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手工純釀醬油DIY--步驟-2
作者:邱淑媛;賴明基
公佈日期:101 年 05 月 01 日
三、出麴
培養至黃豆表面由白色剛轉黃綠色時即可下缸,夏天約為2天,冬天溫度較低可能長達5~7天。培養過久麴的顏色會轉為鮮綠色、綠褐色,最後變為褐色,並且產生麴臭味,釀造出來的醬油品質不好。
四、下缸
先將麴倒入玻璃缸中,再以其他容器將200公克食鹽溶解在1公升冷開水中。將鹽水倒入玻璃缸中,以筷子將鹽水中的麴攪鬆,蓋上蓋子,或蓋塑膠袋後用繩子將缸口綁緊。最初的2~3天內每天早晚各攪拌一次,之後攪拌的次數漸漸減少,到每週一次。
五、熟成
接著進行熟成。醬油麴浸鹽水後數月,外觀漸漸轉為濃稠狀,稱為醬油醪。醬油醪在貯存之後香氣會漸漸生成,稱為熟成。熟成時間短為6~8個月,長可達2年。不需要照光線,一兩個禮拜攪拌一次即可。熟成溫度約15℃左右最好。
六、過濾與裝瓶殺菌
待醬油醪香氣足夠之後,準備一個盆子及兩層相疊的粿袋。先將醬油醪倒入粿袋中,再將袋口打結吊起,盆子放在下面,用醬油醪本身的重量使醬油濾出。亦可採用打結之後上置重物的方式壓榨。濾出液稱為生醬油,顏色較市售醬油淺,風味也還不對,需要進行加熱。將生醬油裝瓶密封後,以80℃熱水殺菌30分鐘,即為醬油。亦可先煮沸再趁熱裝入玻璃瓶密封。若將生醬油拌入適量糯米粉,混合均勻並煮沸,即為醬油膏。在醬油中加入一些砂糖,可調整醬油過於單調的鹹味。自製醬油因為不加防腐劑,建議放置冰箱中保存,特別是開封過後。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延伸閱讀
- 逆境下的肥培策略與實務改善案例114/04/10
- 淺談土壤消毒之方法114/04/10
- 柑橘類有害生物診斷與防治策略114/04/10
- 草莓萎凋病及其防治114/04/10
- 土壤質地簡易測定方法114/04/10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114年4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4/02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草莓土壤消毒成果豐碩 示範觀摩秀亮點114/04/01
- 中部地區番椒炭疽病菌之鑑定及其對藥劑與友善資材之感受性分析114/04/01
- 不同比例羽毛堆肥對草花生長之影響114/04/01
- 鮮食葡萄新品種‛台中6號’之育成1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