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直立草本,株高30-100公分;莖直立,綠色或紅色,多分枝, 具細稜及尖銳細刺;單葉,互生,全緣,菱狀卵形或長橢圓形,長 3-12公分,寬1-5.5公分,先端具細刺,基部楔形,柄長1-8公分;圓 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可達30公分;花被綠色,5片,雌花多集中 於下側,而雄花則位於上方;雄蕊5枚,花絲與花被片略等長;胞果 矩圓形,成熟後橫向裂開,上半部像帽子般脫落;種子黑褐色,近球 形,具光澤。
栽培方式
刺莧菜生性強健,喜溫暖,低溫生長緩慢,耐乾旱與貧瘠,對土壤要求不高。強光和半日照都能適應。因此給予適當光線及排水良好之土壤,再加上適當施肥,應可生長旺盛。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和低海拔山區,另外澎湖群島和馬祖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晨昏時段活動,也會在陰天時出來活動,飛行活潑快速,停棲時翅膀合攏,常躲在葉片下,藉以躲避天敵攻擊。除訪花吸蜜吸水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尤其是鳥類的。鐵色絨弄蝶前後翅腹面,呈現藍紫色的金屬光澤,是其中文俗名由來,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僅在蘭嶼有近似種南風絨弄蝶,所以在本島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豆科的蕗藤和疏花魚藤,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的嫩芽新葉,卵呈扁球形,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不同齡期的幼蟲,會製作不同形式的蟲巢。終齡幼蟲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會分泌粉狀蠟質代謝物,防止水份入侵。
體長約13cm,雌雄鳥的羽色相同。喙黑或褐色,虹膜黑褐色,頭上、後頸為紅褐色,臉及頸側灰白色,頰有大型黑色圓斑,喉黑色,背栗赤色、有明顯黑色軸斑,腰及尾上覆羽淡栗色,小覆羽赤褐色,中、大覆羽黑褐色、羽端白色,飛羽黑褐色、羽緣黃褐色,胸、腹、尾下覆羽灰白色,脇淡褐色,尾羽黑褐色、羽緣黃褐色,腳淡黃褐色。幼鳥的整體色調較灰、頰無黑色圓斑,背部色澤亦較淡,其餘與成鳥相同。
棲地與習性
麻雀是台灣鳥類中最能夠適應人類棲地的鳥種,在都市鬧區環境中,麻雀可說是最普遍的鳥種。海拔500m以下的城鎮、鄉村、農田的住家附近經常可見。由於近幾十年來,隨著山區的人為開墾漸漸普遍,麻雀的海拔分布上限,可由日治時代的600m上升至2,000m左右。喜歡於地面及稻田中覓食,經常數隻或成群活動,群聚性相當明顯。飛行時成直線波浪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