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第113期農業專訊-臺灣藜與水稻輪作體系建立及效益分析
作者:黃子芸;
公佈日期:109 年 12 月 22 日
期刊
442
前 言
臺灣藜與水稻輪作體系建立及效益分析
極端氣候造成天災頻率增加,溫度升高及水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嚴重衝擊糧食生產穩定性。雜糧是目前國內糧食生產的缺口,國內雜糧作物多仰賴進口,易受氣候變遷引發糧食歉收,進而影響國內糧食價格。我國稻米自給率超過百分之百,在面臨農業水資源的分布不均及糧食自給率增加緩慢等問題,可以新思維研究調整水稻、雜糧作物的輪作制度。過去雜糧栽培多以水稻生產空閒時間的裡作為主,其產量與品質未能呈現,導致農民生產意願低。臺灣藜為臺東地區重要特色雜糧作物,其耗費資源低,且利潤良好,為因應上述問題,透過水稻轉作雜糧,以適時、適地、適種的雜糧為主,水稻種植為輔,建立臺東地區雜糧水稻栽種制度,逐漸提升國內雜糧生產品質與產量。本文提供臺灣藜與水稻輪作體系,說明適用品種、適種時期、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收益分析供農友參考。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農藝類-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水稻稻種繁殖一貫化機械作業,臺南農改場辦觀摩會秀成果113/11/20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1期-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 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1/15
- 高粱及玉米栽培初期注意防範蟲害113/10/28
- 農業長期生態系不同耕作制度對作物生產力之影響 113/10/23
- 2024長期生態研討會113/10/23
- 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113/10/15
- 雲嘉南水稻瘤野螟與飛蝨密度升高,臺南場籲請把握水稻抽穗期之防治113/10/09
- 山陀兒颱風過後,本場籲請農友進行災後作物復耕工作113/10/04
- 二期稻作瘤野螟密度飆升、稻細蟎現蹤、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範水稻重要害蟲113/09/24
- 臺南區農情月刊339期-凱米颱風後水稻災後輔導及復耕措施113/09/16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