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區農情月刊327期-當農夫遇上老師
當農夫遇上老師
老師擁有教育的本質學能、農夫抱有農業的專業熱情,在各自領域中努力著!農夫和老師如何對接?
透過本場跨域辦理「當農夫遇上老師」 課程的媒介,希望讓農夫老師能夠入校協助教師推動食農教育,
減輕老師的備課負擔,也提升農夫的自我價值認同感,讓下一代的孩子們看到農業的更多可能性!
本研習分成「線上」及「實體」兩階段課程,為讓各界都有機會參與,第一階段採線上課程,
7月31日共計200多位對食農感興趣的伙伴線上共學,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如萍教授,
透過「從土地出發的味覺教育」向大家闡述食農教 育的精髓;
大享食育協會陳芬瑜理事指出「食農教育與SDGS 實踐指南」,讓大家瞭解食農教育與環境永續發展的鏈結,
實務面邀請曾榮獲「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的臺南市官田國小陳慶林校長及東山國小曹欽瑋校長,
分別就學校歷年來推動食農教育實務經驗分享,讓教育界的伙伴有更貼近的範例可循;
隨後由具入校擔任農夫老師經驗的臺南青農陳敬中和嘉義青農侯兆峰分享協助學校推動食農教育的經驗,
讓學校教師知道推動食農教育是有農夫老師可以入校協助,食農是易上手的!
第二階段實體課程於8月21日在曾榮獲「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的臺南市東山國小校園內進行,
上午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東山國小團隊示範並教導學員 藉由米鬆餅製作過程,
學習如何將鬆餅的製作配方更貼近食農的意涵,兼顧食物里程及身體健康,如本場研發技轉的米穀粉,
可以取代進口麵粉、用國產豆奶取代牛奶⋯,再融入在地、當季食材,發揮創意製成不同口味及造型的米鬆餅,
這些思考歷程都是大家帶得走、回到各自領域推動食農教育可以應用的能力!
經過實際操作的歷程,再學習如何將之轉化為一份教學流程簡案,
並透過彰化縣社頭國小陳靜宜校長及臺北市清江國小的蕭清月營養師分享在校園推動 的實例,
及東山產業合作社林俊儀理事長分享如何入校協助東山國小,提供農夫及老師合作推動食農教育的最佳典範!
下午的課程,有鑑於老師在學校推動食農教育過程中,最頭痛的問題不外乎 「為什麼作物會長不好?
怎麼選擇適當的土壤種植適合的植物?遇到病蟲害怎麼辦?該怎麼用比較安全的方式防治植物病蟲害?⋯」這些土壤及病蟲害的問題,
就由本場專業的研究人員透過教材介紹以及實務的操作,讓同組的農夫和老師「親手 作」穴盤的育苗、
循環農業好幫手-蚯蚓的飼養、有機防治資材如葵無露、亞磷酸的配製等,希望能解決老師們的疑惑,
也讓農夫學習如何將農作專業用於教學上∼ 在「做中共學」的過程中彼此交流,
互補有無,打破隔行如隔山的限界,未來更能成為彼此推動食農教育的神隊友、好伙 伴!
【文圖/李郁淳】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5月份臺灣茶園生產管理專家建議資訊114/05/08
- 114年5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5/05
- 因應資源循環零廢棄之簡易堆肥法114/05/05
- 植醫專欄 如何改善繁星花葉緣焦枯?114/05/05
- 紅棗食農教育講座~教案教具設計工作坊114/05/05
- 電動採土器:土壤採樣省時省力新選擇114/05/05
- 黃斑粗喙椿象生產收集系統授權案簽約儀式114/05/05
- 體驗莓好生活~苗栗場食農教育推廣活動114/05/05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1期-------------政策宣導114/05/02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21期-------------本場廣告訊息11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