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情月刊--林志忠老師來場分享 小米生物文化保存與復育推廣經驗與心得--02
作者:編輯部
公佈日期:112 年 03 月 24 日
對於小米的保種與育種方向,林老師以自身經驗項本場研究人員建議,不用特別追尋過去的古老品種,因為小米豐富的生物歧異度,在經過多個世代後,也許最初遍尋不著的性狀,有一天會在田區中自然發生,只要記得族語的描述,就能找到族人想要的那株小米。
另外他認為臺灣小米利用僅有鮮食及加工釀酒,是非常可惜的,因為參考過往的小米利用文化,除了食用外,還包括了裝飾、洗滌、肥料等功能。林老師也提到目前關於糯性和非糯性小米,對於影響體內消化機轉的機能性應用,都是未來可發展方向。
最後林志忠老師表示,育種除了人為選擇外,不同海拔尤其是高山環境中,因為隔離而產生的變異,成為栽培作物的自然篩選及馴化聖地。而花蓮多變的地形及氣溫,就是這樣優質的育種環境,他期待未來有和本場合作的機會,一起為小米保種與復育而努力。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 其他雜糧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延伸閱讀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部落富足的密碼-小米加值應用.docx114/10/03
- 食農教育向下紮根 臺東場研發「小米」卡牌成教材新亮點114/10/02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改場--花改場開設小米栽培管理班 傳承卓清部落農耕文化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