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枝直立,老枝則有橫張性,植株高度15~50㎝。橢圓形葉片對生,紙質略帶有光澤,原種葉片紫紅色,本品種是葉片有豔紅色斑紋的園藝品種,葉形較原種狹窄且容易有皺摺。開花白色形似「千日紅」。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環境,半日照植株易抽高徒長,葉色亦較黯淡。介質略乾就要澆水。肥料可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肥。需定期修剪以維持緻密株型,且誘使新枝萌發,能帶來更豔麗的葉色。冬季開花時建議將植株強剪,如此能春季欣賞新生的美麗葉片,且能避免開花後植株老化的現象。
本種產於全島平地到低、中海拔山區。棲息於常綠闊葉林,成蟲喜歡於竹林和森林邊緣的環境活動,飛行活潑敏捷,雄 蝶喜於濕地吸水,停棲時翅膀通常閉合,有時會至有陽光處曝曬,前翅成V字型後翅平攤或下壓。喜訪花吸蜜和吸食動 物排遺,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所以在本島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一年可能有兩世代,冬季期以何種形態越冬尚不清楚。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禾本科的包籜矢竹和多種 竹亞科的竹類植物,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卵呈白色半球形,表面具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於寄主葉片 製作筒狀蟲巢。終齡幼蟲化蛹前會將蟲巢咬斷,與寄主脫離掉落地面,且直接於巢內化蛹,蛹為縊蛹,呈黃綠色其上佈 滿短的褐色剛毛。
體長約10cm。全身大致為暗褐色,體型圓胖。有不明顯的淡色眉線。下背、兩翼及尾佈滿黑褐色細橫紋,中覆羽有若干白點。尾 短,常上翹。腹面淡黃褐色,雜有白點。眼黑色。喙細,上喙黑色,下喙黃褐色。腳淡褐色。測量值:本種在台灣尚無測量資料。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高海拔接近森林上限的森林底層、林緣、草地、灌叢、箭竹叢、開墾地等。於地面植被底層、枯朽倒木旁活動覓食,也偏好潮濕近水處。性隱密,常可聽到囀鳴而不易見。繁殖期較不怕人,會站在植株頂上或岩石上鳴唱。尾部經常上翹。飛行能力不佳,僅作短距離貼地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