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台灣荷蘭牛性能改良(DHI)回顧與展望
乳牛群性能改良(DHI) 計畫為國內乳業重要計畫之一,提供酪農個別牛隻生乳品質檢驗及性能檢定月報表與相關的經營效率報表作為選育牛隻及改善牛群管理之參考,並建立乳牛性能資料庫,分析乳牛性能逐年改進情形。由最近10 年1998 至2007 年DHI 資料庫分析,2007 年有251 戶,18,823 頭泌乳牛隻參加本計畫,平均胎次2.28 胎,每戶參檢泌乳牛平均75 頭,平均305-2X-ME 乳量7,499 公斤。每頭牛之每日產乳量平均 23.7 公斤,乳脂率3.79%;乳蛋白質率3.25% ,總固形物12.58%,體細胞數每毫升32.1 萬個。分析17,196 頭乳牛繁殖性狀資料,胎距平均日數為424 天。為節省測乳人力及物力,將建立DHI 上、下午輪測制度(DHI-AP),用一次測乳採樣紀錄來預測採樣當日乳量的預測因子之研究已完成,隨著酪農兩次擠乳間距不同,以上午乳量預估當日乳量之預測係數介於1.78~1.93;而以下午乳量預估當日乳量之預測係數介於2.19~ 2.06。以上午乳脂率預估當日乳脂率之預測係數介於1.055 ~1.006;而以下午乳脂率預估當日乳脂率之預測係數介於0.939~0.99。預測係數己納入DHI 資料處理系統中。DHI 將提供網路平台來供DHI 酪農進入其牛群資料,上傳牛群性能紀錄及下載牛群性能資訊,列印牛群管理及生乳品質報表,並將逐漸推展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來識別個別牛隻,並配合應用PDA,酩農於牛舍內應用PDA 來進行DHI 紀錄、收集、保存、上傳DHI 資料,下載資訊並現場列印,相關的研究於2008 年開始。
附  件:http://kmweb.moa.gov.tw/種原知識庫/專輯/五十週年所慶htm/02.pdf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牛 > 牛遺傳與育種
- 先天性下痢致死基因對乳牛生長之影響98/11/10
 - 台灣乳牛優生技術 (二)98/11/10
 - 乳質檢測乳牛群的血統登錄數及其年度增加率98/11/10
 - 乳牛的近親配種98/11/10
 - 台灣乳牛單日乳量最高100 名之月齡及其乳質98/11/10
 - 台灣轉基因複殖動物研發團隊98/11/10
 - 瓜胺酸症,乳牛的一種遺傳疾病98/11/10
 - 繁殖能力登錄乳牛的初產月齡、胎數及胎距98/11/10
 - 如何培育更新女牛----從出生到配種98/11/10
 - The Role of Pigs as a Meat Source i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Culture98/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