物「出生至死亡各階段」展開完整制度規劃與推行,並以「動物友善、專業誠信、創新卓越、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建構兼顧動物福利、專業及創新的寵物產業鏈;另配合4 月2~3 日城南有意思「春日好好市集」規劃「親親毛寶貝專區」,集合臺灣20多個知名寵物用品業者參展。 2024 年 花蓮縣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農業部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8時成立0403花蓮地震災害緊急應變小組,農業部所屬機關亦同步成立應變小組執行相關應變作為,至10日18時配合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同步撤除。 4 月 4 日 1941 年 臺灣總督府以敕令第382號,公佈〈臺灣農業水利臨時調整令〉,於5月1日正式實施。 1960 年 國際 糖業 協會發表,臺灣糖的輸出分配量追加約9萬4千噸,計共約77萬1千餘噸。 1963 年 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規定香蕉輸出由生產者社團(青合社與省農會)與商人各按半數承辦(青合社45%,省農會5%,商人58%),即55制。 1974 年 臺灣省政府決定籌撥30億元,設立糧食平準基金,以合理價格向農民收購餘糧,確保農民生產利益。 2018 年 4 月4 日至5 月13 日與桃園市政府共同辦理「2018 桃園農業博覽會」,具體呈現我國新農業推展「科技智慧農業」、「六級產業農業」、「友善環境的耕作」、「多元文化的時尚農村」等重點政策。透過中央、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及結合青農、多元族群參與,展現臺灣農業科技及文化之軟實力。 2019 年 4 月4 日本會水土保持局開發之「土石流智慧防災決策網絡」(Intellig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ecision-making Network for Debris Flow Monitoring in Taiwan)新科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所舉辦之「2019 世界地理空間資訊論壇(2019 Geospatial World Forum)」中獲頒「世界空間地理資 4 月 5 日 1908 年 「臺灣糖業協會」的機關雜誌《臺灣糖報》半月刊正式發行。 1966 年 臺灣省議會通過修正〈臺灣省農田水利會組織規程〉。 2021 年 農委會為精進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方案措施,擴大儲備植物醫師服務場域,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已完成46 位儲備植物醫師職前培訓及媒合分發作業,並於5 月3 日前至35 處基層農會、公所及11處本會試驗改良場所服務,輔導農民施行有害生物整合管理。 2021 年 確診新北市萬里區海漂豬非 洲豬瘟陽性,中央非洲豬瘟 災害應變中心立即啟動應變 機制,完成案發點半徑10 公 里內1 1 豬場管制、疫情調 查及監測,桃園市至新北市 沿岸縱深5 公里豬場擴大疫 調,及全國各縣市之疫情訪 查、道路攔查、灘岸擴大搜 查、屠宰場及化製場採檢等 措施,執行結果顯示國內並 無非洲豬瘟疫情。 2022 年 5~21 日陸續公告法國科雷茲省、多爾多涅省、菲尼斯泰爾省、維埃納省、薩爾特省及阿韋龍省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刪除,該等區域活禽鳥及其相關產品自同日起禁止輸臺。 2024 年 5、16日分別公告美國德克薩斯州及新墨西哥州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刪除,該等州之活禽鳥及其相關產品自公告日起禁止輸臺。 4 月 6 日 1955 年 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通過〈臺灣省實施耕者有其田放領耕地地價提前繳納獎勵辦法〉。 1959 年 遠東七國(中華民國,日本,菲律賓,寮國,越南,泰國)農業推廣會議在臺北市舉行。 1961 年 行政院通過取消星期二、星期五禁屠令及豬、牛、羊等十類物資平抑物價辦法。 1978 年 行政院通過修正〈農會信用部管理辦法〉。 2012 年 農委會防範農業技術外流以根留台灣。 2012 年 為協助降低農民飼養成本財政部同意農委會所請機動全額減免5%進口玉米營業稅。 2013 年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及山美部落間的里美避難步道正式啟用。該步道為早年部落間聯絡路線,莫拉克颱風時縣道 169 線中斷,造成居民交通不便,經整建恢復,已完成長約 1.6 公里緊急避難之聯絡通道,恢復部落間聯絡功能。 2014 年 「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暨行動計畫」推動節水農業。 2017 年 本會首次與法務部合作,陸續媒合桃園、臺中、臺南、屏東、花蓮及臺東等6所外役監受刑人,前往農場協助蔬果、水稻及菇蕈類等較不具技術性之農務工作,期紓解農業季節性缺工情形。 2018 年 4月6 日紐西蘭初級產業部公布我國文心蘭切花輸銷紐西蘭之輸入健康標準,並自同月9 日生效,成功突破紐西蘭檢疫障礙,開啟臺灣文心蘭切花輸銷紐西蘭之市場。 2020 年 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全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除原編列特別預算並動支相關基金共計53.68 億元外,另追加特別預算19.85億元,擴大融資貸款規模、補貼艱困經營者之員工薪資及營運支出、提高行銷補助等,減少疫情對農產業衝擊。 2020 年 宣布提高我國花卉海外拓銷獎勵基準且擴大到花卉及其種苗全品項適用,4 月8 日偕同業者代表與中華航空公司詳細研議,同意依雙方達成「協議包艙」(類 包機)模式,配合花農指定出貨時程,預計每周固定貨機航班提供所需艙位直 飛日本成田機場,供我國花卉輸銷日本專用,以鼓勵花卉出口業者積極把握可 銷售的海外市場。 2022 年 公告「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免息措施期間由原至1 1 1 年4 月1 4 日止,延長至111 年12 月31 日止,以因應111 年1~2 月因雨害、低溫、寒流等天然災害造成跨區域、品項之農業損失,並協助受災農漁民辦理災後復耕、復養,減輕其利息負擔,共同相挺農漁民度過難關。 2022 年 於臺南召開「臺灣鳳梨,風潮再現」外銷日本記者會,除感謝日本消費者對於臺灣鳳梨的熱情支持,亦重申農委會已建立安全用藥的外銷供果園名單,加強農藥殘留及鳳梨甜度抽驗(測)工作,並籲請業者務必將包裝後果實維持在13±2℃,以確保外銷到貨品質。 