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水稻天然災害減災措施
作者:林家玉;
公佈日期:109 年 08 月 04 日
期刊
463
水稻在臺灣一年可種植2 個期作,田間栽培期間總計約8 個月,且栽培面積可達25 萬公頃,受天然災害造成損失情形往往較為頻繁,且近年來極端氣候發生情形增加,造成作物栽培之風險增加,對苗栗地區水稻而言又以2 至3 月及10 至11 月的低溫、5 至8 月的颱風及豪雨對產量之影響最為顯著,天然災害對作物造成的傷害是難以避免的,但是透過災害來臨前的預防及災後的復耕復育措施可有效的減少收益的損失,以下即介紹水稻於天然災害發生之減災措施。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 農業氣象與災害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水稻稻種繁殖一貫化機械作業,臺南農改場辦觀摩會秀成果113/11/20
- 花改場--中颱康芮持續增強恐侵襲台灣 請宜蘭花蓮地區農友提高警覺113/11/08
- 微生物資源提升作物耐候能力技術發展研討會113/10/28
- 農業長期生態系不同耕作制度對作物生產力之影響 113/10/23
- 2024長期生態研討會113/10/23
-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113/10/09
- 苗栗區農業專訊-蜂產品如何計算碳足跡113/10/08
- 山陀兒颱風過後,本場籲請農友進行災後作物復耕工作113/10/04
- 山陀兒颱風逐漸逼近臺灣 臺東農改場籲請農友強化防颱措施 並注意焚風發生113/09/30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