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中喬木,高可達10公尺; 莖:樹皮灰白,樹枝粗壯,枝條斜上昇或略下垂; 葉:單葉,互生,卵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7-10公分,寬6-8公分,2裂,先 端鈍,基部淺心形或略呈截斷狀,柄長3-3.5公分,兩端具有關節; 花:繖房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筒圓錐形,裂片佛燄苞狀;花瓣粉紅色5片, 倒披針形,花徑寬8-12公分,具香味;完全雄蕊3-4枚;子房被灰色柔毛, 具長柄,柱頭大而歪; 果實:莢果線形,硬革質,扁平,光滑無毛;內有種子12-15枚。
栽培方式
洋紫荊性喜日照充足環境,但亦可以接受些微遮陰環境;其枝葉生長喜高溫多濕,但栽培介質需微酸(pH 5.6-6.5)、排水良好,植株在乾燥土壤下開花表現最佳。洋紫荊極具耐旱、耐熱、抗污染的特性,容易栽培,植株亦耐鹽害,可種植於濱海地區。種植時宜多列植或叢植,一年施一兩次肥料即可,但須留意補充鉀肥。雖少病蟲害,然主要蟲害包括蛀蟲、毛蟲與紅蜘蛛;病害則有葉斑病與葉燒病。 洋紫荊木質較脆弱,可能容易在颱風吹襲下折損,而秋冬大量落葉、落花和果莢也會造成垃圾問題。若群植洋紫荊,當樹木幼年時應適時修剪,以塑造一致型態。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混生林等處活動,飛行活潑敏 捷,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食腐果和樹液等。本種季節型非常明顯,低溫期個體翅形輪廓凹凸程度較高溫 期明顯,腹面顏色也較高溫期深,在臺灣近似種類為黃鉤蛺蝶,其後翅尾突尖銳,本種突起是指狀,在辨識上不難 區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有榆科的櫸木和阿里山榆,雌蝶將卵單產於寄 主新芽上,卵呈綠色球形,具十條左右凸起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終齡幼蟲化蛹於寄主 枝、葉下側,蛹為懸蛹,外觀是淡褐色,腹部具數列尖銳棘刺。
害蟲學名:Laemophloeidae
害蟲目別:鞘翅目
害蟲科別:姬扁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小白菜
作物學名:Brassica campestris Chinensis group
作物科別:十字花科
體長約17cm,雌雄鳥的羽色略有不同。雄鳥喙鉛青色,虹膜黑褐色,額至後頭為鼠灰色、向後漸濃,後頭兩側各有一紅色斑,臉及頸側白色,耳羽後有一黑褐色橫斑,腮、喉白色,背及肩羽為黑色,下背至腰密布白色橫斑,翼羽黑色、有白色橫斑點,胸、腹及尾下覆羽淡灰褐色、具有顯著的黑褐色縱斑,尾黑色,尾羽中央一對無白斑,其餘尾羽先端及外側有白色橫斑,腳灰綠色。 雌鳥後頭兩側無紅色斑,其餘部分與雄鳥相同。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森林內,大多在闊葉樹林內出現,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喜攀爬於樹幹或樹枝上,搜尋樹幹內或樹皮間的昆蟲。啄食時,以尾羽抵住樹幹,快速敲擊樹幹。在樹幹上行進時,呈螺旋狀貼近樹皮快速跳躍前進,少作長距離飛行,多在樹與樹之間作短程飛行,飛行時速度甚快,成波浪狀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