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品種-臺東9號栽培管理
有關小米-臺東9號之田間栽培管理簡要說明如下:
(一)土壤條件:小米-臺東9號對土壤要求不嚴苛,壤土、砂質壤土、粘壤土等土層結構良好且有機質含量高,質地鬆軟的土壤皆適宜。惟小米不適連作,若欲連作須培養地力或輪作豆科作物,以改良土壤理化性。
(二)整地作業:整平、打碎土塊,以減少蒸散作用、促進發芽。因小米種子粒小,土塊稍大時易阻止發芽。土壤含水率以15~20﹪時最佳,整地前若土壤乾燥應先灌水後排水,使土壤保持適當濕度下操作。
(三)播種作業:小米種子具休眠性,應予適當時間之貯藏後再播種,但種子不宜太舊,二年以上發芽率即降低。種子需先精選,播種前半個月,於晴天下曬2~3天,以利發芽。播種時以條播方式,行距為40公分。
(四)間苗作業:播種後20天左右,相當於小米葉片5~6葉時進行間苗工作,不但可以改善株間生態條件,也是培育壯苗的重要措施。間苗過晚容易造成小米植株減產。小米間苗方式為株距10~15公分,以利其生長。
(五)雜草防除與中耕培土:中耕可以調節土壤通氣性、水分狀況,使空氣流通,從而抑制嫌氣性微生物活動,促進好氣性微生物活動,加強有機質的分解,增加養分,供植株吸收利用。小米生育期可中耕3次,大都在幼苗期、拔節期及孕穗期。幼苗期中耕與間拔同時進行,拔節期行第二次中耕,同時行灌溉、施肥,一般深度為7~10公分。
(六)施用追肥:小米於不同生育階段對肥料的吸收有明顯差異。幼苗期生長緩慢,吸收肥量較少,拔節期以後,吸肥量明顯增多,以孕穗到抽穗期吸肥強度最大。因為這一時期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的階段,需要吸收大量的養分,抽穗以後對養分的吸收逐漸減少。
(七)灌溉與排水:小米田土壤水分不足往往會影響發芽率造成缺株,因此播種時若屬濕潤的土壤,必
可發芽整齊,生長健壯,若逢乾燥時才予以灌溉。出苗後適度的乾旱有利於生長,幼苗期一般不用灌水。小米進入拔節期前後,為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旺盛階段,需大量灌水。幼苗期豪雨積水會影響幼苗生長、開花期將影響授粉、形成空粒、不飽滿粒增多,灌漿期、黃熟期則易導致倒伏及後期病害,影響產量甚巨,應予開溝排水。
(八)收穫:收穫適期是小米豐產的最後環節,收穫過晚莖稈及穗碼乾脆易折,並容易落粒,特別是遇
到大風容易造成嚴重損失,如遇陰雨穗部發黴或發芽,影響產量及品質。一般於米穗變黃下垂,且緊密而莖葉尚未枯萎時,為收穫適期,以手握小米穗,若可將籽粒脫離,此時品質最佳。收穫後將小米穗裝袋運回曬乾,然後脫粒貯藏。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其他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1期-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 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1/15
- 西瓜栽培管理.pdf113/11/04
- 高粱及玉米栽培初期注意防範蟲害113/10/28
- 西瓜健康管理.pdf113/10/22
- 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0/15
- 苗栗縣友善環境耕作政策推動情形113/10/15
- 即食夯樹豆,輕鬆好上桌113/09/12
- 特用作物栽培及加值應用班結訓 拓展產業經營思維113/09/09
- 歐洲番茄新品種之演進.pdf113/09/09
- 臺東農改場於達仁鄉辦理芒果栽培講習 強化果園管理技術11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