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68期-水稻間歇灌溉技術 節水省工又穩產
本場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試驗所及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共同建立水稻間歇灌溉技術,並於110年以水稻臺農71號及臺南11號進行測試,試驗結果顯示可節省35.3%灌溉用水,44.7%灌溉勞力,且對產量無顯著影響,並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助於提高灌溉水調節之彈性,希望能推廣農友參考使用。
台灣降雨多集中在5月至11月之豐水期,北部地區因民生及工業用水需求較高,若降雨不足常造成農業需進行輪灌或是停灌等措施。水稻是國內灌溉水用量最多之作物,然而前人研究指出,稻作生產之灌溉水中僅約12%用於植體生長,其中大多以滲漏、蒸發及蒸散等方式流失。為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場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試驗所及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共同建立適合本國的間歇灌溉模式,其田間操作為種植期間將水位灌至逾水田表面3~5公分高後讓水位自然下降,當水位下降至0公分後,次日再進行灌溉至水位高度3~5公分。另外要注意進入最大分蘗期時需曬田10~14天,抽穗期則保持田間濕潤,以此重複管理田間水分。110年試驗結果顯示,1期作可節省約26.1%之灌溉用水,2期作可節省約49.4%之灌溉用水,全年可節省約35.3%之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此外灌溉間隔時間從慣行栽培的4天延長至7天,可節省約42.9%之灌溉勞力;在產量方面,臺農71號採間歇灌溉之年平均產量為4,952公斤/公頃,採慣行灌溉為5,514公斤/公頃,臺南11號採間歇灌溉之年平均產量為4,562公斤/公頃,採慣行灌溉為4,923公斤/公頃,顯示間歇灌溉對產量無不良影響。
水稻間歇灌溉技術目前已在苗栗、台中及彰化等地以臺農71號及臺南11號完成多年度測試,結果顯示平均可節省約3成灌溉用水、3成灌溉勞力且不會造成產量損失,盼農友多加參考利用。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消費者知識庫 > 水土保持類 > 水土保持技術
相關檔案下載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廣告訊息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11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本場新進人員介紹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新型態農業耕作觀摩會》充分發揮"共享經濟"的核心精神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107年北部地區甘藷栽培管理技術暨產業輔導研討會活動紀實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農業技術諮詢服務暨傾聽人民心聲座談會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健康有禮-有機(轉型期)黑豆茶包上市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用手機找農機 農耕省工一把抓113/11/2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31期-------------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閉幕 凝聚各界共識 打造全民農業113/11/22
- 水稻稻種繁殖一貫化機械作業,臺南農改場辦觀摩會秀成果1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