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黃牛來源與種原保存工作通述
台灣黃牛在分類上屬於中國黃牛的南方黃牛類型,早可溯及西元六世紀的隋前時代即可能移住台灣,遲亦於十七世紀的明朝後期即見諸文獻記載上,品種的形成至少近四百年。其間歷經荷蘭人與日本人的統治時期,曾引入印尼牛與印度牛的血緣,但影響均屬有限。從血液蛋白多態性來看,台灣黃牛不僅與印度牛距離遠,而且具有斑騰牛屬(Bibos banteng)巴厘牛所特有的HbC 血液型,這是牛屬動物(Bos)中印地卡斯牛或瘤牛(Bos indicus)和特歐羅斯牛或普通牛(Bos taurus)所不具有的血液型基因頻率,亦是中國黃牛與台灣黃牛獨特的遺傳結構。基本上,台灣黃牛具有大陸南方黃牛類型的基因遺傳,與其中部分地方品種黃牛關係密切,但也與東南亞鄰近地區之當地牛種有接近的遺傳距離,這種複雜的基因構成和分佈也說明了台灣黃牛的遺傳多樣性。特殊的歷史背景,加上地理上的天然屏障,也造成台灣黃牛在局部環境中的特殊發展。如此一個具有獨特遺傳背景的本土品種,在動物遺傳資源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保存上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此外,在現今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範疇內,物種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層面的意義,也許將更大於其對人類利用的實用價值。保種屬生物多樣性的一環,具有生態與經濟、科學與教教育、文化、倫理與藝術等有形與無形之價值,其經營方式應是永續利用的,不應僅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衡量。應從多種角度思考保種動物之存在意義,透過種原特色之開發利用、文獻資料之蒐集、田間訪談記述、動、靜態教育展示活動等方式,將產業文化導入休閒生態、教育展示層面,可使保種與社會結合,進一步達到三生一體的永續經營與利用。
附  件: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專輯/五十週年所慶htm/04.pdf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牛 > 牛遺傳與育種
- 先天性下痢致死基因對乳牛生長之影響98/11/10
 - 台灣乳牛優生技術 (二)98/11/10
 - 乳質檢測乳牛群的血統登錄數及其年度增加率98/11/10
 - 乳牛的近親配種98/11/10
 - 台灣乳牛單日乳量最高100 名之月齡及其乳質98/11/10
 - 台灣轉基因複殖動物研發團隊98/11/10
 - 瓜胺酸症,乳牛的一種遺傳疾病98/11/10
 - 繁殖能力登錄乳牛的初產月齡、胎數及胎距98/11/10
 - 如何培育更新女牛----從出生到配種98/11/10
 - The Role of Pigs as a Meat Sourc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Culture98/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