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甘藷採收後處理技術簡介
作者:杜昆育;陸柏憲;賴永昌;黃哲倫
公佈日期:112 年 12 月 11 日
期刊
222
一、前言 甘藷(Ipomoea batatas(L.) Lam)屬旋花科(Convolvucaceae)甘藷屬(Ipomoea)作物, 英名:Sweet potato,又名地瓜。2022年台灣甘藷栽培面積約9,153公頃,生產量224,241 公噸(https://www.afa.gov.tw),僅次於稻米,為台灣重要糧食作物。甘藷的用途廣泛, 塊根可供鮮食、烘烤及其他加工產品原料,因含有多元的營養成分,包括β 胡蘿蔔 素、膳食纖維、維他命B2、B6、C及E,可加工為多樣化的食品。目前台灣甘藷採收後 主要供應國內鮮食販售或加工,僅少數外銷,2021年外銷比例僅佔總產量之0.34%。 造成出口量較低之原因係台灣位處高溫多濕的環境,常溫貯藏時塊根約2周就發芽, 且台灣甘藷品種皮較薄,於採收或貯運時易損傷導致貯藏壽命減少。Edmunds等人 (2008)指出甘藷採收後經過運送、貯藏等過程致使損耗可高達20-25%。影響甘藷採 收後貯藏壽命主要因素包括:塊根表皮之機械損傷、貯藏病害、貯藏溫溼度的控制影 響塊根的發芽與水分喪失程度等,如能針對縮短貯藏壽命的主因進行適當的採收後 處理與預防措施,可有效延長貯藏壽命及維持塊根品質。本文將對採收後甘藷塊根耗 損的原因進行探討,提供相關預防措施重點供甘藷農友或栽培業者之參考。
知識樹分類
生產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農民輔導與推廣服務-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榮獲112 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獎113/11/20
- 農業淨零碳排-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113/11/20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113/11/20
- 作物改良、栽培技術及產品研發-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種- 苗栗3 號113/11/20
- 蠶蜂及生物技術研發-二化性家蠶種原延長冷藏保存關鍵技術之研究113/11/20
- 水稻稻種繁殖一貫化機械作業,臺南農改場辦觀摩會秀成果113/11/20
-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113/11/18
- 機採茶菁結合茶園智慧化管理 韌性技術為茶產業布新局113/11/18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