2022 年 6~21 日完成全國重要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抽查作業,並邀請專家學者擔任外聘委員,共同就農委會農田水利署各管理處汛期前防災整備文件進行書面審查及現地抽檢,以強化防汛期間即時搶救災能力,並提升農田水利事業灌溉管理品質。 4 月 7 日 1944 年 「臺灣總督府農商局」發佈〈虱目魚、魚苗配給統制緊急要綱〉。 1983 年 行政院決定合併農發會與農業局,設置農業委員會隸屬行政院以統一事權,通過〈農委會組織條例〉。 2022 年 公告海蟾蜍自4月15日起列入「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1 條第1項所定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種類」予以納管,已飼養之個體應於111 年6 月14日前向所在地縣市政府完成登記,無法繼續飼養的個體,可於登記期限內送交各縣市政府處置,違者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51 條規定處1 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 2023 年 7 日起協調台糖公司增供肉豬1,000 頭,亦請大飼養戶增加供應量,充裕豬源供應及穩定毛豬產銷。另透過中央畜產會辦理專案進口豬肉至少3,000公噸,將視國內毛豬及豬肉交易狀況機動釋出或作為國內豬肉安全庫存,以充分供應豬肉需求及穩定豬價。 4 月 8 日 204 年 我國及紐西蘭於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聯合管理委員會(SPS JMC)會議簽署「臺灣蔬果輸紐輸出計畫」,自即日起我國鳳梨可輸往紐西蘭。 2021 年 農委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發表《Learn from Forest 山林本事》新書,透過書中收錄10 款山林職人故事,讓讀者瞭解森林生態系服務所帶來的惠益,選擇人與自然共生共好的「森活方式」! 2022 年 8~27 日陸續公告加拿大亞伯達省、魁北克省、卑詩省、薩克其萬省、曼尼托巴省及新布藍茲維省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刪除,該等區域活禽鳥及其相關產品自同日起禁止輸臺。 2022 年 與泰國農業部合作促進廳召開「臺泰農業合作社及農民制度發展」計畫工作小組會議,雙方將以「智慧農業」為主題,從作物、蔬菜、乳業、果樹及生菜等產業篩選具產業升級潛力之合作社,促成「姊妹合作社」,鏈結雙方產銷通路,以利臺泰農業合作社關係強化與升級。 2022 年 公告延長臺灣鳳梨釋迦海外拓銷獎勵計畫至4月底,以因應臺東縣部分區域鳳梨釋迦今年產季較晚之情形。 2022 年 公告延長香蕉收入保險投保期限至5 月13 日,並推出保費折抵等精進措施,以鼓勵更多農友投保,及協助其分散經營風險。 2024 年 函請全國農業金庫及農漁會信用部,對花蓮縣0403震災災區受災戶提供金融協助,受災居民得依金融機構辦理受災居民債務展延利息補貼辦法向原貸款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展延,展延期間之利息,應免予計收,並由政府補貼。 2024 年 發布「農業金融機構辦理花蓮縣0403震災災區受災戶既有專案農貸協助措施」,受災農漁民得依該措施向原貸款之農業金融機構申請既有專案農貸本金展延1年,原約定貸款期限得配合展延期間予以順延,展延期間之利息,免予計收,由農業部支付。 4 月 9 日 1952 年 茶產製銷聯合會訂立「茶葉購價協定」。 1973 年 臺灣省政府通過〈臺灣省水庫集水區治理辦法〉。 1978 年 政府成立農會策劃指導小組,以檢討農會法規。 2019 年 4 月9 日及10 日分別公告馬祖及金門地區「豬隻與其屠體、內臟、生鮮及加工產品禁止輸往臺灣本島及其他離島」管制措施,並自即日生效;後經防疫訪視周邊半徑3 公里豬場,已排除感染非洲豬瘟之風險,故於同月15 日及17 日分別公告廢止前揭管制措施,並自公告隔日起生效。 2021 年 公告「番茄潰瘍病」之緊急防治藥劑及其使用方法與範圍。 2021 年 農委會陳吉仲主任委員與日本Farmind株式會社崛內達生社長舉行視訊會議,針對透過契作外銷維護農民收益、建置冷鏈系統確保外銷品質,以及奧運食材供應等議題交換意見,陳主任委員感謝崛內社長長期以來對臺灣農產品的支持,也承諾將確保臺灣鳳梨銷日品質,期盼Farmind 株式會社與我農民、供貨團體與外銷業者進行長期合作,將更多臺灣優質農產品介紹給日本消費者。 2021 年 舉辦「109 年協助農糧產品行銷績優企業頒獎表揚」活動,由農委會農糧署胡忠一署長頒獎,感謝109 年鼎力協助推動農產品行銷具有卓越貢獻的企業,肯定他們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農民,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雙贏。 2024 年 9~18日派員參與「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第8屆委員會暨相關次委員會,各國就秋刀魚、白腹鯖等漁業、深海漁業、鮭、鱒魚等物種、轉載養護管理及勞工標準等議題進行討論。 4 月 10 日 1913 年 為辦理水產試驗與調查、種苗配付之業務,臺灣總督府以訓令第73號,公佈〈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水產試業所規程〉,並於臺中廳馬芝堡鹿港街、桃園廳桃澗堡霄裡庄,分設「鹿港水產試業所」與「霄裡水產試業所」。 2012 年 動物保護法100年度各縣市執法情況 新北市檢舉案最多 臺中市犬隻寵物登記稽查績效最佳。 2013 年 簽署臺日漁業協議。協議海域範圍面積約 7 萬 4 千平方公里,漁民在此作業將不再受干擾,其中 4 千 5 百平方公里是本次協議新增之作業水域。雙方於協議中同意將釣魚臺列嶼周邊的臺日重疊專屬經濟海域排除適用雙方漁業法令,各自管理本國漁船,彼此不干擾對方漁船作業,可確保我國平均 800 艘漁船在協議海域內之作業權益。 2015 年 我國積極參與亞非農村發展組織並獲選為執行委員會執委國。 2017 年 本會陳副主任委員吉仲率團赴比利時布魯塞爾出席「臺歐盟合作打擊IUU漁業雙邊技術及高階諮商會議」,與歐盟就我國打擊IUU之各項行動計畫進展、成果及未來規劃交換意見,力促歐盟能儘早解除我國之黃牌警告。 2018 年 4 月10 日公告「臺灣產物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屏東地區)及「臺灣產物高雄地區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為107 年度農業委員會補助養殖業者投保之養殖漁業天然災害保險商品。 