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費洛蒙在蟲害管理上之應用與發展
近年由於微量化學分析技術的進步,發現很多天然或合成的化學物質與昆蟲的行為、生理、族群組成、生殖、及生存息息相關,這些物質通常與生物同種或不同種個體間訊息之傳遞有關,故總稱為化學傳訊素(Semiochemicals),此類物質主要可改變昆蟲的行為,故又稱為Behavior-modifying chemicals(BMCs),包括費洛蒙(Pheromone)、開洛蒙(Kairomone)、阿洛蒙(Allomone)、新洛蒙(Synomone)及阿紐蒙(Apneumone)等。其中以性費洛蒙又稱性誘引劑之利用最為普遍。由於性費洛蒙一般具很強的生物活性、用量少、專一性高、持久性長、無毒性、與其他蟲害防治措施(尤其是生物防治)相容性大、及一般實驗室即可產製等特性,因此,性費洛蒙被視為合乎環保條件的生理性防治劑(Biorational pesticide)之一。至今約有一千多種昆蟲的費洛蒙或引誘劑被分離、鑑定及合成,數百種的費洛蒙被廣泛應用在蟲害管理計畫中,性費洛蒙及其類似物之應用方式主要為:(1)偵測法或監測法,(2)大量誘殺法,(3)交配干擾法或迷惑法,(4)其他利用方式,包括被利用來監測田間抗藥性昆蟲的發生,輔助蟲種鑑定,作為研究害蟲遷移分散行為工具,性費洛蒙兼具開洛蒙者可增強天敵利用效率,及施用做成陷阱作物(Crop trapping)以減少農藥施用範圍及藥量等。性費洛蒙之研發與應用是屬高科技,須多種學門的研究人員長期通力合作始有所成。展望未來,臺灣性費洛蒙之研發與應用工作,宜包括:(1)本土主要作物重要害蟲性費洛蒙組成分之分離與鑑定,(2)性費洛蒙簡易大量合成方法之研發,(3)生物檢定技術及性費洛蒙配方之研究,(4)誘捕系統之設計,(5)經濟效益評估,(6)推廣教育等。希望在有志之士共同努力研究之下,性費洛蒙及其類似物在台灣的蟲害管理體系中,未來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提供更適切、成功的利用途逕,以促進殺蟲劑更合理的使用,並確保生態環境的品質。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藥 > 生物農藥類
相關檔案下載
- 高屏地區茄子病蟲害簡介與防治114/10/27
- 臺澳養蜂登記制度與病蟲害監測管制比較114/10/21
- 10月份臺灣茶園生產管理專家建議資訊114/10/08
- 小果番茄陸續定植 多加留意病蟲害防治114/09/30
- 農民學院有機農業初階班結訓 厚植學員農業經營基礎114/09/19
- 強化病蟲害管理與災害復育 構築韌性番荔枝產業114/08/28
- 臺東農改場辦理番荔枝病蟲害整合管理講習 強化安全用藥觀念 助攻外銷市場114/08/14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308期-114年8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8/01
- 臺東農改場舉辦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暨番荔枝病蟲害整合管理宣導講習會114/07/30
- 風雨過後 作物復耕技術及病蟲害防治114/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