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改場--園藝活動參與對農村高齡者情緒改善與身心福祉效益之研究-以壽豐鄉綠色照顧站為例--03
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接軌長照2.0 政策,於全台31 家農漁會成立綠色照顧站,以期營造友善高齡生活環境,達到協助高齡者在地健康老化的願景。故為了解園藝活動對於農村高齡者是否仍有相同之效益,本研究將設定以花蓮縣壽豐鄉農會綠色照顧站之高齡者作為研究對象,規劃為期2 個月(8 堂課)之園藝活動,並以準實驗設計為研究方法,於活動前後以憂鬱症及園藝治療效益兩種評估量表進行量測,以確實了解園藝活動對農村高齡者是否也具同樣之效益。
研究目的
(一)園藝活動參與對於農村高齡者情緒改善之評估
(二)園藝活動參與對於農村高齡者身心效益之評估
三、文獻探討
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文獻甚廣,包含活動理論、園藝治療相關理論、園藝活動對高齡者之研究與高
齡者憂鬱症等領域,故本章節將就國內外學者之研究成果內容進行重點摘述與介紹。
(一)活動理論
有關高齡者休閒活動以及身心理健康關係的理論,係以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為主(Charles 2007; Richard and Claudine 2007)。活動理論認為如果高齡者更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他們的生活能過得更為滿意。此理論亦認為即使是健康不佳的老年人,也可以透過各種活動設計給予接觸,以補償高齡者己喪失的角色(陳 2007)。施等(2005)探討社區高齡者憂鬱狀態及其影響因素時發現,經常參加社區活動者其憂鬱症狀程度明顯地低於較少參加活動者。Ragheb(1993)發現不同的休閒活動類型與參與的量可獲得促進身心健康(生理、心理、情感、社會關係及精神方面)的效果。休閒活動與心理健康具有正相關,越固定參與休閒活動的高齡者心理健康越佳。且發現機構高齡者持續參與休閒活動在心理與社會層面都有益處,也是一種成功老化的方式(Dupuis and Smale 1995; Lin and Yen 2018)。賴等(2014)指出,高齡者對於健康之渴望亦
非侷限於身體及心理健康,宗教信仰、社會參與、大自然等靈性活動的需求與渴望終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其健康。
由此可知,高齡者可藉由持續參與各種不同形式的休閒活動,來強化自己的社會角色,增強身心靈的健康,更可降低憂鬱症的情形。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村工作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休閒及遊憩 > 休閒及遊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園藝活動對高齡者的效益評估─以「茶樹精油洗手慕斯及毬果聖誕樹DIY」活動為例114/10/27
- 高齡者綠色照顧《食農教育》活動案例介紹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10期-綠色照顧暨莓食料理研習114/10/02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