2018 年 4 月10 日行政院賴清德院長率領農業委員會、經濟部、環境保護署、彰化與雲林縣政府及在地公所、民間企業和泰汽車、NGO 慈心有機農業基金會等代表,參加濁水溪高灘地「揚塵防制」植樹活動,與居民一同種下防風林樹木,象徵整合跨部會及地方民眾共同努力,從根本做起改善揚塵問題,並宣示政府提升環境品質的決心。 2020 年 蔡總統視察台肥公司臺中廠營運及肥料生產情況,宣布啟動「預購肥料補助措 施」,自4 月15 日起補助農友購買有機質複合肥料每公噸補助500 元,農友持 身分證明文件至鄉鎮農會、肥料行填寫預購單,由受理單位於購肥資訊管理系 統登打並按耕地資料及種植作物類別核給合理購(施)肥量,俟肥料供應商7 個工作天內供貨後,即可購買領取肥料,補助款以現金或匯款直接給付農友。 2020 年 公告美國南卡羅萊納州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刪除,該州之活禽鳥 (陸禽、水禽、其他鳥類及雛禽鳥)、種蛋、供試驗研究與疫苗製造用受精蛋 及該州生產之禽肉及其產製品、鮮蛋及其產製品即日起禁止輸臺,即時防範疫 病入侵。 2023 年 對於入境旅客違規攜帶檢疫物啟動加強執法措施,針對特定高風險航班入境旅客於免申報檯前綠線區域加強執法,一經查獲即開罰,以阻絕部分旅客存有被查驗到再棄置免罰之僥倖心理,期能提高旅客自覺意識,不攜帶違規檢疫物入境,降低疫病引入風險。 2024 年 召開「飼主專區看過來,寵物身分證上線」記者會,於寵物登記管理資訊網新增飼主專區。寵物身分證整合寵物資訊以提升飼主便利性,並載明寵物溯源履歷,以杜絕非法繁殖和走私行為,保障動物福利。 4 月 11 日 1934 年 臺灣總督府以法律第33號,頒佈〈臨時米穀移入調節法〉。 1961 年 臺灣省山地農牧局成立,隸屬農林廳。 2011 年 舉辦「2011臺灣花卉展」。 2012 年 APEC各經濟體代表齊聚台北 期盼落實我國倡議之「APEC緊急糧食儲備機制」建置工作。 2014 年 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試行農業加值 引領農業升級轉型,給臺灣農業一個新機會! 2022 年 訂定發布「特定林產品出口同意文件核發要點」,將紅檜、扁柏、肖楠、牛樟等4種貴重木之原木、木材、木雕、木藝品列為限制出口貨品,自112年7月1日生效。 2023 年 發布「寵物食品標示宣傳廣告涉及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認定原則」,並自113 年1 月1 日施行,規範寵物食品之標示宣傳廣告應提供充分且正確資訊,穩定消費市場秩序,並使寵物食品業者及執法機構有所依循,以維護寵物健康,保障飼主權益。 4 月 12 日 1937 年 「高雄州警務部獸疫檢疫所」舉行竣工式。 1968 年 美國農業部長利曼離臺,對中華民國紡織品配額問題,要求對美輸出自動設限。 2015 年 馬總統參訪宜蘭動物收容所 指示全力推動零安樂死配套措施。 2016 年 召開「建立我國農作物天然災害保險制度」座談會,邀請產、官、學界之專家學者提供意見,並評估制定農業保險專法之可行性,以加速建構我國農業保險制度。 2021 年 召開「第5 屆臺印尼農業合作諮商會議預備會議(視訊)」,簽署「南蘇拉維西省優良稻種拓展合作計畫備忘錄」,將由我駐印尼技術團與印尼哈珊努丁大學合作執行。 2023 年 12~20 日分別舉辦農、林、漁、畜4 場簽審通關共同作業平台系統操作與改版說明會,協助申辦業者及簽審機關人員瞭解改版友善操作頁面及系統,並說明手機及平板等多元申辦功能,以促進農業貨品通關便捷化。 2023 年 12~25 日陸續公告112 年度「富邦產物降水量參數虱目魚養殖水產保險」、「富邦產物降水量參數石斑魚養殖水產保險」、「富邦產物降水量參數鱸魚養殖水產保險」、「富邦產物降水量參數吳郭魚養殖水產保險」、「明台產物風速參數柚保險」、「112年度1 期高粱收入保險」及「明台產物風速參數柑橘保險」為農業保險商品,農漁民投保該等保險商品,得依規定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申請補助保險費,請農漁民踴躍投保。 2024 年 舉辦「卓溪,友熊之鄉」記者會,分享110~112年間與當地部落長期互動取得信任後,由族人協力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進行監測之歷程,目前已可辨識出至少20隻不同個體,包括多組母子熊,顯示此區域黑熊數量多且穩定。 4 月 13 日 1959 年 農復會主任委員蔣夢麟呼籲全民節育。 1959 年 糧食局在五大都市以家庭狀況實施米配售。 1959 年 臺灣省政府糧食局為穩定糧價,在臺北等5城市實施戶口配售米。 1969 年 臺灣省政府決縮小開發海埔新生地,大部分資金轉投農業灌溉。 2012 年 農委會穩定豬價降低生產成本措施說明。 2019 年 4 月13 日在農業試驗所、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及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舉辦農產加值打樣中心聯合啟用典禮,以串接農民由生產到初級加工之相關技術服務,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同月20 日在南投中興新村中臺灣創新園區宣布成立並啟用「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以整合本會所屬試驗改良場所在農產加工能量基礎,提供農民在農產加工方面之完整解決方案,協助提高產品上市推廣之可行性。 2021 年 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邀集經濟部、農委會、紙器公會與永豐餘、正隆及榮成等3 大紙廠研商農用蔬果紙箱短缺問題,3 大紙廠同意優先生產農用蔬果紙箱,以解決紙箱短缺問題。 2021 年 林務局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舉辦「林務局與霧臺鄉阿禮部落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協同經營成果發表」記者會,為保護霧臺原鄉部落資源及建立永續經營生態旅遊的法制基礎,林務局長期陪伴台24 線原鄉部落保育生態人文資源,並結合生態旅遊串起部落山林六級產業,開創原鄉里山經濟模式。 2022 年 與立陶宛農業部召開司處長級視訊工作會議,針對兩國農業政策及農業部門面臨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及氣候變遷等挑戰,進行意見交換與經驗分享,並同意共同推動簽署農業合作備忘錄,以建立雙邊農業對話及合作機制。 2024 年 13~15日輔導台灣農機工業同業公會舉辦「2024第18屆台灣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同時辦理國產優質農特產品展售、農業推廣成果等活動,計約700個攤位參展,3日展期吸引35萬人次參觀人潮,現場交易金額超過4.5億元。 