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稻米生產的碳足跡
作者:吳以健
公佈日期:111 年 05 月 10 日
推廣文章
1739
稻米生產的碳足跡
文圖/ 吳以健
為達到2050 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各產業目前都加緊腳步研擬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而農業方面,稻米其生產過程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 即碳足跡),正是臺灣農作物中位居首位者。米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包括種苗準備、田間栽培、收穫運輸、加工碾製、包裝販售,甚至煮食與廢棄物處理,各階段都有多寡不一的溫室氣體排放( 或稱碳排)。其中排放最顯著的三大來源( 稱為熱點),為田間土壤排放、肥料製造端及加工碾製階段。田間土壤排放包括甲烷與氧化亞氮,此二氣體不但同為溫室氣體,且造成溫室效應的潛勢分別是二氧化碳的27.9倍與273 倍(IPCC 最新資料),水稻在田間栽培時,由於長時間湛水造成土壤缺氧,導致甲烷的排放,而氧化亞氮則是來自過多氮肥的分解。肥料製造端是第二熱點,且肥料三要素氮、磷、鉀中用量最大的氮肥,製造過程以高溫高壓進行化學反應,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因而貢獻可觀的碳排。第三熱點則是加工碾製階段,目前稻穀收穫後的乾燥大多使用烘乾機,並與脫殼、碾製、精白及包裝組成一貫化機械作業,消耗燃油與電力,帶來直接或間接的溫室氣體排放。綜上,稻米為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亟須針對上述碳排熱點,調整現行生產方式,以降低碳足跡,減緩全球暖化的趨勢。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農民輔導與推廣服務-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榮獲112 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獎113/11/20
- 農業淨零碳排-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113/11/20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113/11/20
- 作物改良、栽培技術及產品研發-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種- 苗栗3 號113/11/20
-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113/11/18
- 設施蘆筍智慧栽培數位服務平台及智慧藥肥施作系統觀摩會113/11/18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1期-推動 友善栽培技術 保育 水雉生態環境 菱角友善栽培管理技術示範觀摩會113/11/15
- 大吉嶺茶園主如何因應氣候變遷113/11/07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