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業專訊第103期 - 蜂群暴露在農藥環境下之影響及應對措施
農藥是現代農業生產中難以取代的工具,有效保護農作物抵禦病蟲害威脅,從而確保糧食供應的穩定性。然而在現今生態保育和資源永續意識抬頭下,人們更加關注農藥對於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危害及生態系的長遠影響。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蟲,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並非施用農藥的目標生物,然而蜜蜂訪花時會接觸到存在於花朵中的化學物質,在農業生態系中就可能受到農作物花朵中殘留農藥的影響。評估農藥對於某種生物的毒性強弱可由一群受測對象死亡個體多寡所需之劑量來表示。全數死亡的最低劑量稱為「絕對致死劑量」;僅一個個體死亡的最低劑量稱為「最小致死劑量」。一般來說農藥以「半致死劑量」作為毒性分級指標,也就是引起一群受測對象50% 個體死亡所需之劑量。然而致死劑量是引起生物個體的急毒性反應,屬於直接影響,也就是可能立即造成生物個體死亡;反之不會引起生物個體死亡的劑量則稱為「亞致死劑量」,意即比最小致死劑量更低的劑量,可能造成非立即性的間接影響。由於蜜蜂是社會性昆蟲,具有個體分工現象,特別容易受到微量農藥的亞致死劑量影響,當外勤蜂取食受到農藥汙染的花蜜或花粉但不足以致死時,除可能造成個體行為異常及生理功能失調之外,更可能攜回這些食物使得整個蜂群暴露於農藥環境之下,進而將農藥傳遞給蜂巢中的其他個體。從2006年起,歐洲和北美洲多個國家發生蜂群在冬季神秘消失的事件,後來定名為蜂群衰竭失調(Colony Collapse Disorder),不同於急性死亡現象,蜂群衰竭失調症沒有在蜂巢附近找到大量屍體,推測為外勤蜂於外出覓食期間死亡無法返巢,最終造成蜂群衰弱進而滅亡。此現象發生的原因及爭議主要圍繞著類尼古丁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對蜂群產生間接影響或慢性毒害,隨之引起全球關注亞致死劑量的農藥對於授粉昆蟲之威脅,最終歐盟於2018年決定禁止包括益達胺、賽速胺及可尼丁等三種類尼古丁殺蟲劑之使用。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其他動物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 畜牧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業昆蟲 > 農業昆蟲-蠶、蜂及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藥 > 農藥殘留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農藥 > 農藥-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生命科學類 > 動物
相關檔案下載
- 花蓮區農情月刊--水稻害蟲黑椿象 預防大作戰113/10/25
- 養蜂病蟲敵害智能監測系統功能擴充及商品化 (第1年/全程4年)113/10/23
- 臺灣地區西方蜜蜂精子種原庫建置 (第3年/全程4年)113/10/23
- 苗栗區農業專訊-蜂箱材質及結構之演進113/10/08
- 苗栗區農業專訊-養蜂營運成本分析113/10/08
- 苗栗區農業專訊-蜂箱小甲蟲的監測與防治113/10/08
- 生產零農藥殘留果品 開拓內外銷市場 臺東農改場辦理5場番荔枝病蟲害整合管理講習會113/09/06
- 花改場--標靶治療 精準省工-無人機GPS定位投放赤眼卵寄生蜂球技術113/09/03
- 耐病蟲害高產蜜西洋蜂種選育 (第1年/全程2年)113/07/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茶角盲椿象危害宜花地區番石榴簡介--041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