4 月 14 日 1944 年 依據〈臺灣水產統制令〉第2條之規定,設立「臺灣水產物配給統制株式會社」,其主要業務包括水產物之買入、賣渡與販賣之受託,以及水產物集荷施設和漁市場的經營。 1949 年 臺糖運出2,300噸到上海。 1953 年 臺灣省政府糧食局令臺北市撤銷米限價辦法,准糧商自由交易,基隆市為平抑米價,亦採取五項措施。 1969 年 正在施工中之曾文水庫大壩,將降低10公尺。 2021 年 14 日起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免息措施延長1 年至111年4 月14 日止;另為紓解本金還款壓力,借款人可申請本金展延,以協助受災農民辦理災後復耕、復養,減輕其負擔。 2024 年 14~20日在荷蘭舉辦第19屆臺荷農業會議,兩國首次匯聚政府及產業力量,以「未來食品暨智慧供應(冷)鏈」為主題,探討實踐低碳生產、環境友善的跨國商業模式,協助農企業與農民爭取「未來食品」相關商機。 4 月 15 日 1913 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於花蓮港廳豐田村,設立「豐田村移民指導所」,1918年3月2日宣告廢止。 1948 年 「三七五減租」土地改革開始。 1954 年 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在桃園縣中壢鎮成立。 1961 年 臺灣糖業公司宣佈:使臺糖輸美總配額將達9萬5千噸。 1961 年 臺灣糖業公司總經理雷寶華宣佈:美國政府決定消減古巴糖配額,臺糖爭取到美國的廣大市場,大量輸美,總額達9萬5000噸,打破歷年來的記錄。 2016 年 使用汽油漁船主申購免徵營業稅汽油時,免向中油加油站出示報關簿,改以本會漁業署漁業管理資訊系統計算進出港時數及最高可核配油量進行加油,以因應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未來將停止報關簿簽章。 2019 年 4 月15 日宣布啟動全新「林業永續多元輔導方案」,以行之十餘年的獎勵輔導造林計畫為基礎,依不同的造林目標分流輔導,增列疏伐撫育補助、生產設備與各項認驗證補助,引導林農以友善環境方式發展木竹材的全材利用,並發展適地林下經濟、森林療癒、觀光遊憩、非木質產業等多元森林產業;至位於環境敏感地區限制伐採的人工林,若不適合發展,也將研擬給予環境補貼。 2019 年 4 月15 至26 日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獸醫服務體系效能評鑑(Performance of Veterinary Services, PVS Evaluation)專家團隊來臺進行12 天的實地評鑑作業,訪視地點涵蓋獸醫服務體系、動物福利及公共衛生等橫跨多單位及各層級公私部門,協助我國瞭解自身優勢與待改進之處,以利投注資源予以強化,促使我國獸醫服務效能與OIE 標準接軌。 2021 年 於新北市林口區畜牧場確 診臺灣本島首例牛結節疹 案例,當日即成立「牛結節 疹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及各 縣、市政府「牛結節疹災害 應變中心」,盤點及整備所 需防疫物資及人力,執行牛 結節疹疫苗注射,完成第一 道防線部署,並請行政院環 境保護署及交通部協助加強 機場、港口及其周邊環境清 潔、消毒與病媒控制等工 作,以阻絕病原。 2022 年 公告訂定「陶斯松為禁用農藥」,自同日起禁止輸入及製造,自113 年1 月1 日起禁止加工及分裝,並自115年1月1 日起禁止輸出、販賣及使用,公告禁止輸入生效日(不含)前已裝船(或裝機)運往我國之陶斯松農藥原體及成品農藥,不在此限。 2023 年 15~16 日辦理「111 年度農產電子商務包裝及品牌輔導成果發表會」暨「春日.春市」周末市集,展現受輔導業者新品牌設計及產品包裝以利電商通路販售推廣之輔導成果,並邀集歷年受輔導廠商共同設攤,以市集活動型態展售計畫輔導農產品,提供臺灣農產品創新消費體驗。 2024 年 公開「公司團體參與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專案媒合平臺」及41個專案,並舉辦企業座談會,說明ESG專案媒合平臺正式營運相關事宜,期藉由公私協力方式鼓勵企業參與森林經營、自然棲地維護等工作,達成淨零永續目標並落實ESG精神。 2024 年 15~18日及22~25日帶領12位農民團體、農企業或農業相關非營利組織成員前往日本,瞭解農產品供應鏈在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可能遭遇問題,借鏡日本推動農業淨零推動成果,並瞭解日本發展潔淨能源之技術成果與產業現況。 4 月 16 日 1928 年 「臺東農業補習學校」舉行開校式。 2014 年 農委會穩健推動雞蛋友善生產模式。 2016 年 派員赴澳洲研商「我國荔枝品種赴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試種計畫」,由於澳洲的荔枝栽培管理技術已具良好基礎,倘配合我國之優質品種,加上南、北半球互補生產之特點,雙方未來在國際消費市場中必能共創佳績;經積極與澳方說明與協商,獲得澳國昆士蘭州農漁業部長 Hon. Leanne Donaldson 及澳國荔枝生產者協會( ALGA )支持,雙方合作細節將以合作備忘錄( MOU )予以規範。 2020 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中改場)與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 暨農學院於中改場簽訂合作備忘錄,將針對作物智慧化育種、栽培體系研究及 農產品多元化開發等主題,結合臺灣大學之學術前瞻科技與中改場之產業應用 技術,開啟合作研發與產業運用新里程,期為中部地區農業導入創新加值模式, 共同布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後產業振興之研發動能。 2020 年 公告「109 年度沿近海漁船筏裝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或船位回報器輔導措施」, 補助沿近海漁船筏裝設AIS 或VMS,每艘漁船筏最高補助2 萬元,總經費共300 萬元,計可補助150 臺設備。 2021 年 農委會陳吉仲主任委員率隊訪視苗栗縣八甲茶區農村再生推動成果,肯定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簡稱水保局)投入農村再生之成果;另為加速地方發展,請水保局研議八甲茶區山坡地保育區解編及持續協助八甲茶區貓裏紅茶之行銷推廣事宜,促進跨社區、跨領域間合作。 2021 年 公布「牛乳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供有意從事牛乳友善生產系統之業者作為導入友善生產系統參考,使酪農業可兼顧動物福祉及實務需求。 