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業專訊第99期-高溫對家蠶生育的影響
家蠶是人為長期飼養與馴化的經濟昆蟲,其生長與蠶絲產品生產受到環境因子影響甚巨,尤其是溫度因子。家蠶幼蟲的最適飼養溫度是25~28℃,一旦飼養環境超過28℃,家蠶之健康、蠶繭生產量及蠶絲品質明顯低下。高溫同時會影響蠶卵受精率,在炎熱夏季蠶卵的未受精卵比例大增。
近來全球氣候變遷速率加劇,全球暖化、大氣CO2濃度增加、極端氣候頻繁及水資源分配不均等,導致農業生產受阻,田間桑樹因此生長不良、桑葉品質不佳及收穫困難。綜觀百年來臺灣地區氣候,暖化趨勢極為明顯,20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0.6℃/百年,臺灣陸地平均溫度從1901至2000年上升1.3℃,暖化速度是全球總平均的兩倍,且夜溫上升的幅度大於日間,因此日夜溫差呈現下降趨勢。學者分析臺灣暖化嚴重的原因在於都市密集、人口密度高,加上工業化程度高,導致暖化的速度加快。農民若在沒有控溫設備下養蠶,最直接的影響便是養蠶室溫度不穩定,採收桑葉快速萎凋,家蠶呼吸速率增快,加上室內通氣不良,造成CO2濃度積累,家蠶活力及食慾變差,抗病力不佳,導致家蠶發育及蠶繭生產量低下,直接影響蠶農生計。Kumari et al.(2010)以波動溫度飼育不同齡期家蠶幼蟲比各齡期恆溫飼養更有利於幼蟲的生長與健康。將細胞短暫暴露於亞致死高溫下,細胞會啟動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表現與作用,以保護生物體免受嚴重的溫度變化帶來的影響,避免死亡。因此,為調適氣候變遷造成溫度對家蠶的生育力之影響,探究在變溫環境下家蠶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及選育耐熱品種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業昆蟲 > 農業昆蟲-蠶、蜂及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動物 > 動物形態與生理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動物 > 動物遺傳與育種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動物 > 動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生命科學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發展
相關檔案下載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蠶沙之健康飲品加工應用112/09/21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蜜蜂腸道菌對蜂群管理之重要性112/09/21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蜂蜜品質評鑑與官能品評112/09/21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蜂群暴露在農藥環境下之影響及應對措施112/09/21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選育蜂群技術 – 雄蜂健康管理112/09/21
- 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蜂群溫度管理應用於蜂蟹螨防治112/09/21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6期 - 建立「蜜蜂疫情調查網」 教育訓練不可少112/09/18
- 苗栗場農情月刊第286期 - 蠶蛹與天敵昆蟲研發成果大放異彩112/09/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跨域合作 本場與農糧署共同為轄區文旦產業打拼112/08/25
- 花蓮區農情月刊--美國眾議員來訪 了解本場專為小農開發的省工新技術11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