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園藝協會將西洋水仙品種分為喇叭水仙品種群、大副冠品種群、小副冠品種群、重瓣水仙品種群等,其花單生於枝頭,高20~30公分,花大,花瓣黃色或淡黃色,有香氣,花副冠喇叭狀,橘黃或黃色,邊緣呈不規則蕾絲狀,花筒向外挺伸似喇叭,因此得名,不同品種群主要是花冠的外觀及特色來區分。
栽培方式
西洋水仙花形和中國水仙花的差異很大,園藝品種有特大的大花喇叭水仙及花被白色、植株較小,花的副冠及雌雄蕊全部瓣化的重瓣喇叭水仙等。西洋水仙在臺灣喜愛涼爽的季節,在秋、冬、春生長發育,夏季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鱗莖處於休眠狀態,喜好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至微鹼性砂質壤土,並不能像中國水仙用水耕栽培,西洋水仙在臺灣少數為盆花,多數做高級切花使用。
本種主要產於臺東蘭嶼和綠島,南沙太平島也常發現,臺灣本島以前主要是在恆春地區偶發,近年來秋天在北部金 山,不同年份有兩筆記錄。成蟲喜歡於海岸林活動,飛行快速敏捷,雄蝶常在寄主附近作領域占有,成蟲會訪花吸 蜜,在臺灣近似種類為幻蛺蝶,本種體型較小,在辨識上並不難。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成蟲全年可見。單食性蝶種,目前僅知寄主植物只有蕁麻科的落尾麻,雌蝶將卵聚產於寄主葉 背上,數量達數百至上千顆,雌蝶似乎有護卵行為,卵呈黃色球形,具十條左右突起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 幼蟲身上布滿棘刺,終齡幼蟲於寄主枝條上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黃褐色,腹部具尖銳棘刺。
體長約10cm。全身大致為暗褐色,體型圓胖。有不明顯的淡色眉線。下背、兩翼及尾佈滿黑褐色細橫紋,中覆羽有若干白點。尾 短,常上翹。腹面淡黃褐色,雜有白點。眼黑色。喙細,上喙黑色,下喙黃褐色。腳淡褐色。測量值:本種在台灣尚無測量資料。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高海拔接近森林上限的森林底層、林緣、草地、灌叢、箭竹叢、開墾地等。於地面植被底層、枯朽倒木旁活動覓食,也偏好潮濕近水處。性隱密,常可聽到囀鳴而不易見。繁殖期較不怕人,會站在植株頂上或岩石上鳴唱。尾部經常上翹。飛行能力不佳,僅作短距離貼地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