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蘇力菌毒素基因cry1Aa1之轉形葉表生菌Erwinia herbicola的殺蟲活性與質體留存之分析
葉表生菌Erwinia herbicola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同屬腸道科細菌,常見於蔬菜、果樹等植物葉面,對植物本身大多沒有毒性,同時會分泌抗生物質抑制火燒病(fire blight)病原菌Erwinia amylovora的生長,若將有效的抗蟲基因轉入,則可提高E. herbicola在經濟作物保護上的利用價值。我們利用菌種中心提供之E. herbicola ATCC 14589,以及由芥藍菜嫩葉上篩選出本土菌株 E. herbicola TC1與TC7作為基因轉形(transformation)之宿主,透過電穿孔轉形法將構築有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cry1Aa1的質體pUN4分別送入上述菌株,得到Eh4、Eh5與Eh6轉形株,並觀察cry1Aa1基因所表現蛋白質的殺蟲效果。Eh4、Eh5與Eh6的總蛋白質抽出物,在濃度為2.5 mg/ml下,餵食小菜蛾三齡幼蟲72小時後,幾乎可達到100 % 的死亡率,而在低濃度0.625 mg/ml下,仍分別達到80 %、94 %與42 %的死亡率;其中,Eh4、Eh5在更低蛋白濃度0.312 mg/ml下,仍可分別造成小菜蛾幼蟲死亡率達26 %與42 %。在殺蟲時效性的觀察方面,利用濃度為1.25 mg/ml之轉形菌株蛋白萃取物餵食,經48小時後,即可分別造成84 %、82 % 與52 %的小菜蛾幼蟲死亡,接近餵食半量濃度0.625 mg/ml在72小時後造成的死亡率,顯示提昇濃度可提前見效,有助於減少葉面遭受取食。另外在不含抗生素Ampicillin(Amp)的培養條件下,觀察質體pUN4在轉形的E. herbicola菌體中續存的狀況,以及調查轉形菌株在甘藍葉面上族群的穩定程度,有助於評估此基因轉形菌種在田間施用的可行性。在質體續存的探討上,在無Amp篩選壓力下培養Eh4或Eh6,發現含pUN4質體的菌數會在培養一天後開始減少,兩週內轉形菌數維持在 107-1010 CFU/ml,總菌數則保持在 1013 CFU/ml 左右,顯示轉形菌株雖會逐漸淘汰質體pUN4,仍在一定的培養天數內,達到繁殖數量上的平衡。在葉面菌株族群穩定度的調查上,將菌數106-107 CFU/ml的Eh4或Eh6均勻噴灑在甘藍菜的葉面上,逐日採取固定面積的葉片,計算葉面殘存的轉形菌株,發現一週後仍有104 CFU/ml,隨著時間菌數會逐漸下降,兩週後殘留的轉形菌株為102 CFU/ml,一個月後則完全測不到轉形菌株的殘留,而不含轉形質體的對照菌株,則仍可維持104~105 CFU/ml的菌數,此顯示將轉形菌株作為生物農藥施用於田間,可因缺乏維持質體的抗生素壓力,減少菌體內殺蟲成份之殘留,並降低轉形基因污染環境之發生機率。總之,利用葉面拮抗細菌E. herbicola表現蘇力菌殺蟲蛋白,以及轉形質體逐漸淘汰的特徵,將使葉表生菌成為一項具有環境保護的生物性農藥。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植物病理 > 病原拮抗菌與天敵
生產者知識庫 > 其他 > 生物技術
相關檔案下載
- 洛神葵疫病病原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鑑定及抗病品種之篩選114/09/01
- 降低外銷番石榴夏秋季果實罹病率之病害整合管理策略114/09/01
- 頸喙亞目昆蟲的重要卵寄生蜂天敵114/09/01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07期-觀賞花海、認識天敵昆蟲—金針花季本場生防中心開放民眾知性之旅114/07/01
- 溫度對臺灣稻熱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四種病原型菌株生長及產孢之影響114/06/0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天敵昆蟲與產業交流 攜手共創友善農業!114/03/31
- 臺灣脈柄牛肝菌(Phlebopus sp.)之採集、鑑定與培養114/03/17
- 全發酵甘藷葉茶之植化素與生理活性分析114/03/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來訪 聚焦作物機能篩選及病蟲害安全防治資材研發為未來合作打下堅實基礎-2114/03/14
- 花蓮區農情月刊--中研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來訪 聚焦作物機能篩選及病蟲害安全防治資材研發為未來合作打下堅實基礎-1114/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