2021 年 16 日及26 日公告法國上薩瓦省及下萊茵省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刪除,並分別自4 月12 日及22 日生效,該等地區之活禽鳥及其相關產品禁止輸臺。 2024 年 公告113年度「臺灣產物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及「臺灣產物屏東內陸地區降水量參數養殖水產保險」為農業保險商品,養殖業者得依規定向農業部申請補助保險費。 2024 年 辦理「漁業與人權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聚焦討論臺灣實施「漁業與人權計畫」執行情形及國際推動漁業工作公約(ILO-C188公約)的經驗與挑戰,推動漁業工作公約國內法化。 4 月 17 日 1946 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處公告〈臺灣省農業體系草案〉。 1948 年 臺灣省政府頒訂〈土地權利清理辦法實施細則〉。 2013 年 102年度科技農企業多元創新計畫開跑。 2021 年 舉行「110 年度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表揚15 位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及3個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團體,肯定得獎者及團體對於生態的重大貢獻,期望更多民眾看見這些故事,而成為關心生態保育的一員。 2023 年 17~18 日辦理INTERPRAEVENT 2023 國際天然災害防治研討會,以「山區自然災害的發生、減災與復育」為主題,由現象調查、事件監測、風險分析、加強治理、增加韌性、災害減輕、災區復原,以及提升整備等面向進行交流討論。期透過國際間產官學研合作的力量,提升防救災科學與技術之發展,進而增進災害管理之效能。 2024 年 辦理農工跨域商業模式共創研習—最簡可行生態系(MVE)策略創新發展工作坊,引導農工研發團隊檢視智慧農業產業生態系中業者應具備之屬性與特質,邀請業者共同組建最簡生態系團隊。 2024 年 宣布2024巴黎奧運「臺灣農業為臺灣選手加油」活動起跑,透過「臺灣農產嘉年華」及「農良直賣所」電商平臺,整合產地農民團體、農企業供應國產大豆、甘藷等優質農產,將提撥銷售金額5~10%捐贈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做為選手營養金,並提供食材供臺灣奧運代表團使用。 2024 年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山林製造」森林消費品牌概念店開幕,全店使用國產柳杉作為內裝材料,展售周邊山村部落產品、品牌選物、國產竹木育文創、林下經濟商品和餐飲服務。 4 月 18 日 1897 年 「臺北米穀市場」於大稻埕建昌街公會堂,召開創立總會。 1977 年 空軍派2架飛機協助省糧食局及臺灣電力公司在新竹以南,高雄以北地區用「種雲」方式實施人工造雨, 糧食局本身也配合實施地面造雨,以期解除中南部連日來的旱象。 2013 年 成立中華民國農會(簡稱全國農會)並召開全國農會會員代表大會,順利選出 27 位理事及 9 位監事,臺灣省農會於是日依法併入全國農會,並於 4 月 26 日召開理事會、監事會,選舉理事長、常務監事及聘任總幹事,順利完成 102 年各級農會屆次改選。 2016 年 召開建立果實蠅非疫生產點(區)專家會議,由本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邀集果實蠅專家與臺中區、臺南區及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共同研商建立我國非疫生產點(區)所需之技術規範、栽培設施要求及相關紀錄格式。 2020 年 行政院蘇院長親赴視察豬肉凍存倉儲情形,除關切豬肉安全庫存與品質,對於 國內肉品生產、進口及庫存穩定,各項畜禽產品及重要資材都做好盤點與整備 予以肯定。 2022 年 公告瓜地馬拉為牛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非疫區,並自同日生效。 2022 年 公告連江縣山坡地範圍,劃定面積為2,296.3 公頃,約占該縣總面積77%,涵蓋南竿鄉、北竿鄉、莒光鄉及東引鄉等4 鄉,納入水土保持法規範,完成全臺山坡地範圍最後一塊版圖。 2022 年 於新加坡Hao Mart 辦理「鳳梨釋迦推廣會」,現場展示生鮮釋迦、冷凍釋迦及釋迦酥等加工品,並同步於Tangs Orchard 百貨公司辦理為期5 天的快閃銷售活動,向海外消費者推廣臺灣鳳梨釋迦。 2023 年 發布「一百十二年度漁船筏裝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船載臺補助作業要點」,補助有穩定電源及艙間之總噸位未滿20 漁船、舢舨、漁筏之漁業人購買裝設船舶自動識別系統船載臺,以強化漁民海上航行作業安全。 2024 年 與文化部工藝中心與臺灣竹會共同策辦「2024世界竹論壇」,集結30個國家,超過200位國際竹業領域關鍵人士齊聚一堂,探討竹的多元應用及永續發展將如何影響下個世代。 4 月 19 日 2012 年 旱作管路灌溉系統省水省力 30年省下一座石門水庫。 2014 年 總統訪視臺東五星級製茶廠 指示全力輔導傳統產業創新加值。 2016 年 在中國大陸舉行「 2016 兩岸植物品種權工作組會議」,雙方獲致多項重大突破,包括陸方將鳳梨、番木瓜、石斛屬等 3 種植物列入第 10 批新品種保護名錄;同意蝴蝶蘭品種權申請案之檢定材料送檢時間由 2 個月延長為 4 個月;針對紅豆杉、蝴蝶蘭、芒果等檢定方法、照像技術調和及檢定報告相互採認等問題,雙方同意成立品種檢定技術小組進行研討等。 2018 年 4 月19 日公告愛沙尼亞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狂犬病非疫區,及美國田納西州、波蘭、比利時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非疫區,並自即日生效。 2018 年 4 月19 日派員參加在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召開的「2018 臺美農業科學合作會議」,會議期間美方對於提升畜禽飼料利用效率、維持環境永續發展等領域都表達高度合作意願,將有助於促進國內農業產業發展。 2019 年 4 月19 日在「108 年小型農機補助實施計畫」之補助機種「其他農機」項下增列肥料撒佈機、剪茶機、刷蜂機等具實際農耕適用性與普遍性之17 種農機(包括田間機械7 種、蜂農用機械6 種及採後處理機械4 種),以擴大照顧農民。 2021 年 「嘉一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屏東廠」配合修正屠宰場設施設備、屠宰作業清潔衛生、完成重要管制點確效試驗,經審查會議確認通過,獲農委會頒發證書,成為我國第一家成功取得HACCP 驗證之屠宰場。 2022 年 立法院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賦予我國推動食農教育與經費籌編之法源依據,條文包含農業永續、糧食安全、農產品價格平穩、全民生活及飲食等相關議題,有助於公私部門及全國民眾共同推動及響應食農教育,期食農教育觀念能深入全民生活,落實支持國產農產品,促進在地經濟及農業之發展。 2024 年 完成督導中央畜產會執行過期專案進口雞蛋堆肥化作業,已將儲存於13家冷藏/凍倉儲之過期雞蛋全數運往4場禽畜糞堆肥場進行堆肥化處理,總計約5,580萬顆蛋。 4 月 20 日 1946 年 臺灣省農會代表大會一致決定,依當局指示將農業會改稱農會。 1962 年 中華民國為非洲11個國家25位農業人員舉辦的農業技術講習會,舉行開學典,為期6個月。 1978 年 行政院公佈〈農業機械化基金收支辦法〉。 2013 年 阿里山森林鐵路與同屬 762mm 軌距登山鐵路之日本黑部峽谷鐵道締結姊妹鐵路,期致力鐵道文物資產的動態保存及永續使用,並增進兩國人民友誼。 2021 年 舉辦水保防災起步走巡迴特展,透過趣味互動、學習手冊與現場工作人員解說,讓民眾瞭解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及農村再生科普知識。 2021 年 配合嘉義縣110 年度災害防救演習,舉辦「土石流防災專員頒獎暨授旗儀式」,農委會陳添壽副主任委員頒發資深貢獻獎予76位服務滿10年以上土石流防災專員,表彰其辛勞與付出,並將代表自主防災任務的旗幟授予土石流防災專員,期勉防災專員能同心協力,堅定防災的信念,保護自己所熱愛的家園。 2021 年 舉辦「信義鄉羅娜村及新鄉村第一期灌溉工程啟用及推廣田間管路灌溉補助說明會」,宣達農委會擴大灌溉服務政策,係以「把水留住,灌溉大地」為願景,採蓄豐濟枯、引水廣布、智慧灌溉等3 項策略,分年分期分區推動灌區外農田水利建設,另於現場說明「推廣管路灌溉設施計畫」補助內容,獲得參與民眾熱烈迴響。 2022 年 於嘉義辦理「外銷物流籃,買氣旺旺萊」鳳梨銷日記者會,由農委會陳吉仲主任委員與翁章梁縣長共同見證銷日鳳梨採用國際規格之折疊物流籃,並配合鳳梨去冠消毒機及油壓升降棧板堆疊臺, 搭配機械化及棧板作業,省時省力,結合跨境物流業者回收物流籃循環再利用,順應國際趨勢減少廢棄物處理量,抵達日本後直接送進截切場,為臺灣鳳梨截切販售創造新契機。 4 月 21 日 2013 年 阿里山森林鐵路沼平火車站正式啟用。 2017 年 舉辦「國際農業人力資源發展論壇」,邀請韓國農林水產食品教育文化情報院(EPIS)及農村振興廳(RDA)等專家與我國進行討論,議題包括農業公費專班及青年農民培育,後續將透過定期交流及互訪,協助雙方創新推動國內農業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2017 年 派員出席於中國大陸上海市舉行之「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秋刀魚科學工作小組及第2屆科學次委員會會議,針對秋刀魚等該組織管轄物種之資源評估等議題交換意見,維護我國相關權益。 2022 年 訂定發布「高粱收入試辦及保險費補助辦法」,配合推動高粱契作種植政策,協助農民分散經營風險,並提供投保農民二分之一保費補助,以鼓勵農民踴躍投保。 2022 年 經行政院院會同意,自111年5月1日起提高學校營養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補助經費,分別為一般學校,食材補助由每人每餐6 元調整為10 元;偏遠地區學校由每人每餐10元調整為14元。 4 月 22 日 1947 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處成立臺灣省農林股份有限公司,轄茶葉,鳳梨,水產,畜牧4分公司。 2016 年 公告停止自挪威及韓國輸入活鹿、鹿精液及鹿胚,以防杜鹿慢性消耗病傳入我國,維護我國畜牧生產環境安全。 2019 年 4 月22 日修正發布「農民職業災害保險試辦辦法」第6 條,明定農民健康保險被保險人依規定向投保單位申請農民職業災害保險後,於投保單位審查前發生職業傷害事故,經投保單位審查其於申請時即符合投保資格,並繳納該期間保險費者,其加保之保險效力,始於申請之當日零時,以保障農民申請農民職災保險給付之權益。 2022 年 邀集遠洋漁業產業團體、關心人權議題團體與勞動部、內政部等機關召開記者會,闡述「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7大策略,並由產業團體說明其逐步改善、推動提升船員權益措施,及由NGO團體以監督角色,繼續督促,以照顧向大海討生活的工作夥伴,期讓遠洋漁船船員權益更完善,產業永續發展。 4 月 23 日 1918 年 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林業試驗場,於南投廳五城堡蓮華池庄與茅埔庄,設立「藥用植物栽培試驗地」,專職掌管藥用植物的栽培與試驗。 1965 年 農復會撥助4億元,支持臺灣省政府經建農業計畫。 1971 年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宣佈:由8月份起,臺灣香蕉輸日交由中央信託局標售,但業者表示異議。 1973 年 臺灣省政府決定籌集55億元,貸放給農業團體和農民,以加速農村建設。 2017 年 補助台灣昆蟲學會辦理「2017螢火蟲保育國際研討會」,邀請國際螢火蟲研究學者來臺專題演講,我國也將歷年完整的螢火蟲調查成果及相關研究實務應用於棲地復育的經驗進行報告,展現我國螢火蟲保育工作成果,並促進國際學術及保育實務工作交流。 2018 年 4 月23 日在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18 土砂論壇」,邀集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就「山河共治」、「掌握先機」及「永續利用」3 項議題進行討論,凝聚「土砂治理策略整合與協作」、「土砂收支調查及分析技術」等8項策略,建構安全永續利用的坡地環境。 2019 年 4月23日舉辦「小熊要回家」記者會,該案是失怙臺灣黑熊幼體於107年7月在花蓮南安瀑布附近被發現且經收容認養,由人類代替母熊教導小熊野外生存技能後,使其重回野外的先例,並為公私協力之具體典範。 2021 年 發布「家畜死亡保險實施及保險費補助辦法」及「豬隻死亡保險強制投保及保險費補助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包含增訂豬隻死亡保險強制納保對象、放寬投保農會,並修正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同一人之投保等規定。 2021 年 於臺中外埔樂農館舉行「第23 屆世界蘭花會議暨展覽開幕式」,由農委會陳吉仲主任委員及臺中市盧秀燕市長以線上方式共同揭幕,開啟2021 Virtual WOC 官方網站之蘭花展,提供全球共賞,蘭花會議亦以視訊方式舉辦。 2021 年 23~25 日辦理「溯源風土.山海圳國家綠道巡禮」創意推廣活動,邀請各單位及國內知名人士參與體驗,深度認識本綠道的生態及文化,提升山海圳國家綠道之國際能見度。 2024 年 召開記者會宣傳阿里山林鐵首輛以「生態」主軸一阿里山迎賓鳥一栗背林鴝為代表意象之改裝列車栩悅號,委由雄獅旅行社營運並推出分段式遊程,以五感體驗認識林鐵沿線社區、自然、人文、生態與文化。 4 月 24 日 1926 年 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於「鐵道旅館」召開之米穀大會中,將內地種米命名為「蓬萊米」。 1970 年 亞洲太平洋區糧食肥料技術中心在臺北成立。 1971 年 青果輸出同業公會強烈表示反對臺灣香蕉輸日由中央信託局標售。 1975 年 政府公佈實施〈農業 專業區設置標準〉。 2003 年 農委會邀集相關單位開會研商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修訂重要執行措施,其一為參考水稻品種之生育日數及各縣市近5年水稻播種及收割達50%之進度表,修訂各縣市休耕期間;其二為調整輪作獎勵、休耕直接給付發放作業時程,以利儘速發放予農民。 2012 年 體貼消費者荷包,國產平價豬肉開賣啦!農委會啟動平價豬肉供應平臺 嘉惠消費者與穩定產業發展。 2014 年 臺灣鳳梨尚介讚,示範區嚴格把關,臺灣鳳梨農打不倒! 2015 年 國內外禽流感疫情仍屬嚴峻,復養重建應循序漸進並同步提升禽舍與禽場軟硬體及產銷各環節生物安全操作,才能防範疫情發生及傳播。 2018 年 4 月24 日公告匈牙利自非洲豬瘟非疫區刪除,並自即日生效。 2019 年 4 月24 日與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及臺南市政府共同舉辦「2019 年熱帶水果及加工品國際採購日」活動,邀請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科威特、香港、澳門等9 個重要海外市場16位通路商及業者來臺,國內則有57 家業者前來參加,並與國外買主洽談熱絡,除水果外,部分買主也將採購有機蔬菜等農產品,顯示臺灣農產品實具國際競爭力。 2019 年 4 月24 日舉辦「輔導措施多樣化,稻農收益有保障」記者會,對外宣布本會因應108 年第1 期稻作收穫期將屆之各項輔導措施,包括108 年第1 期作公糧餘糧收購數量放寬之具體作法、活化公糧運用、預為規劃公糧濕穀調運及推動水稻田區耕作制度轉型等,以確保稻農收益及我國稻米產業穩定發展。 2023 年 辦理「智慧農業科技服務機構能量登錄作業說明會」,以鼓勵具備技術能量之機構申請登錄農委會「智慧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使農業生產者在面對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時,同時能在眾多科技服務廠商中,快速尋找到具備技術能力、有實務經驗且能解決農業問題的科技服務者。 2024 年 辦理農業智動化產官學研交流與觀摩會,邀請業者、農機公協會及產官學研領域專家,共商農機智動化之設計、製造及實境使用需求等,協助有意投入次世代農業機械發展業者加速農機智動化推動進程。 4 月 25 日 1930 年 於「嘉義公會堂」召開嘉南大圳竣工式。嘉南大圳自1920年開工興建,歷經十年工期方宣告竣工,自此臺南州轄下之旱田,每年皆得播種兩季早晚稻。但該圳灌溉區域地之農民,除未必習慣於三年輪作法之外,亦須繳納含維持費、特別賦課金、工事賦課金在內之高額水租,實已蔚為農民沉重之賦稅負擔。 1955 年 臺灣省農業性合作社及合作農場開始總普查。 1959 年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發表農工作檢討報告,指出農會應促進農業增產,負起培養工業使命。 1969 年 中美合作創立之土地改革訓練所開訓。 2016 年 委請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建置之「農業科技產業情報站( ATIIP , http://atiip.atri.org.tw/ )」正式上線,該網站內容包括研究報告、國際新知、產業新聞及活動訊息等,提供即時且精準的農業科技產業新動態,期藉由產業資訊交流擴散,引導學研界及產業界朝有利的方向研發或開拓市場,以提升產業競爭力。 2019 年 4 月25 日由農業委員會黃金城副主任委員率團赴越南出席本會農業試驗所與越南隆安省政府農業暨農村發展廳簽署「水稻與果樹種苗繁殖生產示範中心合作協議」,未來將引進臺灣種苗、設備、肥料與農機,協助隆安省改良水稻與果樹種苗繁殖栽培技術,並促進雙方種原交流及保存,同時透過示範效果的擴散,開拓我國農業資材與設備外銷越南商機。 2022 年 公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第6 條第6 項、第12 條第1項第3 款規定適用之天氣參數,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災害性天氣參數,依程序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農民申請救助項目之災損程度符合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災損天氣參數者,鄉(鎮、市、區)公所查證具有種植或養殖客觀證明文件者,得免勘查。 2023 年 我國欣樂、和榮意、泰安、嘉一香、信功及台畜等6 家屠宰場生產之生鮮豬肉通過菲律賓書面資料與實地查核等程序,獲同意輸銷該國,為我國首例以豬肉臺灣隊模式,透過業者與官方間良好合作關係,成功叩關豬肉輸銷特定國家。 2024 年 配合彰化縣113年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演習,舉辦土石流防災專員授旗暨頒獎儀式,並頒發服務滿10年之防災專員資深貢獻獎,共有160位土石流防災專員參與演習觀摩,其中66位榮獲資深貢獻獎。 4 月 26 日 1899 年 〈臺灣食鹽專賣規則〉公佈,規定凡本島或外國製造之食鹽,均應全數繳官,並於各地適宜之處,設置鹽館掌理收買發售之事,價格亦由官方統一取決,除官買官售之外,一概不得販賣、轉讓或私用。總督府亦指定臺北縣轄下之基隆港、淡水港與舊港,以及臺中縣轄屬之鹿港與後?港,方為合法食鹽輸入口岸,除此以外皆不得擅自進口。 1971 年 臺灣省政府通過修正〈菸酒零售管理辦法〉,放寬零售商設置標準。 1988 年 立法院通過修正〈行政院衛生署檢疫總所組織條例〉(原名:行政院衛生署國際港埠檢疫所組織通則)。 2001 年 〈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經內政部及農委會發布施行。 2017 年 舉辦首屆「績優休閒農業區暨輔導單位表揚活動」,並協助推廣各績優休閒農業區特色與商品,同時頒贈已故國立臺灣大學陳教授昭郎貢獻獎(由陳夫人代表領取),感謝其對臺灣休閒農業發展的奉獻。 2018 年 4 月26 日於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舉辦「第一屆金牌農村競賽」頒獎典禮,藉由競賽更呈現臺灣各地農村厚實的文化底蘊、生態多樣性及人與土地間的連結,體現農村再生的精神,樹立臺灣農村典範。 2019 年 4 月26 日與歐盟代表簽署「相互採認蝴蝶蘭品種檢定報告書」,強化我 2019 年 4 月26 日在農業委員會陳吉仲主任委員及洪處長忠修見證下,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與新加坡通路商Hao Mart Pte Ltd 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我國將於Hao Mart Pte Ltd 自有通路賣場合作設置「臺灣農產食品專區」,展售臺灣優質生鮮蔬果及農產加工食品,共同拓展臺灣農產食品新加坡市場,並進一步擴展至新南向國家及清真市場。 4 月 27 日 1907 年 基隆水產業者共同集資12,500圓,於三叉灣成立「基隆水產合資會社」,負責辦理水產買賣與委託買賣事宜。 2012 年 臺灣農產品外銷雙讚:石斑魚成長40% 蝴蝶蘭可望破億美元。 2017 年 輔導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舉辦「穆斯林市場介紹及國內外清真驗證制度說明會」,聘請穆斯林市場專家與台灣清真產業品質保證推廣協會副理事長擔任主講人,並邀請剛參加馬來西亞國際清真展(MIHAS)之我國業者現身說法,協助我國農產品暨農產加工品生產業者瞭解國際穆斯林市場的發展與商機,拓展清真新興市場。 2018 年 4 月27 日於桃園農業博覽會設立之「臺灣創新農機館」辦理駐華使節說明會,透過本次農機館展示活動,促進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新南向國家之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以及拓展我國精品農機外銷市場,讓臺灣成為各國農業發展的堅強夥伴。 2021 年 訂定發布「養殖漁業生產區設置及管理準則」,促使養殖產業「專區」(整合產業聚落,強化區域發展)、「專水」(提供穩定水源,改善生產環境)、「專法」(完備法令制度,落實管理輔導)之實現,該準則包括生產區設置、養殖工程導入及養殖產業輔導措施等,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殖產業競爭力。 2022 年 召開臺灣鳳梨輸銷日本記者會,除感謝日本消費者長期對臺灣鳳梨的支持,並宣布繼臺灣香蕉作為日本校園營養午餐水果外,111 年度日本茨城縣(笠間市及大洗町)幼稚園及中小學共計9 間學校單位,亦首次採用臺灣金鑽鳳梨(台農17 號)作為校園營養午餐水果食材,供應日本學童安心享用。 4 月 28 日 2017 年 訂定發布「農場及農業合作社申請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登記辦法」,凡符合本辦法所定資格者,得向本會提出申請登記為「適用農業發展條例第47條之1第1項規定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之農場或農業合作社」,經登記並核發登記文件,於每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向稅捐稽徵機關申報免稅。 2021 年 舉辦「第5 屆A P O 生物肥料與生物農藥國際研討會(ICBB)」,我國學員及觀察員以視訊方式與會員國之外國學員,針對農業微生物資材之行銷與商品化進行研討,從政策法規到技術商品化推廣,實現亞太地區安全農業與友善環境的期待。 2023 年 舉辦「112 年水土保持月啟動記者會」,透過有趣且好玩的教育推廣活動深入校園、社區及公開場域,提供老師、學童及一般民眾在全臺各地區輕鬆體驗瞭解相關知識,藉此喚醒國人重視水土保持,建立全民正確水土保持觀念。 2023 年 假苗栗明德水庫舉辦複合型災害聯合演練,以假定水庫於豪雨期間面臨土石崩落、設備故障、陳抗事件等複合情境, 進行人員推演及操作,期透過防災設備、資源等之盤點與整備,強化防災韌性,達到提升整體防災應變能力的目標,並持續精進即將到來之汛期應變作業。 2023 年 28~30 日舉辦「第6 屆森林市集」,以「森林大富翁」為概念主軸,搭配「森林冒險家」闖關設計,邀請大家由不同的視角出發,認識森林豐富面貌,藉以推廣國產木竹材,為優質業者提高市場能見度,亦希望能讓民眾感受森林對人類提供的多元惠益,更加珍惜臺灣寶貴的森林資源以及山林生活。 4 月 29 日 1916 年 於臺北召開全島獸醫大會。 1944 年 「臺灣畜產興業會社」決議增資,並在臺南與臺東二地,增設生產養豬用飼料的配合工場。 1948 年 臺灣省政府公佈〈茶葉檢驗施行細則〉。 2014 年 彙編「畜牧場及堆肥場臭味控制技術手冊」加強臭味防制宣導。 2020 年 發布「農業合作社輔導獎勵辦法」,訂定有關農業合作社業務經營之輔導、獎 勵等應遵行事項,以協助農作、森林、水產、畜牧及休閒等農業性合作社運用 其合作組織的力量,增進全體社員之經濟利益、改善其生活,並配合政府政策 促進農業發展。 2020 年 4 月29 日起~ 8 月1 日辦理夏季國產芒果、木瓜、紅龍果及荔枝等鮮果實輸日 韓檢疫處理作業。本年度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嚴峻,經行政院農業委員 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多次洽商日韓二國後,4 月1 日獲日方同意至5 月底前授權 我方辦理輸日芒果、荔枝檢疫處理作業;4 月10 日獲韓方同意授權我方辦理輸 韓芒果檢疫處理作業。 2022 年 研訂自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PAI)疫區輸入雛禽及受精蛋(含供試驗研究用受精蛋)之風險管控強化措施,以因應我國輸入種禽之主要供應來源——美國、加拿大及法國陸續發生HPAI 疫情,造成國內種禽及受精蛋供應不足等情形。 4 月 30 日 1954 年 臺灣省地政局分派人員對實施耕者有其田進行檢討,以確保耕者有其田的成果。 2015 年 網路食安謠言亂亂飛 「農產品食安服務專區」4月30日上線為您說分明! 2021 年 舉辦「我們與步道的距離——2021 自然步道國際交流論壇」,邀請自然作家劉克襄專題演說,韓國、日本與國內專家學者針對步道公私協力合作、經營管理、推廣行銷等議題發表簡報及交流,累積未來自然步道國際交流的能量。 2024 年 補助農科院辦理農業基因編輯國內外發展應用論壇,邀請學者專家及利害團體代表,交流農業基因編輯之國際發展趨勢、生物安全與食品安全、國內育種研發等三大主題。 網站單元 農業主題館 農業知識家 農業知識庫 圖鑑知識 植物圖鑑 蝴蝶圖鑑 農業害蟲圖鑑 鳥類圖鑑 魚類圖鑑 圖書影音 農業圖書 影音專區 農博萬象 農學報導 農業小百科 都市農耕專區 百年農業發展史 學習推薦 相關網站 農漁生產地圖 農業懶人包 知識圖卡 好識會發聲 好農開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